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二泉映月》捉鬼記

《二泉映月》捉鬼記

《二泉映月》,二胡名作,民樂神曲,總是於暗夜迴響在我的心底,如泣如訴,如怨如怒,是對命運的抗爭,也是對光明的執著。

《二泉映月》有多牛?中國人耳熟能詳、如痴如醉;外國人也一聽傾心,再聽落淚。

上個世紀 70 年代末,世界級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訪問北京,第一次聆聽二胡演奏《二泉映月》。聽著聽著,大師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竟至從座椅上順勢跪下,在場的人無不驚駭。一旁的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趕忙上前攙扶,大師卻說:“這種音樂應當跪聽,坐著或站著,都極不恭敬。”

出於對《二泉映月》的喜愛,那天心血來潮,想透過傳記片或者紀錄片來了解曲作者盲人阿炳的生平。網上搜索,居然有一部國產故事片《二泉映月》,忙點選欣賞。沒曾想,這一看,竟上演了一出“捉鬼記”。

這部片子拍攝於1979年,恰逢寒冬漸退,春光初現,改革開放剛剛拉開了帷幕。

《二泉映月》捉鬼記

關於阿炳的故事,影片是這樣講述的:

阿炳從小喪母,隨父華雪梅出家當了道士。

華雪梅是絲竹名手,阿炳隨父刻苦學藝,學會多種樂器,成了出色的樂師,人稱“小天師”。後父親不幸病逝。

阿炳與賣唱老藝人鍾師傅和女兒琴妹交往甚密,鍾氏父女受惡警李老虎欺侮重傷臥床,女兒琴妹無力還債,阿炳毅然陪琴妹上街賣唱,耽誤了道觀的演奏,被道長趕出道觀。

《二泉映月》捉鬼記

阿炳為求生存進了鼓樂班,因不願為李老虎演奏而丟了飯碗。

阿炳四處流浪尋找鍾師傅和琴妹,多年後在太湖邊與琴妹意外相逢。鍾師傅已故去,琴妹被賣身為伎,逃出後與阿炳結為夫妻,靠賣藝為生。

升任警察局長的李老虎在船上宴請賓朋,強迫阿炳夫妻獻演,遭到耿直的阿炳拒絕。局長狠毒地毆打阿炳,致其遍體鱗傷、雙目失明,並搶走琴妹,從此阿炳成了沿街賣藝的瞎子藝人。。。。。

看到阿炳被李老虎毒打致瞎這一段,我對影片產生了嚴重懷疑。阿炳就一個可憐的民間藝人,警察局長再惡再毒,也犯不著親自動手毆打他,況且是當著一船的貴賓。更荒唐的是,琴妹並不是什麼天姿國色,李老虎怎會色心獸心大發,光天化日之下強搶這樣一位民女!

疑竇叢生,影片是看不下去了,我當下查閱了網上相關資料,反覆對比,仔細考證,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部《二泉映月》講述的故事基本純屬編造,其思維是階級鬥爭、非黑即白的邏輯,其主題是貧苦藝人的苦難史、抗爭史,而名曲《二泉映月》的誕生是對萬惡的舊社會的血淚控訴,是底層百姓的抗爭與吶喊。

《二泉映月》捉鬼記

那麼,電影裡的“鬼”藏在哪裡,真實的史料又是什麼呢?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無錫雷尊殿旁“一和山房”。母親原本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媳婦,婚後不久,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在喪禮上,認識了洞虛宮雷尊殿當家道士華清和,二人很快感情升溫,男歡女愛,未婚先孕,生下了阿炳,取名華彥鈞。阿炳四歲時,母親因受不了家族的辱罵與街坊的嘲諷,上吊自殺。八歲時,阿炳被姨媽送入雷尊殿,跟隨生父華清和修行。

華清和隱瞞了他與阿炳的父子關係,只是把他當作徒弟來培養。華清和精通各種樂器和道家音樂,在他的調教下,阿炳技藝精進,17歲時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人稱“小天師”。

1914年,華清和病逝,臨終前說出了阿炳的身世。身心受到震撼與打擊的阿炳雖然接替父親成了雷尊殿的當家道士,但他心情並不愉快,根本無心經營道觀,甚至沾染了許多惡習,吃喝嫖賭,沉淪自棄。34歲那年,他因感染梅毒導致雙目失明,後流落街頭,賣藝為生。阿炳沒有什麼青梅竹馬的愛情,直至40多歲時才與農村寡婦董彩娣結為夫婦。

《二泉映月》捉鬼記

查證至此,電影《二泉映月》的“鬼”原形立現:

為了塑造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正直善良、才華出眾的正面形象,故意隱瞞了阿炳的複雜身世;

編造了救濟鍾氏父女並與琴妹結為夫妻、夫彈妻唱,相依為命的故事;

閉口不提阿炳吃喝嫖賭的不堪經歷,更不敢說他的失明是感染梅毒所致。

生硬地放大了阿炳生存的艱難與社會的黑暗,激化了與黑惡勢力的矛盾與抗爭,將阿炳的雙目失明歸咎於被警察局長毒打,其悲慘的一生是階級壓迫、社會不公所致。

……

《二泉映月》捉鬼記

阿炳出生在20世紀末,生活在軍閥混戰、災難深重的清朝末年與民國時期,時代與社會的大環境自然是風雨飄搖、乏善可陳。但是,不能為了體現新舊社會兩重天的明暗對比,就任意地枉顧史實,編造故事,愚弄與欺騙觀眾。

都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權書寫歷史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與喜好來隨心所欲地胡編亂造。但是,作為一名讀者或者觀眾,也應有起碼的洞察與懷疑,免得被別人誤導與欺瞞。

作者簡介

:李景亞,供職於中國移動山西公司工會,資深媒體人、自由寫作者,出版有多部文學作品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