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修復古厝 活化利用

修復古厝 活化利用

【絕活看點】

修舊如舊,儲存原有佈局、結構、材料、工藝,“個性化定製”修復方案……陳木霖專注修復古厝16年,參與二梅書屋、小黃樓、水榭戲臺等10多處國家級文保單位的修復工作。2008年,陳木霖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方案稽核專家庫成員。在古厝修復過程中,陳木霖始終保有對古建築、老街區的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同時注重當下“活化利用”需要,讓老建築與新時代生活實現有機結合。

破片、切削、炒制、烘乾……一根3米多長的毛竹,在陳木霖手中短時間化身為一筐牙籤大小的竹釘。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曾氏古民居中,古建築學者陳木霖(見圖,本報記者劉曉宇攝)佝僂著身軀趴在木質地板上,小心翼翼地將竹釘插入地板,木槌輕輕落下,竹釘與地板緊密貼合,宛若巖板一般光滑緊實,一次古厝地面的小型修補就此完成。

“用竹釘修復古厝木地板,不僅能使其結實耐用不傷腳,更重要的是用原材料、原工藝,能原汁原味保留古厝的歷史和文脈。”陳木霖說。2006年,時任三明市正順廟文物管理所所長的陳木霖,接到了一通來自福州的電話。“三坊七巷部分古建築年久失修,上級部門緊急在全省各地尋找古建築修復人才,我就被派到福州擔任技術指導。”陳木霖回憶道。

第一次參與古厝修復,陳木霖就來到了水榭戲臺。彼時,在這裡從事生產經營的拉鍊廠為運輸方便,用水泥把庭院墊高,房屋中的柱子也被拆除,“整個建築搖搖欲墜,修復刻不容緩”。陳木霖急在心頭……

為尋找合適的木材作柱子,陳木霖一趟趟地往林業部門跑,甚至親自回到三明,在可供採伐的經濟林中“找大樹”,“一點也不能馬虎,材料選擇攸關古建築的‘生命’”。為讓工匠遵循戲臺原有的形制和工藝,陳木霖常常徹夜待在工地或圖書館,把對應年代的建築工藝自學明白後,第二天一早再講給工匠們聽,“大家都覺得我太‘犟’了,但儲存文脈是和千年歷史對話,要嚴肅,要認真。”

水榭戲臺的修復工作,讓陳木霖對古厝修復有了新的理解:“修舊如舊,儲存原有佈局、結構、材料、工藝,每一棟古厝都要認真研究,根據殘存的遺蹟再現全貌,‘個性化定製’修復方案。”2017年,陳木霖接到了修復曾氏古民居的任務,“主廳倒塌只剩右側一半,磚瓦殘礫到處都是。”

在第一道工序清理完成後,陳木霖發現了新的情況:“柱子中間較粗而底部較細,這是典型的宋代工藝‘梭柱’;整體建築雖是明代建造,但工藝卻仿宋,這給修復工作造成不小的難度。”

新情況的發現,讓陳木霖立即叫停了修復工作,一頭扎到大量的案頭工作中去……經過歷時一週多的資料蒐集和規劃調整後,陳木霖重新拿出了修復方案:“根據殘存半側原樣複製,關鍵構件要重現再造。”緊鑼密鼓的修復中,曾氏古民居順利在安民巷中重新矗立,現如今已成為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的重要場所。

“古厝修復要注意與當下結合,借鑑現代工藝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針對古厝修復後的“活化利用”需要,陳木霖注重同現代生活的結合,“比如,馬鞍牆防潮是當下要求,那在牆面上塗刷鍋底灰便可實現,既古樸又實用。”

2008年,陳木霖被國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方案稽核專家庫成員。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陳木霖開始注重將自己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工匠。事實上,早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福州市持續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每年舉辦的工匠培訓班,陳木霖總要主動要求去班上講一講,“趁著還沒老,把經驗多傳授一些,讓更多人懂得這些技藝。”

“福州儲存文脈成效迭出,陳老功不可沒!”福州名城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勝說。談到未來,73歲的陳木霖動情地說:“只要我還幹得動,就要做好古厝修復這份光榮的工作。”《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6日 08 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