首頁/ 汽車/ 正文

“芯”事重重的造車業

對於汽車行業的智慧化和電動化轉型,除了給傳統燃油車有一定的市場壓力,更多是對產業鏈的深度變革,關鍵是半導體和晶片產業需求升級。

從傳統燃油車在晶片和半導體領域需求的逐步提升,到智慧化電動車的晶片需求幾何倍上漲,不論是零部件產業還是晶片產業,都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特別是成熟製程下的車規級晶片,不論實功率晶片還是模擬晶片,不論是事處理器晶片還是MCU,不論是儲存晶片還是螢幕晶片,從雷達到攝像到圖形處理,從傳統的資訊產業過渡而來的自動輔助駕駛以及智慧座艙,其在資訊化和數字化的產業道路上,不斷迭代向前。

不同於智慧消費終端以及資料中心等雲產業,汽車行業因為產品和服務的特殊性,以及大規模重複製造下的規模效應,也是汽車產業和零部件產業發展裡受法規與政策限制影響,從消費級到車規級,在一定的層面上,其效能和安全性有更嚴格的要求,在技術和專利的制約下,更多的企業都在自有技術平臺上,突破一定的技術限制,比如國產化替代。

從中國積體電路和半導體發展的歷程看,自主可控的消費級晶片的路線還需要一定時間來攻克,比如先進製程的7奈米,5奈米,3奈米等等,但是在成熟製程上,特別是在常規晶片需求上,比如IGBT晶片上,還有儲存晶片上,車規級的積體電路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在市場佔有率上,還需要一定的提升,不僅僅是製程工藝,還有成本和效率。

從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傳統燃油車的零部件供給都集中在優勢廠商手裡,比如與傳統汽車集團和品牌以及成長起來的零部件供給集團,像是博世,電裝,愛信等等,還有與零部件廠商合作的晶片供應商,比如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以及德州儀器、瑞薩等,其本質上就是汽車產業發展產業鏈的閉環,以銷量和產量雙向的提升產品效能和供給,在一定層面上,晶片供應商在技術上還是有一定的領先性,畢竟半導體行業還有一個摩爾定律。

隨著技術迭代效率的不斷提升,產品升級的週期正在不斷地縮短,新技術在汽車產品上的不斷拓展使用,也導致了整體積體電路產業的火爆,但是在產能擴充套件上,半導體這樣重資產和重技術的產業,也很難短期內釋放足夠產能,其後果就是持續時間過長的晶片供給困難。

技術和市場的雙導向下,成熟製程的不斷迭代,也導致了晶片產業的過飽和的危機,也就是逆週期下的產業擴充套件,從已經發生過的晶片產業發展歷程,不論是網際網路泡沫還是儲存過剩還是落後產能的白菜價,都是一種預示,對於產業的發展需要關注甩牛鞭效應,市場的需求和上下游之間的脫節,從廣義上看,市場需求的倍加效應,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都經歷了事實驗證。

但是對於落後的產業發展區域來說,適度的逆週期發展,需要在短期內彌補基礎和裝備差距,需要在不同產業維度上,實現跟隨和超越,對於產業化過程中可能的問題,需要更多的包容性,對市場端的需求的滿足程度,需要用一定的市場手段來彌補。

技術能力的提升,需要時間和過程,對於產業來說,也同樣的道理,汽車產業發展必然經歷零部件產業的升級轉型,比如三電和晶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