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1955年,省工業廳接管水城鐵廠,觀音山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觀音山鐵礦也成為水城鐵廠的原料供應基地。水城鐵廠,觀音山鐵礦兩個專案同時開工,正當建設得如火如荼時迎來3年困難期,鐵廠和礦山建設被迫終止。熬過3年饑荒後省工業廳重啟水城鐵廠專案,沒想到北部灣事件和蘇聯百萬大軍陳兵北國邊界,出於備戰考慮中央領導不得不進行三線建設。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三線建設,顧名思義就是在第三道國防戰線內建立第二套工業體系,以備戰時能保持生產力,向戰場不間斷地提供戰略物資。三線建設佈局囊括整個西南三省的雲貴川地區,為何如此重視西南的三線建設,除了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還有利於支援山區的工業建設。三線建設時期落戶雲貴川的專案無法用數字去形容,落戶貴州的專案多達上百個,而且都是當時最為先進的重工業領域。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水城區觀音山鐵礦就是三線建設時期在貴州的重大專案之一,主要是為水城鋼鐵廠提供原材料。1965年,1000多人的隊伍進駐觀音山,1000多人中大部分是鞍鋼援建水城鋼鐵廠的技術員和工人。經過幾年的奮鬥,觀音山從一個野獸出沒、森林茂密的山溝變成一座容納3萬多人的小城,街道、商店、銀行、郵局、食堂、學校、禮堂、電影院、公安局等生活設施齊全,3萬人的生活區比水城縣縣城還要大,要知道60年代的水城縣縣城也就2萬多人。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1975年,鐵礦石開始從觀音山源源不斷地向外運輸,目的地是剛開工生產的水城鋼鐵廠。近萬人的礦工在礦山裡忙碌,大型機器在運轉,運輸車來往於礦區與鋼鐵廠之間,將原本寧靜的觀音山變得異常熱鬧。水城鋼鐵廠有觀音山鐵礦的供應,鋼鐵從水城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外地,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鐵礦出山的那一刻,鋼鐵外運的瞬間,不知有多少人掉眼淚,歷經10年奮戰的三線建設終於有了成果。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觀音山鐵礦區用原始建設辦法解決基建裝置問題,用堅韌不拔的精神扛過文革武鬥和內亂,歷經改革開放初期的繁華盛茂,使得觀音山鐵礦能夠穩定而快速的發展。文革是一段讓人難以抹去的傷痕,有位下放繼承的知識分子,因海外有關係遭到批鬥。“四清”在那個年代都不懂的人只知道跟風,特別是不明所以的人,造反派要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導致很多技術過硬的知識分子得不到合理利用,安排在不擅長的崗位,白天干活晚上批鬥。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吳瑞昌,因有家屬在海外生活而得不到信任,擁有機電技術的他被安排在不擅長的崗位。當時有一臺發電機因為工人操作失誤導致出現故障,吳瑞昌得知情況後飛快地跑到現場,但現場的管理員非要說他是來搞破壞,最後導致停工停產。空有一身技術而得不到發揮,對於一位技術員來說有多憋屈,但在那樣的氛圍、那樣的環境下又顯得多麼的無奈。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觀音山鐵礦是名副其實的央企,職工的生活待遇更是沒得話說,而觀音山鐵礦又有三線建設背景,享受到的生活待遇比地方機關還要好。穩定的收入,強勁的購買力,外加獨立的物資供應鏈,使得觀音山鐵礦的生活區格外的熱鬧。偏僻的山間在10多年時間裡冒出一座現代化小城,白天車水馬龍,夜間燈火通明,繁華程度不亞於貴陽城區,當時觀音山鐵礦還被譽為山間“小上海”。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技校是培養和儲備人才的教育機構,礦區從1000多人起步到80年代的1萬多人,技校裡培養出來的職工就佔有大部分。當時技校就業很穩定,畢業就有工作,比上大學還早幾年領工資,當時不管是家長還是年輕人都是極大的誘惑。當然技校只是礦區裡的技校,招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礦區的子女,若是當年對外招生的話,想必這裡的技校報名單可能都被填滿。據說當年礦區還想辦職工高校,只是教育部不允許,要不然以礦區的實力,辦起職工高校或者職業高校都是小兒科。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老國企還有不成文的規定,父母退休子女接崗,礦工的子女一般都很出息,好好讀書上大學,畢業後就不像父母一樣在老單位受苦。不過也有不爭氣的子弟,念不好書只能上技校,畢業後接替父母的崗位。接替父母崗位是礦區子弟混得最差的,也許他們只是認為混得最差的,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於農民來說那可是高人好幾等了。

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觀音山,3萬多人的繁華小城如今就剩下100來人

鐵礦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挖一點少一點,觀音山礦區亦是如此挖一點少一點,隨著資源的枯竭,開採量的逐漸減少,職工分流、下崗而不斷離開這裡,3萬人的生活區開始走向冷清。開採之日至2015年關停,50多年的開採史交上1900萬噸鐵礦石的成績後畫上記號,“小上海”也因礦井的關停而失去原有的繁華,留下80多位退休職工成為觀音山的守護人,迴歸寧靜或許才是這裡的最好歸宿。最近有聽說舊城改造,將觀音山打造成三線文旅景區,若是真的,老礦區又煥發青春,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見其所想,所想所寫,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大夥諒解,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