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要打破學術界“不發表則滅亡”的魔咒,我們能做什麼?

【本文作者Paul M。 Sutter是Stony Brook University高階計算科學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研究教授,也是紐約Flatiron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他同時也是一位作家、主持人和演說家。】

當Paul還是一名研究生,以及後來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時,他會問資深科學家:要想給自己爭取一個終身教職的職位,他可以做些什麼。

他們的回答很簡單:繼續寫論文。

“不發表則滅亡 ”已經成為學術界的一句咒語,是對學術事務可悲現狀的一種調侃,也是對這個行業諸多守門人的殘酷期望的警示。這句話體現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壓力,即發表儘可能多的論文,

彷彿這就是衡量一名研究者價值的核心:發表的論文越多,你似乎就越有可能晉升,獲得終身職位,贏得資助,收穫讚譽。

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強調這種狹隘方式的弊端。他們已經注意到,用越來越多的論文來餵養“學術界的野獸”,這種貪得無厭的需求是如何迫使科學家為了數量而犧牲質量,從而導致倉促的、低劣的、甚至是欺詐的研究。這樣的壓力更是導致了掠奪性期刊的興起,這些期刊為賺錢幾乎為論文發表掃清了一切障礙。批評者還指出,“不出版則滅亡 ”是如何致使出版系統內的博弈的,科學家們一味尋求獲得儘可能高的“分數”(如h值等),卻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科研誠信的原則。

這些科學家中的一些人還提出了防止欺詐和維護科研誠信的具體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其中包括《舊金山科研評價宣言》,在該宣言中,簽署者支援避免僅以期刊排名作為衡量研究成功的標準;以及《香港準則》,該準則鼓勵成員機構採用更廣泛的指標來衡量科研價值。

要打破學術界“不發表則滅亡”的魔咒,我們能做什麼?

https://sfdora。org/read/read-the-declaration-chinese/

要打破學術界“不發表則滅亡”的魔咒,我們能做什麼?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3000737

然而,多年後的今天,一切卻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什麼變化。掠奪性期刊仍然猖獗,欺詐行為仍在增加,科學家們仍然對其同事們工作中的誠信持懷疑態度。是的,研究人員仍需要發表文章才能出人頭地。雖然系主任們可能會爭辯說他們有一套全面的招聘和晉升方法,但具體方法仍是一個他們嚴守的秘密。而且迄今為止,只有一所美國大學簽署了《舊金山宣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還有學術出版機器,它每年拉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享受的利潤會讓石油大亨都羞赧不已。”

改革科學出版和晉升模式的進展已經停滯不前,因為絕大多數的科學家在當前的系統中根深蒂固,無從下手。這是一個慣性的陷阱,它鎖定了每個人的激勵結構,從第一年的研究生到全職教授。儘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懷惡意,而且可能同樣希望有一個更公正、更理智的獎勵模式,

但這個圍繞著“不發表就滅亡 ”的定位而構建的整個招聘、晉升和獎勵機制的系統對任何個體來說都太過龐大了,難以抗衡。

一方面,那些建議“繼續寫論文”的資深科研人員,他們被告知需要發表大量的論文,他們這樣做了,並且得到了工作。他們在當前的系統中贏得了他們的地位,而且因為這個系統對他們有效,他們自然不會感到有任何巨大的衝動去改變事情的運作方式。

另一方面,年輕的科學家們通常會希望有一個不同的系統,並願意嘗試新的想法。但他們並不能從內部改變這個系統,因為他們還停留在為了生存而疲於奔命的階段。他們被告知遊戲規則——比你的同行發表更多的文章。如果他們決定不按這些規則行事,他們就會在尋求教職時被那些老老實實遵循規則的人超越。

還有就是學術出版機器,它的年收入高達幾百億美元,享受的利潤率會讓石油大亨都臉紅。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動力去鼓勵科學家減少出版,因為這將直接動搖他們的根基。

因此,改革 “不發表則滅亡 ”模式的呼聲只能被視為無奈的聳肩和聽天由命式的迭代,這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一個科學界成員,我們把發表論文放在首位,因為這是一種相對簡單、懶惰的方式,可以過濾掉那些來競爭每個職位、資助和獎項的申請人。歸根結底,我們需要認識到這是一個涉及各個層面(從資助者到研究生等)的體制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是透過系統化的改革,這需要時間和決心。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發表則滅亡”是成問題的,正如在日益增多的論文、研討、會議和線上討論中所指出來的一樣。

有跡象表明,科學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儘管進展緩慢。一些大學的部分院系開始接受一種全面和透明的招聘方法,包括交叉合作、外聯和推進領導力等。而像Syracuse University這樣的機構,以及其他大學內的部門和專案,如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至少在簽署《舊金山宣言》方面值得肯定。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發表或滅亡”是成問題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大學應該將他們的招聘決定公開化和透明化,讓申請人在申請之前就能看到他們的排名。更多的部門應該支援《舊金山宣言》。大學應該每年大幅減少博士學位的授予,這樣一來,對稀缺的教師職位的競爭就會減少,招聘委員會也就不需要那麼依賴簡單的指標來遴選申請者。從專業協會到研究生聯盟在內的社群組織需要向大學施壓,以擴大他們對科學成功的定義。但最終,只有當科學家群體集體改變主意,堅信我們可以、應該、並且會做得更好時,“不發表則滅亡 ”才會從真正意義上滅亡。

參考文獻:

https://undark。org/2022/06/16/why-wont-academia-let-go-of-publish-or-perish/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