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地鐵快又好、公交“掐點”坐……十年間,冰城公共出行變化大

坐公交車,以往風雨雪天都要提前到站臺等車,如今用手機檢視車到哪兒了,快到站再去也趕趟;以往在一些新建小區,坐公交車要先走一兩站地,如今在主城區出門走500米就有車坐;以往乘坐公交可能有路堵,如今長距離出行可以選擇地鐵……

地鐵快又好、公交“掐點”坐……十年間,冰城公共出行變化大

2012年,哈爾濱市成為全國建立國家公交都市首批示範城市之後,哈爾濱公共交通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經過10年發展,哈爾濱市已獲評國家公交都市,環保型車輛持續更新且增加安全效能、線網密度增加,坐車更便捷……如今,保障更有力、服務更優質、設施更完善、運營更安全、管理更規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已初步建成。

未來15年哈爾濱市綜合立體交通結構佈局還將持續完善,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築起航空、鐵路、公路、樞紐以及城市內部交通等組成的“廣域聯通、佈局完善、內外暢通、經濟高效”的交通網;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屆時,層次更分明、功能更明確、銜接更順暢、快慢更適宜、城鄉全覆蓋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將會讓市民出行更加舒適、便利。

地鐵快又好、公交“掐點”坐……十年間,冰城公共出行變化大

持續最佳化線網布局,規劃發展不留白

王先生家住江北融創樂園附近,以往出行可選擇的線路不多,“特別是從江北區江南,可能要倒兩次車。”王先生說,“現在選擇多了不少,有的線路走松花江公路大橋,有的線路走陽明灘大橋,從倒兩次車到不用倒車,出行更方便。”

2012年,哈爾濱市成為建立國家公交都市首批示範城市,公交線網密度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十年間,哈爾濱市交通部門結合新建、新打通街路情況,圍繞新建小區、旅遊景點和重點建設專案,以滿足市民乘車需求為導向,逐步填補公交線網空白。同時,以規劃為先導,對全市公交線網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佈局,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基礎上,為城市發展建設提供了支撐。

據統計,截至2022年上半年,哈市主城區公交線路從十年前的百餘條增加至約260條,幾近翻番。線路總長度增加2000餘公里,達到5500多公里。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也就是說,在主城區,市民出門走500米就能坐上公交車。

這其中,交通部門主要在哈爾濱新區、松北區、群力地區、哈西地區等最佳化公交線網布局,填補了群力地區、哈爾濱新區、松北區、濱北公鐵兩用橋、松浦大橋等公交線網空白。同時,為永泰城、銀泰城、王府井購物中心、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科技創新城、哈北站等十餘個大專案提供公交配套服務。

地鐵快又好、公交“掐點”坐……十年間,冰城公共出行變化大

每年新增更新車輛600標臺,綠色環保還更安全

坐上純電動空調公交車,夏天涼爽,冬天車輛還會開啟加裝的暖風,不僅舒適而且環保。從柴油車、汽油車、天然氣車、混合動力車到純電動車,十年間,與交通參與者們接觸最為直接的公交車輛,伴隨著城市的發展一同變遷。

自哈爾濱市開始建立公交都市示範城市以來,以每年600標臺的數量進行公交車輛新增、更新。在車輛選用上,更加註重節能減排和舒適環保,逐步替換原有燃氣燃油車輛。新能源公交車具有零排放、無汙染、噪音低、能耗小等優點。目前,哈市主城區公交車輛達到6000餘臺,綠色環保車型佔98%,城區主幹線路實現環保公交車型全覆蓋。

注重綠色節能環保的同時,車輛配置也升級提檔,進一步提升了公交車品質和安全。整車外形設計美觀,採用一級踏步、寬開門、全鋁合金扶手、全鋁塑輕型乘客座椅,配備冷暖空調、車載定位、影片監控、LED顯示屏、電子後視鏡等裝置設施。

公交車行駛安全,關係著每個交通參與者。近年更新的車輛還增加了更多安全配置。部分車輛配備360°環繞影像系統,車身周邊有十餘個攝像頭形成俯瞰畫面,實時為駕駛員展示車輛周邊情況。同時,監控裝置如發現駕駛員有打瞌睡情況,哪怕眼睛眨得慢了,都會發出提示音,並將資訊上傳至公交公司智慧排程平臺。

智慧雲平臺讓“大資料”動起來,手機能查車在哪兒

曾經“擁堵”、“車輛久等不到”、“車廂擁擠”等“痼疾”導致乘客體驗不理想、企業管理效率低,嚴重困擾著公共交通行業發展。隨著公眾公共交通出行需求越來越高,傳統交通管理服務已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求,交通部門構建了智慧公交管理“雲”平臺,科技賦能是城市交通管理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也成為哈爾濱城市交通管理的新思路。

以前,公交企業的排程人員只能在線路的中途站點或終點站透過觀察和記錄車輛進出站時間來分析判斷線路的運營情況,即便發生車輛扎堆進站或大間隔的情況也無法及時調配車輛。如今,智慧公交“雲”平臺的建成投用,企業可以透過電腦實時瞭解線路所有車輛實時位置,配以客流普查系統掌握車廂擁擠程度,隨時透過語音系統聯絡在途駕駛員,對線路進行排程。目前,“雲”平臺實現了對全市200餘條公交線路、6000餘臺公交車輛進行實時監控,實現了行業、企業、線路不同層級的指揮監控排程。

同時,車輛運營情況同步至“哈爾濱交通出行”APP及微信公眾號,公眾可以透過手機端實現車輛實時位置、到站情況、車廂擁擠度、公交線路沿途路況等資訊檢視,預知交通狀況,提前規劃出行時間,“掐點“出門坐車,掌握了公交出行的主動權,降低了時間成本。

地鐵初步形成“十字+環線”骨架,地鐵+公交換乘出行更便捷

曾經,公交是公眾公共出行的唯一選擇,但長距離出行時易遇到路堵,出行時間成本高。“工作單位在南崗,即便相中了松北區的房子也不敢買。”劉先生說,“路上不一定哪個點位堵車,整體出行時間就大大增加。”如果現在劉先生選房,出行時間可能就不再是顧慮的重點了——隨著哈市地鐵1、2、3號線“十字+環線”軌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長距離出行選擇地鐵,再換乘公交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這樣的“地鐵+公交”“地鐵+私家車”出行模式,在2號線一期工程通車試運營後更加凸顯。

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的逐步運營,哈爾濱市軌道交通“十字+環線”骨架雛形初現。特別是2021年首條穿越松花江的地鐵2號線開通以來,拉“近”了江北與主城區的距離。

以往,家在新新怡園的王薇週末和家人出門活動,主要集中在松北區內,跨江交通成了阻礙公眾出行的一道坎。如今,坐2號線不到半小時就能從世茂大道站到博物館站了,直達、快速,還省去了找停車位的煩惱。隨之而來的,是地鐵沿線居民生活半徑的擴大。

如果把地鐵線網看作是骨架,那麼地面交通則可以看作是公共交通的“毛細血管”和微迴圈。今後,公交加強與地鐵的接駁,將是地面公交佈局的重點之一。並且相比較地鐵長距離運輸的便捷而言,地面公交則具備線路走向靈活、可就近設定站點等優勢,靈活佈局方便公眾出行。

哈爾濱日報記者 劉希陽

編輯: 王依然

本文來自【冰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