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洛陽李樓鎮各村的老寨

民國初期,洛陽周邊“刀客”橫行。1927年至1931年,李樓地區大部分村莊“打寨”,主要用於防範“刀客”襲擾。各寨設計仿古代城池,為其“縮微版”。寨牆通常設計高1丈8尺(6米),底寬1丈8尺,寨牆上部寬6~7尺。上部外緣設供掩蔽用的“寨垛兒”(女兒牆);打寨挖土在牆外周邊形成深數米、寬約十幾米的寨壕,雨季可存水,是村莊預防外部攻擊的第一道設施;寨牆外部基腳與寨壕之間形成約3米寬的“寨臺”,寨臺外側打一道5尺來高的土牆,既是對寨牆的保護措施,也是供護村巡邏的地面外圍通道;村寨一般設2個以上寨門,寨門設計為約2。5米寬,上為圓形拱門,門上建門樓;寨門外寨壕兩邊有一條預留的寬5米左右的通道,晚上或遇到不測情況時,可放置障礙物。因經濟條件制約和世事變遷,只有少量村莊完成寨四角的炮樓、裝置寨門、修建門樓全部工程。各村在夜晚安排巡更人巡視。正常情況下,巡更人間隔一段時間,就敲一下鑼報平安,遇到特殊情況,就急鑼報警,村中執事者和青壯男子就聞警而起,各帶武器到預定地點集中,應對事態。報警鑼響,還會引起臨近村莊連鎖反應。少數沒有打寨的小村莊,大部建有“炮樓”,用於抵禦襲擾。20世紀70年代後期,李樓地區村莊的寨牆,被村民用作建築用土扒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