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埋嚟睇埋嚟揀,我哋啲生果好新鮮!”

“啲橙幾錢斤啊?”

“十二文斤,你要幾多?”

“我要兩斤,計平啲畀我啦!”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努力練習粵語對話的同學們

不要以為自己身處菜市場,

其實這是執信中學水蔭路校區的粵語選修課堂。

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模擬著日常購物的場景,進行粵語對話練習,非常實用貼地。

“埋嚟、睇、揀、平啲,畀,這些詞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讀?”老師透過情景對話引入知識點,從而系統性地講解粵語拼音、詞彙、語法等粵語基礎知識。

執信中學,是全廣州乃至全廣東都有名的重點中學

,和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廣東省實驗中學、廣雅中學並稱為“四大名校”。上週末,執信中學才過完了99歲的生日。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執信中學水蔭路校區正門

多年來,執信中學的學生多為廣州本地(老城區)生源。在2017年,為提升白雲區的教育水準,執信與白雲區教育局合作,在水蔭路開設了新校區(初中),生源出現了變化。

01

負責水蔭路校區教學管理工作的是劉玲玲副校長,自1989年在廣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她就一直從事教育工作。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劉玲玲副校長

劉校長透過調研發現,

水蔭路校區內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白雲區的企業單位職員子弟,之前一直在外地成長,直至小學高年級或初中才隨父母到廣州生活學習

。因此對於廣州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表現得有些不適,與本地學生的交往也容易產生隔閡。

於是,她找來了深受學生歡迎的汪多維老師商量,

有沒有機會開一門粵語的選修課,讓外地學生了解粵語,從而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與本地學生打成一片呢?

帶班經驗豐富的汪老師,十分支援這個提議

。因為她在廣州讀書、工作,一直想學粵語,也覺得學一城語言、明一城文化,才算不枉此行,卻常常苦於沒有機會。

但在初中開設粵語選修課,

在執信中學乃至全廣州的中學都屬於首次,教材哪裡找?教師何處尋?沒有先例可循,難度不少

這讓劉校長和汪老師都頭疼不已。

02

某天,劉校長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當年的學生關穎詩。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劉校長(左)與關老師(右)合照

劉校長在一段噓寒問暖的聊天中,

發現關穎詩正好是粵語教育機構的專職老師,便和她分享了選修課計劃,結果一拍即合。

校長和汪老師商量後,便正式邀請關老師擔任粵語選修課外聘老師。

關穎詩老師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韓語專業出身,

因為熱愛粵語,便到了教育機構教授粵語,目前已經有三年的教學經驗。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關老師在講解粵語拼音知識

一想到能回母校傳授粵語知識,關老師只有抑制不住的興奮和喜悅。

不過,難題就來了:

關老師平時的學生都是20、30歲的成年人,從來沒有課堂紀律管理問題,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往往十分活躍,而且成人對於理論的理解能力更高,而青少年則更願意互動實踐。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同學們認真聽課,課堂氣氛活躍

汪老師拍胸口說:“沒事,紀律我來管,教學你來抓。”而劉校長則認為,

學習是互通的

,正處學習黃金時期的學生,只要多練多講,粵語的興趣上來了就不難了。

“我們的粵語選修課以實踐互動為主,理論教學為輔。一起摸著石頭過河吧!”劉校長一錘定音。

03

在中學階段,選修課和必修課都包含在教學大綱裡,每個學生都需要有選修分。有別語數英這類必修課,選修課學生的自由選擇度會更高,也不必苦惱於考試成績。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水蔭路校區部分選修課程

執信的選修課有些是和教學相關,像是物理實驗、寫作課、電影鑑賞影評,也有純粹是興趣取向,例如舞蹈課、歌唱等。而粵語課屬於後者。

粵語課一經發布便十分受歡迎,報名人數很快就達到了開課要求。

不僅有不會粵語的同學報名,還吸引了不少母語是粵語的同學來報名。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積極參與粵語情景對話練習

在教學中,關老師會

透過設定生活場景,分享常用的粵語詞彙,然後透過這些詞彙教授句型語法及粵拼等基礎知識

。為了鼓勵所有同學勇敢講粵語,她還將會粵語和不會粵語的同學混合編組,輪流模擬對話。

關老師還透過粵語歌曲欣賞、選取經典動漫片段做粵語配音等方法進行教學。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同學們很是喜愛,

進一步提高了同學們對粵語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也隨之調動了起來。

一些外地來穗的同學害怕發音不準被嘲笑,關老師則自掏腰包給勇於嘗試的同學送小禮物。“有一位同學為了能多拿一點禮物,用粵語和我討價還價,我是既好笑又欣慰。”

04

來自河北的王同學,一年前因為父母的工作來到廣州。他的父母都能聽懂粵語,但自己連聽懂都比較吃力。

他的父母常跟他說:“入鄉隨俗,來廣州就要學會講粵語。”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王同學分享自己上粵語課心得

王同學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廣州人,但別人一看他不像本地人,

都會主動跟他說普通話,讓他沒有機會開口講粵語。

選修了這門課後,

他會反客為主,鼓足勇氣對廣州人說粵語。

他說:“買早餐時我會抓緊機會講粵語。雖然老闆聽了會哈哈大笑,但他會幫我糾正發音和用詞,又偷偷給我免費加雞蛋。”

整個課堂裡最積極的、嗓門最大的同學,是一位開朗的女孩子。諶同學從小在廣州長大,家人也從小教她講粵語,但她卻一直沒有認真學,也很少用。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講得手舞足蹈的諶同學

直至她隨父母到澳大利亞旅居一段時間後,

發現當地華人普遍使用粵語,才知道原來粵語的影響力原來是那麼大。

於是,她開始重新審視和認識粵語,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她說:“學多一門語言,可以幫助我認識更多的朋友。”

和上面兩個不會講粵語的同學不同,在白雲區出生和成長的馮同學本來是會講粵語的。父親是廣州本地郎,媽媽是外來媳婦,自己也從小講粵語。

但讀小學後,受講普通話的同學影響,自己的粵語的發音和用詞變得有些奇怪,回家常被父母嫌棄。他說,

透過選修課,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母語,才知道原來粵語是有一套完整的語言體系,有自己特有的字詞、語法、語音,像是“九聲六調”,還有粵拼方案和粵拼輸入法,可以“我手寫我口”。

“精進一下自己的粵語能力,是我上課的最大動力。”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馮同學講述自己學粵語的感悟

來自山東的“語言學霸”劉同學家裡一直都是講普通話,直至2019年才隨父母來廣州生活。

他在上粵語選修課之前,已經能聽懂粵語,還能進行一些基本的粵語對話。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自學成才的劉同學

“我經常玩遊戲連麥,然後會遇到很多廣東人,跟他們聊天嘗試講粵語。

聊著聊著就學會了,我覺得也沒那麼難!

”他淡然地分享自學經歷。

在開始上粵語選修課後,他發現粵語不僅僅有趣,而且也很古雅,充滿了韻味。

他覺得,學粵語對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

05

執信中學水蔭路校區的粵語選修課已經開課一個多月,學生出勤率很高,而且課堂表現也越來越活躍

,甚至下課後很多學生還抓住關老師不讓走,要求她分享更多有趣的粵語小故事,直至汪老師出面解圍,關老師才能及時趕回培訓機構上課。

儘管學生的反應非常好,但汪老師和關老師表示,課程還需要不斷總結改進。

例如,

這個課程是針對粵語零基礎的學生設計的,但學生的粵語水平參差不齊,

有些是粵語已經不錯了,覺得內容太簡單;有些卻是一句都不會聽,覺得現在的難度剛剛好。

兩者的需求點不一樣,課程設計還需要進一步平衡。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部分教材內容展示

另外,

實踐互動固然能幫助活躍課堂氣氛,但學習粵拼、語法等理論基礎也是必須

,有利於學生以後舉一反三,這時候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未必聽得進去,容易走神。

如何將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結合,也是需要不斷思考的部分。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電腦上機課,學會用粵拼打自己的名字和查字典

“無論如何,這是個很好的開始。特別今年教育部也發下通知要積極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我們未來是不是也可以把粵語選修課跟童謠、詩詞朗誦、粵曲粵劇結合起來呢?

”汪老師說道。

劉校長表示,期望未來粵語選修課程在不斷完善和豐富後,能固定下來並進一步做成校本課程

:“不僅我們這個校區上粵語課,校本部以及其他校區也可以一起上粵語課。”

百年名校開粵語課:與其做新廣州人,不如做真廣州人

▲同學認真研讀上課教材

“是不是廣州人,不應該是由出生、戶籍決定,

而是由文化認同決定。

不管你來自全國哪個地方,甚至你來自外國也沒關係,

只要你熱愛廣州這座城市,喜歡這裡的文化,使用這裡的語言,那麼你就已經是一個廣州人了。

她說:

“與其做個新廣州人,不如做個真廣州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