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立秋明麗大氣美詩六首:閃閃秋光好,行行萬寶成

公曆的八月,農曆的七月上旬,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立秋。

這是以太陽行經地球表面的軌跡而設定的,當太陽到達黃經135度,現在的氣候地理學,是陽光直射在北迴歸弦和赤道之間的中段,並且持續南移,這個節點,就是傳統中國秋季的開始。

當然在上古,另外有星辰參照,就是大火星黃昏時,逐漸西移。稱為流火。

立秋在古代是重要的節氣和節日。這是秋季的開始,雖然天氣依然炎熱,在傳統最熱的三伏之二伏期間,但是和夏天略有不同的是,雖然白天溫度依然高熱,但是在早晚和夜間,晝夜溫差變大,讓人感到風,不再是燻人的熱風,而秋季的到來,也讓人可以解脫了夜晚高溫的壓力,能開始睡幾天好覺。

立秋節氣明顯的就是早晚有涼風吹來,雖然不多不盛,但是對於浸泡在漫長酷熱裡的人們來講,這已經是最好的安慰。而逐漸溫差變大的氣候,對於北半球的農作物是有利的,很多秋天的果實開始成熟,並且在這樣的溫差裡集聚糖分,令果實甜美飽滿,富有營養。而古中國大部分農作物成熟收穫於秋季,立秋承載著人們豐收的盼望和喜悅。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陳朝 · 周弘讓 立秋

立秋也是傳統的一年之半,下半年的開始。時間的意義是很重大的。

立秋的頭天還在盛夏,過了節點,就是秋天。

立秋往往天空高遠明淨,早晚可以看到天空中的大火星。

這個早晨可以看到大火星的位置像西偏移。這個戒,通界,是以火星西移作為標誌,代表秋的到來,這是上古星宿崇拜的遺存。唐朝雖然發達繁華,但是還沒有到夜夜燈火,不夜城池的地步。現代的人,盛夏往往在空調房,日夜燈光的照耀下,隔絕了自然。但是對於古人,科技有限,他們依賴自然取光的時段居多,也就更容易感知白天黑夜的流傳,以及自然氣候的變化。

在立秋的早上,可以看到大火星向西,而涼風陣陣,顯示著秋來。

夏天烏雲雷雨多,但是到了秋天,海洋氣團逐漸向東南沿海退行,天高雲淡,甚至有著極其明麗的天空,和夏天的烏雲翻卷,時有陣雨,是兩種不同的氣候美。

所以這裡說,天空那種夏天磅礴的雲氣,漸漸消散。

風來雨少,而樹木葉子的聲音也和往日略有不同。那樹葉因為相對乾燥,且逐漸走向枯萎,那風吹樹葉的聲音,也因為空氣中水汽少,葉片摩擦力增大,而形成獨特的聲響,稱之為秋聲。

盛夏裡期待風,更多的是渴望清涼,但是立秋的微涼,讓人們解脫身體的壓力,聽著無限樹葉搖曳成波濤一樣的秋聲,別有壯麗,不能忽略。

而立秋秋來,也是一年之半,歲月匆匆。那一年的歲月,也如綠葉到了秋天,逐漸下行吧。

季節之秋,容易喚起人生的衡量。因為一生,不可能永遠在春夏的盛年。

人們遲早面對,人生之秋。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中唐 · 元稹 《詠廿四氣詩 立秋七月節 》

秋天的到來,不夠敏感的人實在含糊,因為早秋和夏天非常彷彿,白天一樣高溫暑熱。人們忙著避暑,直到晚間忽然一陣涼爽可受用的風過,才忽然意識到最炎熱的夏天過去了,西風習習,秋天是這麼低調而來。

但是在立秋前後,有一個千古大節“七夕”,古代稱之為“秋期”。

在早秋時段,銀河橫貫夜空,傳說和仰望星空的璀璨結合,生成了關於牛郎織女美好的愛情故事。那銀河上有鵲橋飛架,那織女和牛郎終於跨過銀河,相會在銀河邊上的高樓裡。

七夕也看作秋天到來的標誌,因為和立秋相隔幾天,有些年份還會重合。

那麼蟬聲在古代,實際盛夏就鳴叫,只要溫度高於24度,蟬聲越熱越響。

到了立秋,因為氣溫下降,人們聽到蟬聲,開始覺得悅耳起來。蟬聲還會持續陪伴人們一段時間,故而立秋之後的蟬,稱為秋蟬,又因為天氣逐漸轉涼,而蟬的存在會持續到仲秋時段,所以稱為“寒蟬”。

正是因為晝夜溫差加大,在山林蓊鬱的地帶,在荷花塘上,夜晚空氣的水汽,容易凝結成露珠。當然在早秋,太陽一出來就化作了水汽,無影無蹤。

但是白露的存在,是水的另外一種形式,有著露水滋潤的秋林果木,包括荷花蓮蓬,都分外清甜。

農民們重視秋天,更忙碌更喜悅,但是對於沒有土地的人來講,這是一年經歷了一半,歲月匆匆,建樹無多,光陰似水,去去難回。

唐朝以早秋敏感於陽光和水分,而提前凋謝的梧桐葉,作為報秋樹種。一葉知秋,更加形象化了。“一葉知秋”在先秦,原本是形容秋天看到桑葉落,而感慨人生和歲月。但是自從發現梧桐在立秋左右就開始落葉,梧桐就成了一葉知秋的特殊節令植物。

當看到梧桐葉子在立秋就凋謝,作為人的你,怎麼不思量歲月和人生?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亂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宋 · 劉翰 《立秋日 》

古代的梧桐不是現在滿街的懸鈴木。是青桐或者泡桐。

古人種植庭院當中,一是桐樹高大舒展,春夏可以廕庇庭院,二是,古人在院子內鑿井,需要樹葉大的樹木保護井口,避免灰塵,而梧桐葉子巨大,可以防塵,落葉也很難飄進井口中,三是梧桐成材快,樹幹筆直,是傢俱樂器木材的重要選料,所以唐宋庭院多種植梧桐。

立秋的晚上,睡了好覺,被舒適的涼風催入沉酣的睡眠,又被半夜的涼風驚醒。

仰頭看天,天空高遠澄澈,那些鳥兒都已經歸巢了。

感受到秋涼,卻錯過了最美的秋天風吹樹葉的聲音。

他走到庭院,月光如水,滿地大梧桐的落葉安詳躺在月光裡。

實際上梧桐未必風吹而落。巨大的樹葉因為水分的迅速流逝,無風自落,進入了自己的秋天。

而詩人寫了梧桐落葉和月光的靜美。生如夏花,靜如秋葉。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一歲中分氣序平,夫何猶有感秋情。

已饒健鶻凌空翮,肯作寒蜩抱樹聲。

桐葉漸愁經雨墜,桂枝還喜得風生。

夜涼頻愜山居興,天澹銀河徹曉清。

”北宋 · 王疇 《立秋日書懷 》

這是大氣描寫立秋在一年中的重要地位,立秋到來,將一年平分。只是作為人,難免有歲月光陰的感懷。

那秋天的老鷹,已經凌空翱翔,十分矯健,你願意做蒼鷹,還是做樹上的知了呢?

梧桐葉是不耐早秋的風雨,一陣風一點雨就凋落了,但是還有耐秋的桂樹正得其時,四季常青不說,此時正在萌發新葉新花。

我在山中居住,雖然條件有限,但是興致高漲,因為這裡可以一晚上看到最美的銀河啊。

那麼這裡寫了這麼多比對是什麼意思呢?立秋固然是一年走到中間,容易引起人的歲月感傷,但是,一葉落,還有一樹生,蟬雖然逐漸老去,但是鷹卻在翱翔。

我們應該看到生活人生自然當中生生不息,更替不絕的美好,才助力自己的人生信心啊。我雖然遠離紅塵富貴,但是擁有了夜看銀河的自在。

這首詩非常明麗,有哲理性。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西風初起無人鄉,雲深萬籟含清商。

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北宋 · 毛滂《立秋日破曉入山攜枕簟睡於禪靜庵中作詩一首 》節錄

這首也相當大氣。

那西風涼風,最開始起於荒野無人的地方,所謂風起青萍之末。

但是秋風會逐漸加強,形成氣勢。立秋是秋天到來的標誌,你聽,那千山萬壑的樹葉,彷彿都含著秋聲秋韻,只是等待著更多的秋風與壯麗的風雨。

一場雨後的群山,有著初秋的明淨。

最美的不只是這山水,而是山水之間萬畝良田。

在立秋時節,稻花搖曳,香氣撲鼻,那已經是豐收年成的標誌啊。

這是好風好雨,催稻花,這是青山綠水釀豐年。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閃閃秋光好,行行萬寶成。

松高孤鶴唳,竹密一蟬鳴。

大醉衣襟溼,空歌風度清。

腰琴宜更作,楚澤有餘情。”

北宋 · 張繼先《立秋之夕對酒成章粗遣清景以招佳詠》

實際立秋,陽光炙熱,還在伏暑,但是心有農田收穫的人,並不畏懼這驕陽酷熱。

到處是閃閃的日光,但是我要說,這立秋的陽光就是好,因為它催熟了莊稼,醞釀出土地千萬顆糧食,那是真正的寶貝,那是萬寶。

所以我快樂在立秋邀請朋友,在山上的松樹下,在竹林邊喝酒。

我們是最先感知自然秋氣的野鶴和秋蟬,讓我們在這樣的美景裡不醉不歸。

讓我們唱歌跳舞,預祝天地的秋來,家國的豐收。

我們愛自然,愛國家,就像上古的屈原。

這寫得真是低調誠懇,又清美。

幾個朋友,都是愛國的高人,不單是為自己的聚會,也含著對秋收無限的祝福。

立秋節氣美詩六首:山容便與新秋淨,稻花已作豐年香

立秋,傳統秋季的開始,你還有哪些喜歡的詩,還有哪些想在這美好節氣表達的心願呢?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詩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