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前些日子,帶著孩子去上舞蹈課,正好碰見一個媽媽帶著孩子也在等待上課。

媽媽想讓其女兒練習一下,上一節課所學的動作。

“錯了錯了,你要跟著音樂走!”

“哎呀,怎麼回事,手勢節拍沒跟上!”

“這裡慢一點,別總搶拍子!”

小朋友每做一個動作,就被媽媽打斷一下,訓斥一番,又被嫌棄一下。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幾次三番下來,孩子從剛開始時候的躊躇滿志,到後來像一棵蔫了的白菜,耷拉著腦袋站在那裡沉默著。

這時候,這位媽媽看著孩子不配合,還不甘心,又開始挑剔孩子態度不認真:

“怎麼啦!說了你兩句就不高興了,像你這樣,能練好才怪呢!”

看到這一幕,不由得心疼起這個小姑娘。

父母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可有時候說出來的話,不像是提醒孩子,更像是一種語言暴力。

孩子的內心比我們所想的更敏感脆弱,父母都是想為孩子好,但往往表達出來的卻是傷害。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若你的眼睛裡,只看到孩子身上的汙漬和瑕疵;

缺少欣賞孩子的美好和優點的能力,那麼更容易養出一個不敢愛自己的孩子。

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有可能在孩子心裡留下巨大陰影,以致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和精神。

做家長的,請收起你的“刀子嘴”。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跟你講了多少次,

怎麼就是不聽?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

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

大道理

”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雖然都是一些人人皆知的道理。

但在孩子眼中,他們不會在乎父母講道理舉動背後的深意,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與成人還有很大的差異。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裡反覆提到,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他指出,世上最沒有用處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的感動。

然而,遺憾的是,這三種教育方法卻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和老師最熱衷的育兒方法。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耳提面命,嘶吼著“

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

”,而是一種春風化雨的過程。

正如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所說:“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父母講道理,是從成人的角度去給孩子強加道理。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打著“

為你好

”的旗號,跟孩子大講道理,其實本質是想要孩子聽自己的話;

滿足自己的期待,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溝通方式,是共情。

當成年人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有些難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那個練習舞蹈的小姑娘,上一節課剛學過的動作,不熟悉、不連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何況孩子才5、6歲,她能堅持開開心心的來上課,父母就要多加鼓勵她。

一味的

“挑刺”+“抨擊”

,只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心理學家約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一書中指出:

“我們應當給他時間讓他自己糾正錯誤,讓他在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出能力和自信。”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離不開試錯和走彎路,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然過程。

家庭是一個講“愛”的地方,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真正能讀懂自己的家長。

聽了那麼多道理,教育孩子依然沒有用,原因在於你沒有真正的讀懂過孩子。

蒙臺梭利博士說,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合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的發展, 並展現他內心的秘密。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少說、少動、少管。

只要孩子

不傷害自己

不破壞環境

不打擾他人

,就把生活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這樣他才能身心輕鬆地勇敢去嘗試、去探索。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有本事你就一直哭,

我看你哭到什麼時候!

有一次逛超市,看到一個孩子纏著媽媽要買玩具,媽媽十分不耐煩。

皺著眉頭大聲斥責:“

你不走是吧,哭也沒用,有本事你就一直哭,我看你能哭到什麼時候!

孩子一聽媽媽的話,哭的更加撕心裂肺。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孩子為何會哭的更加傷心呢?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孩子聽到最親近的人這樣說話,就會感受到你不願意再與他進行交流;

那種無力和恐懼感,會讓孩子持續難過下去。

這個時候的哭泣,已經跟剛開始想要得到某個玩具或物品無關了;

而是想透過大哭,讓身邊的人看到自己的難過和委屈。

對6歲以下的孩子而言,沒有什麼事比媽媽不要自己還重要,可做父母的,卻總是拿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脅孩子。

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蒙臺梭利博士在《吸收性的心靈》中寫道:出生後的2-3年兒童所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

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

在這一期間,如果他受到傷害、暴力或其他障礙的影響,其個性就會發生偏離。

我們成人根本想象不到,“有本事你就哭”、“媽媽不要你了”這樣類似的話語,在孩子的內心會掀起多大的漣漪。

所以,破壞孩子安全感的這些話,希望做父母的永遠都不要說。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你再不聽話,我就生氣啦!

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行為,很多家長都會來一句“你再不聽話,我就生氣啦”。

家長肯定在想,孩子知道我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用生氣制服孩子,這樣做的後果,其實“殺傷力”非常巨大。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教育屆的專家曾經這樣說過:如果父母經常對6歲之前的孩子說“我生氣了”,會讓孩子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

長時間這樣跟孩子講話會讓他產生自卑心理,變成討好型人格。

蒙臺梭利博士曾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甚至決定他一生。

父母想要用情緒控制孩子,顯然不是最佳教育方式。

表面上看用“生氣”的方法,確實能鎮住孩子一時半會。

可是父母常常用情緒控制孩子,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高情商的父母,和孩子講話,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即使在生氣的狀態,也會等自己冷靜下來,再平和、理智地和孩子講話。

好的情緒,會促進交流的順暢,更利於解決問題。

而帶著情緒管教孩子,本該好好說的話,容易因情緒的影響而增加了“火藥味”。

這隻會製造更多的麻煩,也會讓孩子產生對抗心理。

讀懂孩子的內心,才能找到開啟教育孩子之門的鑰匙。

一張嘴毀了一個娃:有些話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說

我們曾經都是孩子,卻不曾真正瞭解孩子。

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守護神,讓我們用足夠寬容的心,接納孩子、認可孩子、包容孩子。

於己,這是父母之職;於孩子,這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每日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成長交流平臺,一個有內容、有深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