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前言:

位於溫州市西南部的文成縣,不單單是浙江省第二大僑鄉,其縣名的來歷也非同小可。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是人們對於大明王朝開國功臣誠意伯劉基的讚譽。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十二月,明武宗朱厚照下詔追賜劉基為太師,諡文成。而文成縣的縣名,就來自於劉基劉伯溫的諡號。

作為本縣的招牌人物,劉基在家鄉的地位自然非同小可。在劉伯溫故里景區內的劉基廟,舊稱誠意伯祠,更是來頭極大,是正統二年(公元1458年)由明英宗朱祁鎮親自下旨建造。

癸丑,命浙江處州府建故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護軍、誠意伯劉基祠堂。從基孫,翰林院博士祿奏請也。—《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八十九》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浙江文成劉基廟

那麼問題來了,劉基在大封開國功臣之時,明明在三十六位公侯伯之中排名墊底,他是怎麼獲得了

“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這樣溢美之詞的呢?電視劇《山河月明》之中,誠意伯劉基突然去世,結果明太祖朱元璋暴跳如雷,丞相胡惟庸大驚失色。可是在史書以及野史之中,這兩人不正是劉伯溫之死的直接責任人嗎?電視劇是不是在為他們洗白呢?

浙東名士:諸葛伯溫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今浙江文成),生於蒙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這位明朝第一謀士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12歲考中秀才,被父老鄉親視為神童。元統元年(公元1333年),23歲的劉伯溫進京趕考,一舉考中進士。這個前元進士的身份,既是劉伯溫日後在朱元璋那裡的敲門磚,也是他和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不和的根本原因。

因為家裡不缺錢的緣故,劉基直到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才正式前往江西高安縣赴任,官職是正八品的縣丞。據說劉縣丞工作態度不但認真而且清廉,因此五年過去了,還是在縣丞的職位上原地不動。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既然官場黑暗,那就不幹了,劉縣丞揮揮手辭職了。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劉伯溫劇照

不過劉基畢竟是進士出身,一年多之後的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朝廷重新徵召他出任江浙儒學副提舉。儒學提舉司設於各行省所在地,統諸路、府、州、縣學校、祭祀、教養錢糧等事,設從七品副提舉一員。這等瑣碎無聊的差事交給劉基來做,自然是有些屈才,重新工作僅僅一年,他又不幹了。身為浙東名士,劉基的名氣很大,當時著名的書畫家趙天澤就一直將其比作諸葛亮。

基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西蜀趙天澤論江左人物,首稱基,以為諸葛孔明儔也。—《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辭職之後,劉基從老家到丹徒再到杭州,一路遊山玩水外加和三五好友詩文相和,這樣瀟瀟灑灑的日子持續了八年,直到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七月徐宋政權大軍攻陷杭州為止。自23歲高中進士後,劉大才子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時間在工作,真正是我輩打工人的楷模。

此時海賊方國珍正在劉伯溫老家一帶鬧騰,朝廷順勢起用他為元帥府都事協助討賊。本以為“諸葛伯溫”扇子搖幾下,方國珍就要灰飛煙滅了。結果方國珍越打越強,最後逼得朝廷主動對其招安,劉基一氣之下再次甩手辭職。轉眼又過了八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劉基終於遇上了改變他命運的貴人:朱元璋。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劉伯溫和龍泉人章溢、麗水人葉琛一起前往南京,在半百之年開始了人生的再創業。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朱元璋與劉伯溫劇照

開國謀臣

經過多年的打拼,朱元璋集團已經不再滿足於偏安南京一地,他們的目光已經逐漸投向了整個天下。劉基這樣的名士能夠在這個時間點加入,對朱元璋陣營的身份認同有著巨大的示範作用。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劉伯溫在朱元璋手下的主要工作是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戰略性意見。比如對於陳友諒和張士誠這兩大勁敵,劉伯溫的看法是先對付實力強大的陳友諒,再對付實力稍弱的張士誠。

太祖問徵取計,基曰:“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成也。”太祖大悅曰:“先生有至計,勿惜盡言。”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上文說過劉伯溫“尤精象緯之學”,也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讓本就是星象愛好者的朱元璋對他更是倚重。每到重要時刻,劉伯溫都會出來仰觀天象,然後給出一個己方必勝的結論。比如當老朱準備出師九江討伐陳友諒之際,劉伯溫立刻指出

“今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後,此天命也”

,意思就是此行必勝。當雙方決戰於鄱陽湖之時,為了鼓舞軍心,劉伯溫又提出了

“金木相犯日決勝”

的說法。我們不要低估古人對於天象的信任,軍心士氣在任何時候都是取勝的重要因素。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劉伯溫劇照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北伐明軍順利班師之後,已經開國三年的朱元璋正式大封功臣。本次共冊封公爵6人,侯爵24人,伯爵2人,俗稱開國36功臣。劉基的爵位是誠意伯,排名還在另一位伯爵忠勤伯汪廣洋之後,名列第三十六位。雖說老朱在誥文中將劉伯溫比做張良和諸葛亮,不過這話聽聽也就算了,因為汪廣洋也是這樣的待遇,除非你認為汪廣洋等於劉伯溫。

朕兵至括蒼,前御史中丞劉基挺身來歸,委質事朕。累察乾象,多效謀猷。特加爾為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護軍,誠意伯,食祿二百四十石。—《明太祖實錄卷五十八》

從冊封誠意伯的誥文來看,在朱元璋心目中,劉伯溫最大的能耐還是

“累察乾象,多效謀猷”

,說白了就是身邊的一個高階參謀。

誠意伯之死

丞相爭奪戰

本次位列三十六功臣之首的是中書左丞相、太師、韓國公李善長,作為一個已經年近花甲的老牌人精,早在封公之前李善長就已經提出自己年事已高,要求退休。當時為了誰能夠接李善長的班,朱元璋和劉伯溫進行了一番談話。

朱元璋心目中的第一人選是中書右丞楊憲,此人是山西陽曲人,建國前長期從事隱蔽戰線工作,同時還是劉伯溫的好友。對於楊憲,劉伯溫給出的評價是

“有相才無相器”

,意思就是不適合。

隨即老朱丟擲第二個人選:高郵人汪廣洋。這位從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起就跟隨朱元璋的元老,行政能力極強。明軍北伐收復山東之後,朱元璋立刻讓汪廣洋前往當地安撫軍民,可見對其能力的認可。要知道作為明軍大舉北伐的跳板,山東治理不好的話後患無窮。然而在劉伯溫看來,汪廣洋氣量狹窄還不如楊憲:

“此褊淺殆甚於憲”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胡惟庸劇照

兩個人選都被否決,朱元璋看了眼劉伯溫,提出了最後一個人選:胡惟庸。胡惟庸從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起便追隨朱元璋,並且長期擔任地方工作。不但有非常豐富的工作經驗,對於團結同僚也很有一套。只是有一點,他是李善長的定遠老鄉,朱元璋把他提出來,顯然有平衡淮西勳貴的用意。

不曾想劉伯溫一聽胡惟庸的名字就炸毛,給了一句極其惡毒的評語:

“譬之駕,懼其僨轅也”

。什麼意思呢?所謂的“駕”,可以泛指普通車輛,也可以特指帝王的車。僨,音[fèn],是敗壞、搞糟的意思。轅,指車前駕牲畜的兩根直木。這是直指胡惟庸有不臣之心。朱元璋很不高興,在他看來,這是以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集團,和以李善長為代表的淮西集團之間的黨爭。於是他試探了一下劉伯溫:

帝曰:“吾之相,誠無逾先生。”基曰:“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諸人誠未見其可也。”—《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實際上劉伯溫的年紀比李善長都大,他就算內心渴望成為丞相,嘴裡也不敢答應,所以打了一番太極拳,把老朱的問題糊弄了過去。最終朱元璋沒有聽取劉伯溫的意見,依然任命了楊憲作為中書左丞相。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楊憲出任丞相還不到一個月就被扳倒,他的死成為了明初的一樁疑案。根據《太祖實錄》的記載,當時劉伯溫在背後捅了他好朋友楊憲一刀:

“太史令劉基併發其奸狀及諸陰事”

。日後朱棣在靖難篡位之後,曾經提起楊憲不敬懿文皇太子朱標的往事。朱標是宋濂的學生,宋濂是劉基的好友,背後真相讓人不寒而慄。

太子,君之副。慢太子,即慢君。洪武初,懿文太子召中書左丞楊憲,不即至。皇考聞之,震怒。未幾,竟坐極刑。—《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二》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胡惟庸劇照

來自胡惟庸的報復

楊憲之死讓朱元璋意識到目前朝堂黨爭的劇烈程度,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李善長正式退休,中書右丞汪廣洋升任中書右丞相,參知政事胡惟庸升任中書左丞。當年三月,誠意伯劉基也被迫退休。

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茆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

從以上這則記載可以看出,劉基一來對於自己不得不退休,內心非常不滿。二來又對來自朝廷的監視非常敏感。如果他能一直這麼謹慎,倒也可以安度晚年,然而一起“談洋爭地案”,讓劉伯溫落到了胡惟庸手裡。

所謂的“談洋”,是和福建接壤的一塊隙地。劉伯溫想將此地據為己有,但這裡還有不少老百姓,怎麼辦呢?誠意伯大人上奏朝廷,稱這裡自方國珍時代開始就有奸民販賣私鹽,為了地方安寧,必須巡檢司進行巡查,實質就是要把原來居住於此的百姓趕走。

不過這裡的老百姓也很彪悍,就是不走,當地官府也沒辦法。劉伯溫勃然大怒,此時他不覺得自己這個誠意伯是個草民了,派出長子劉璉直接到南京去告御狀。朱元璋聽了劉伯溫的一面之詞,讓刑部把當地官員抓回南京問話。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劉伯溫劇照

劉伯溫大概忘了,現在的丞相已經換成了胡惟庸。以伯爵之尊和老百姓爭地,估計胡丞相看到這個案子嘴都合不攏了。胡惟庸不緊不慢地向朱元璋彙報劉基的錯誤,其一任何狀子都要先進中書省,劉基卻讓長子直接來找陛下,這是程式錯誤。其二根據我們的調查,劉基是因為談洋那塊地有

“王氣”

,想把它當作自己的墓地,所以才找了個藉口把老百姓趕走。朱元璋平生最恨與民爭利,但念在劉基開國元勳的份上,只是削去了他的歲祿作為懲戒。倒是劉伯溫聽說訊息之後立刻趕赴南京謝罪,並且就此長居京師(可能也是沒臉在家鄉再待下去)。

惟庸具言於上,上以基勳舊,赦其罪勿治,但令奪其祿。省部猶欲送璉獄,上時已敕璉歸,竟弗問。基乃入朝,自引咎謝,遂居於京師。—《明太祖實錄卷九十九》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一直在京師悶悶不樂的劉伯溫終於病倒了。在朱元璋看來,劉伯溫的病,很可能還是和“談洋爭地案”有關,於是他讓丞相胡惟庸代表自己去探望一下誠意伯。隨同而來的太醫為誠意伯診了脈,開了藥,劉家人照單抓藥,劉伯溫卻感覺病情越來越重,

“若有物塞腹中”

,非常痛苦。

到了三月份,朱元璋眼看劉伯溫的病情毫無起色,而且似乎大限將至,於是下旨派車送他回浙江老家,這也是葉落歸根的意思。不過老朱對劉伯溫魚肉鄉里行為依然難以釋懷,在給他的御製誥文之中還不忘提上一筆:

“何圖咎生鄉曲,有幹國憲”

劉基劉伯溫:大明開國功臣最後一名,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陰謀?

劉伯溫劇照

四月十六日,誠意伯劉基病逝,享年65歲。對於父親的死,劉基的兩個兒子劉璉、劉璟都認為是胡惟庸下的毒手。經過幾年的輿論發酵,胡惟庸毒死劉伯溫幾乎成為了共識。以致於後來連朱元璋都對胡惟庸有所懷疑,特意將其在中書省長期的老同事汪廣洋叫過來詢問。在汪廣洋斬釘截鐵地表示絕無可能之後,老朱一怒之下還把他給貶去了海南島。

至是,御史中丞塗節言:“前誠意伯劉基遇毒死,廣洋宜知狀。”上問廣洋,廣洋對以無是事。上頗聞基方病時,丞相胡惟庸挾醫往候,因飲以毒藥。乃責廣洋欺罔,不能效忠為國,坐視廢興,遂貶居海南。—《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二十八》

等到胡惟庸倒臺,毒死劉基這個罪名更是被打成了鐵案。胡丞相冤啊!首先他和劉基是對頭不假,可以當時劉伯溫的處境,胡惟庸留著他繼續看笑話不是更合理嗎?為什麼要下毒呢?其次藥方是太醫開的,藥是劉家人自己去抓的,胡惟庸怎麼下毒?難道親自掰開劉伯溫的嘴灌下去嗎?其三早就有人指出,從現代醫學來分析,劉伯溫的症狀非常像晚期肝癌,從發病到去世就在幾個月時間。古代似乎也沒有這樣時間精確的毒藥。

結語:

劉伯溫在明朝開國之時有功嗎?當然有功。但你要說他功勞有多大,朱元璋缺了他就不行,這也談不上。開國三十六位功臣,劉伯溫排名墊底,那真不是老朱要故意打壓他。

至於說胡惟庸毒害劉伯溫,基本算是一樁冤案,更不用說還是朱元璋授意。老朱恐怕也想不到,他把這個罪名按到胡惟庸頭上,若干年過後,這個罪名居然會落到自己頭上。歷史是個小姑娘,誰掌握話語權,誰就有權對其進行打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