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我們的知青歲月——知青的日子

(一)下鄉

1968年11月2日,寶雞市渭濱中學66、67、68級一批應屆畢業生,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南再教育。”到寶雞縣鳳閣嶺公社插隊落戶。同學們乘坐一列悶罐貨車往西穿過第119個山洞後,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鳳閣嶺。當地的農民冒雨前來迎接我們。按照公社的統一安排,我們8名68級同學被分到了鴨下嶺大隊一生產。。當大隊黨支部書記靈芝我們,穿過一個鐵路隧道,爬上一面泥濘的小山坡,就到了我們插隊落戶的地方。3間被當年修建寶天鐵路職工所遺棄的小屋,便成了我們的宿舍。小王面積不足十平方米,床上用幾根樹幹搭起的大通鋪,竹箔上鋪上了厚厚的麥草。隔壁的灶房裡,幾位農貿大嫂正為我們做麵條,也行是餓的緣故,我連吃了3大碗,覺得很香,就這樣我自食其力的農村插隊生活開始了。

我們的知青歲月——知青的日子

(二)修田

太陽從東方升起,隨著對著的一聲吆喝,我們上工了,任務是修梯田。生產隊長李濤是個30歲的壯漢子,是虢鎮中學高中畢業的返鄉青年,很有頭腦。他領著我們在渭河灘上修梯田,一部分農民用石塊砌田梗,我們知青用架子車拉運石塊,一部分農民在後面的山坡上挖土,用溝裡的水把土攪成泥漿,順著人工開挖的水渠,泥漿就到了田埂內,水份蒸發後就成了水平梯田,很有創意。外村的農民都到我們村取經,我們的李隊長很是得以。 修成的梯田裡栽種了蘋果樹苗,田埂上種上了一種叫“大紅袍”的花椒樹苗。西山人民風淳樸,雖然生活艱苦,但很樂觀,修梯田休息時,農民們唱起了山歌。山上山下遙相呼應,山歌音調高昂,很有隴東民歌的風格,有一個叫趙全福的農民山歌唱得最好,他唱的多是哥呀妹呀的情歌,我記得結尾總是重複一句歌詞“哎呀,我的親乾哥呀”,十分動聽。

(三)砍柴

快過年了,按當地慣例放假半月進山砍柴,儲備一年的燒飯柴火。砍柴的山溝叫石溝,是關山原始林區的一條小山溝。溪水清澈湍急,溝口有兩座小磨房,溝裡植被很好,森羅茂密,一場雪後滿山黃櫨木紅葉,風景很美。幾名知青不認識樹木,誤砍了漆樹,手上粘上了白白的粘稠液,慢慢的變成了黑色,十分難洗。幾名同學面板過敏,臉腫得像大胖子,眼睛成了一條縫,仍堅持把砍好的樹木劈成柈子,揹回村裡。那年月砍伐樹木無人管理審批,不到3年竟然將石溝3公里的兩面山坡樹木砍得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漆樹。溝裡的水也越來越小,水磨經常停止運轉,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惋惜。

(四)修路

1969年春天,我們幾名知青河村上十幾名壯勞力,到寶雞縣(陳倉區)胡店公社東溝修東口香泉戰備公路,幾十公里公路被寶雞縣西部山區幾十個公社分片包乾,都是義務勞動,因為是政治任務,所以人們都沒怨言。十幾個人同住在一個用菅草搭成的草菴裡,打通鋪。時值春季,沒有菜吃,醬油鹽水就飯,白天打眼掄錘體力消耗很大,很多人得了夜盲症,每到晚上,什麼也看不見。一場春雨樹發芽了,修理民工上山摘香椿芽,由於民工很多,沒幾天大片野生香椿林被砍伐淨光。山溝裡有一種叫羊奶子的野果,紅紅的,形狀很像羊的乳房,成了民工們。水果。那時我最盼望下雨天,十幾個人躺在通鋪上侃大山,很有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