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在今天,當我們遇見讓自己無語的人時,會嘲諷地說上一句“你這人是二百五吧?”那250作為一個可憐的數字符號,它有著什麼樣的淵源呢?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原來,這與一場讓人笑掉大牙的懸賞案有關。戰國時期,名人說客十分多,他們遊說於各國之間,其中有一人名為蘇秦,此人擅長說道,就是活脫脫一個語言大師。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叫禍從口出,說得多,自然惹得仇家也多。當他在齊國做客時不幸被刺殺,這搞得齊王臉上很掛不住面子,於是發誓要將刺客捉拿歸案。

齊王想來想去,靈光一現出了個怪點子,他將蘇秦的頭懸掛在城牆門頭,下邊還附張告示寫到:“蘇秦這個人,就是一個奸細!是誰殺的他,速速前來領賞黃金千兩。”好傢伙,一千兩,當地的人們看到後眼睛都直了,什麼刺客不刺客的,他就是我弄死的,於是一通操作下來,最終有四個人都說自己是除掉蘇秦的人,每個人都不退讓。齊王自己也懵了,我就想套出來一個人,這卻多套出來幾個非要送死的,問道:“這是一千兩,你們平均一下,每人可得多少呢?”“一人二百五!”齊王聽後就怒斥:“把這四個二百五給我拖出去斬了!”他們誰能想到,為了這二百五十兩銀子丟了性命,真是二百五啊!後來,二百五就被廣泛用來形容憨憨傻傻之人。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其實古代有許多常用的詞語都流傳至今仍在使用,下邊為大家介紹幾個有趣的詞以及它們的來源。

跳槽

在今天跳槽一詞常用於職場人身上,特別是年輕人,這份工作不喜歡,跳槽到下一份,還不合適,繼續跳槽。古代跳槽其實也有這種意義成分在其中,不過這個詞在古代大多用於青樓娼妓身上。青樓女子大多是風花雪月之人,遇見更加有錢的主,便會拋棄上一個服侍的客人,這就如同一隻馬吃慣了自己槽內的食物,非要去品嚐另一槽裡的鮮貨,此行為被稱之跳槽,後來這個詞流傳下來,逐漸適用於所有職業相互之間的轉換。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拍馬屁

“哇,作者寫的文章好有趣!”

“咦,你這人怎麼這麼會拍馬屁?”(開個玩笑~)

拍馬屁,現在多用來形容一個人巴結另一個人,他的由來也是非常有趣的。

首先根據歷史來說,元朝蒙古族人非常愛馬,在看到一匹魁梧挺拔的駿馬後,人們都會用手去拍一拍馬屁股來表達對這匹馬的讚美之情,(雖然但是﹉這的確很奇葩)在兩人騎馬相遇時,也會互相拍一下對方的馬屁股,以表尊敬,但是傳著傳著拍馬屁就成了無端的巴結主義。

相比上邊的版本,我更加喜歡民間流傳的故事版。

相傳有一位財主有三個女婿,某天在一起喝完酒後,財主興高采烈得牽出自己剛買來的名馬,讓三個女婿各自寫詩來稱讚這匹馬。大女婿跟二女婿文采飛揚,洋洋灑灑寫下兩首贊馬詩,可小女婿天資愚鈍,肚子裡沒墨水,只是著急地拍著馬的屁股,這時馬兒嘲諷般的對他放了個屁,這一屁彷彿打開了小女婿的腦回路,當即作詩一首:“馬兒放個屁,丈人騎馬去會稽,來去數萬裡,屁門還未閉。”高,實在是高,俗裡俗氣的詩卻把此馬誇得頭頭是道,把財主也弄得哭笑不得,這就是至今拍馬屁的由來。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吃醋

當今的小情侶吵架,大多都是女生的一句“我吃醋了”引起的。吃醋?為什麼不吃醬油?吃鹽?

原來,吃醋這個詞語在歷史上還是有淵源的。唐太宗李世民與宰相房玄齡可是曾一起出生入死過的好兄弟,房玄齡想納妾,可又怕自己的正室老婆,無奈只能請求皇帝來幫忙,李世民聽到後,當下就表示:(“不就納個妾麼,看我後宮佳麗三千都沒事。什麼?你怕老婆?那我得幫幫你。”)

次日,李世民給房夫人下了一道聖旨,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有兩個選擇:①讓我們房宰相納妾。②喝了朕御賜的毒酒。沒想到房夫人竟是一位剛烈女子,端起“毒酒”一飲而盡。李世民內心也慌了(房宰相,你聽我解釋,我真的只想試一試!)房夫人喝下後,感覺到不對,這酒怎麼一股子醋味兒,原來李世民也不會真正因此害了宰相的夫人,於是讓人用醋假扮了毒酒。房玄齡得知自己的夫人寧死也不同意自己納妾後,感受到了深深地恐懼,死都不怕的人不好惹啊,於是再也沒有談過納妾一事。後來,吃醋就與嫉妒心產生了掛鉤,用來形容男女情侶之間因嫉妒而不滿的情緒。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吃豆腐

雖然吃豆腐補血養顏,但這裡的吃豆腐可不是這層意思。提起吃豆腐,當今多有一種男人輕薄女性的意思,由來也是一個民間故事。

相傳有一家豆腐店,老闆娘長得非常非常漂亮,為了使自己的豆腐賣得更多,她也是打扮得風情萬種,迷倒街上萬千男人,許多男人以來買豆腐為由和她搭訕,付錢時還會趁機摸一下她的手調戲她。於是,吃豆腐在後來就衍生了男生佔女生便宜的意思。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我是古趣,每天分享不一樣的歷史知識,各位看官喜歡的點個關注喲~

“二百五”為何被用來罵人?瞭解沿用至今俗語的淵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