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寧波市海曙區章水鎮,四明山區域內的周公宅水庫和皎口水庫,呈梯級排程模式,是寧波人民的兩個大水缸。

周公宅水庫,由兩條溪流相匯而成,主流發源於餘姚市四明山鎮唐田村一帶,源遠流長,匯聚諸多溪流,水量較大,當地人稱為大溪。

另一條支流發源於海曙區、奉化區、餘姚市交界的商量崗、黃泥漿崗一帶,自南而來,通常稱為陶坑溪。

水庫所屬區域原屬赤水鄉,赤水之名,緣於公元1116年,宋徽宗趙佶的御筆題字:丹山赤水。

這一帶群峰連綿,山清水秀,風景宜人,與宋皇的題字很應景。

1992年,赤水鄉併入章水鎮。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2003年2月18日,周公宅水庫正式動工開建,2006年4月下閘蓄水。

原本沿溪而行的蜜北線公路被水庫阻斷,深入四明山的路,從細嶺村改道為細北線。

高峽出平湖,自然風光改顏換貌,清清之水,澤被寧波人。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2022年7月30日,穎之在四明山鎮青龍潭遇到三位潛水愛好者,他們說潛水經歷中見過的最大水下生物,就是在周公宅水庫。

70米的深水區,潛水者和長達3米的大青魚不期而遇。

大青魚以為潛水者是水怪,潛水者以為大青魚是水怪,龐然大物,互視皆驚懼。

如果有一天在周公宅水庫看到水怪遊動,不必驚慌,那是大青魚。

如果某年放水整修水庫,水下有特大驚喜!

百斤以上的大青魚,價值多少?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周公宅水庫,壩址位於原周公宅村,村民不姓周,姓陳。

明代末年,原居鄞江的陳信中攜家小遷居而來,陳信中奢酒,地名始稱“酒甕宅”,後人諧音而名:周公宅。

陳姓人家發展較快,漸成大村落,也成了原赤水鄉政府所在地,陳氏人家還分遷至附近的烏坑、陶坑等村落。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周公宅村民沿溪而居,溪旁的山嶺,名叫排齊嶺。

在過往的歲月裡,村民的竹木等農產品透過水路運送出山,排齊嶺下就是一個小碼頭,人們為了節省場地,堆放產品時都約定成俗排列整齊,故名排齊嶺。

水庫建成蓄水後,排齊嶺成為了水庫中央的一座小半島,平添風景。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2003年春節,是周公宅水庫移民在老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那個春節,既有即將遷出大山搬進新居的喜慶,也有永遠撤離故土的離愁。

周公宅村民搬遷至洞橋鎮沙港口,村名仍叫:周公宅。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2021年7月,煙花襲擊寧波期間,洪澇災害最嚴重的地方,就是海曙區洞橋鎮,周公宅同樣內澇嚴重。

村民說,每年臺風洪澇期間,來自老家的水,都會進入新村的屋,真的太難了。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大溪沿岸,原有外岸、裡岸、茅鑊等村落,外面水岸的村落叫外岸,繞過山頭裡面的村落就是裡岸村,裡外兩村合稱箭儼村。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箭儼村民姓陳,萬曆年間,從下游的杜岙村遷居而來,七子分家居里外,漸成大村落。

兩村之間有一座橋相通,橋名叫箭岸橋。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這一帶地處深山峽谷,《四明談助》記載:溪中“多怪石,水從石中過如吐”,“最高處危峻益甚,前即茅鑊,俯下仰高,無不目眩頭暈者。”

水庫建成蓄水後,兩村遺址和箭岸橋永沒水底,再未見天日。

外岸村民遷居至櫟社星光新村,裡岸村民遷居到古林鎮西洋港。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水庫水域的盡頭,龍尖頭山坡上,就是原茅鑊古村所在地。

茅鑊村民都姓嚴,據載是漢代著名隱士嚴子陵後裔,從餘姚遷居杖錫化桃村,400多年前再分遷至茅鑊。

茅鑊古村因古樹群而聞名,金錢松、銀杏、榧樹、楓香等樹種,深秋時節,茅鑊就是一個絢爛的彩色世界,名副其實的賞秋勝地,穎之十餘年之間遊歷25次。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2012年,茅鑊古村拆遷,村民大多安置於洞橋鎮茅鑊新村。

2021年7月,煙花襲擊寧波,茅鑊新村同樣遭遇洪澇,來自茅鑊老家的水,進了茅鑊新村的屋。

一樓進水,淹沒至兩級樓階,室外的水,沒過膝蓋。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2021年5月18日,寧波市啟動了四明山區“146”路網工程,重點工程就是建設隧道公路,隧道出口就在茅鑊古樹群公園對面的低坪電站,旁出隧道後與蜜北線公路相通。

茅鑊古樹群公園,將迎來更多人流。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周公宅水庫的另一條支流陶坑溪沿線,原有烏坑、陶坑、直岙、姜家山等村落,水庫建成後,道路被水庫阻斷淹沒,成為了寧波的無人區。

村民遷走後,村莊遺址全都實施林場管理模式,如今樹木荒蕪成林。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烏坑村地處東西走向的峽谷中,地形狹窄,村民不姓烏,姓陳,從周公宅村遷居而來。

群山環抱的峽谷之中,日照光線少,總給人烏黑陰暗、烏漆麻黑的感覺,故名烏坑村。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烏坑溪水源自龍觀鄉遮坑村後的山嶺,村民沿溪而居,解放前,烏坑村只有十多戶人家,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有七十多戶,兩百多人。

2003年春節後,烏坑村民陸續遷移至古林鎮葑裡村烏坑新村。

烏坑小學和村委辦公樓,仍未拆除,一樓是大會堂和村委用房,二樓是教室。

牆上八、九十年代的標語還在,珍惜家園,奈何家園已成廢墟。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當年堅持沒拆的房子,如今殘簷斷壁,藤蔓橫山,小橋流水,沒有了人家,蒼涼!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陶坑村,包括裡陶坑和外陶坑兩個村落,地處陶坑溪之裡外,沿溪兩岸曾經野桃成林,因此原名桃坑村。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陶坑村民不姓陶,從周公宅村分遷而來的陳姓人家最多,另有潘、王、張、竺、沈等八姓共居,初來此地的村民缺文化,只有居於大樹墩的王家人有文化,開辦了私塾。

王家有個青年到了適婚年齡,但是附近沒有文化女青年,娶了一個文盲媳婦,王家就讓媳婦和小孩子們一起在私塾同堂上課,此事在附近傳為美談。

1950年,王家提議將桃坑村之名更改為“陶坑村,有陶冶人才之意。

陶坑村後來還真的人才輩出,因此陶坑村人都非常感恩王家人。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外陶坑的幸福橋,村民自發設計、採石、築砌,建成於1974年,是陶坑村的地標。

橋上的“幸福橋”三字,就是當時村幹部陳慶茂題寫。

半個世紀的風雨與洪水衝擊,幸福橋至今安然無恙。

2003年春節後,陶坑村民陸續搬遷至集士港鎮新廟跟村陶坑新村。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沿陶坑溪而上,有一條自西而來的廢棄公路,盡頭就是直岙村遺址。

直岙村民包括汪、盧二姓,汪氏從橫街大雷遷此居住,盧氏從餘姚市四明山鎮北溪村分遷而至,所居山谷比較直,故名直岙。

2003年春節後,直岙村民搬遷至鄞江鎮下呂家村。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房屋拆毀後的廢墟,種植了油桐樹,春天開花,秘境花開,唯美迷人。

堅持沒拆的房屋,已被風雨侵蝕摧殘,僅存殘跡。

廢墟中的臺階路,石板橋,小溪流淌,荒草叢生,殘垣斷壁,歲月滄桑。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陶坑溪上游,山腳的村莊就是姜家山村遺址,地處商量崗北麓,村民不姓姜,多姓應。

200多年前,應氏從浙江仙居遷移而來,還有朱姓、龔姓人家和諧共處。

這裡曾是姜姓官僚的封地,故名姜家山。

如果沿溪上溯,可經船底坑,直至商量崗和黃泥漿崗。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2003年春節後,姜家山村民陸續搬遷到鄞江鎮下呂家村,與直岙村民共居。

僅存的一棟四間二層民房,成為了驢友免費的露營地。

小橋流水,枯藤老樹,只是沒有了人家。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陶坑溪沿線,村民世居深山,少與外界來往。

1976年修建進村的公路,1977年通車,從寧波南站出發的班車第一次開進了偏僻的山村裡,村民很開心,紛紛來圍觀

姜家山村有個村民老伯,感到很奇怪,問司機:這麼大的車吃什麼?

司機說:吃油。

老伯說:怪不得我們沒油吃!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寧波市已經啟動建設的四明山隧道公路,約2公里的銅坑隧道穿越南峰崗,經800米的大橋跨越陶坑溪,再經約3公里的隧道穿越烏巖尖崗與蜜北線公路相通。

隧道公路打通後,陶坑溪沿線的山水秘境,必將成為寧波第一網紅地,無人區風貌將迎來再一次改變!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周公宅水庫區域的村落名字都很有意思,姜家山村民不姓姜,直岙村民不姓直,陶坑村民不姓陶,烏坑村民不姓烏,茅鑊村民不姓茅,周公宅村民不姓周,下游的杜岙村民不姓杜,下嚴村民不姓嚴。

每個村莊名字都有來源和故事。

周公宅水庫全景,移民遺址,小橋流水,沒有人家

光陰總被風吹雨打去。

撫今追昔,嘆歲月流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