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甘肅冒賑案”真相

這是一場震驚全國的大案,將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乾隆皇帝,徹底弄蒙了。他實在想不通,他治理下的大清王朝,居然出了如此巨大的貪汙案。甘肅一省官員,集體參與貪腐,上下沆瀣,勾連一氣,侵佔貪汙兩百萬兩之多。處變不驚的乾隆皇帝,也不由驚呼:“為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

乾隆覺得比這個案子更可怕的是,康熙創立的密摺奏事制度,居然失靈了。在整整七年之久,那些有密摺奏事匣子官員,居然沒人給他提過一句。

如此情形,怎麼辦?只能下重手,一個字“殺“。於是,甘肅官場上就人頭滾滾,前陝甘總督勒爾謹賜自盡 ,侵貪賑銀千兩以上貪官正法。

至此,這場大清第一案才劃上了句號。那麼,這場大案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為何叫又叫甘肅監糧案呢?

1.農民起義,圍困蘭州,清軍無糧無餉

甘肅監糧案是由明暗兩件引發的。這兩件事都和當時發生的蘇四十三起義,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蘇四十三起義是清中期,甘肅發生的一次起義,義軍一度圍攻蘭州,從而引起清廷的震動。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當時屬於甘肅管轄的河州循化廳發生糾紛。為安定地方,陝甘總督勒爾謹委派蘭州知府楊士璣、會同河州協副將新柱、臬司福菘等,帶兵丁前去處理。此時,甘肅連年大旱,民眾生活困難。於是,蘇四十三帶領一部分人起兵。當晚,他們殺死新柱。次日早晨,趕往旗臺堡斬了楊士璣,奪取了大量軍械和馬匹,又乘勝攻佔河州(即今甘肅臨夏)城,殺死知州、都司等官吏。然後,他們連夜渡過洮河,進逼蘭州。

此時,蘭州城裡只有八百名守兵,但這是一省的省會城市,不能不守。有人建議出城迎戰。果然,就有人信了這個計策,帶兵出城,在城西發生遭遇戰,官兵死傷三百人。原本只有八百人,這一戰只剩下了五百人,還如何守城。陝甘總督勒爾瑾慌了手腳,一邊向朝廷彙報,一邊從蘭州周邊各地調集援軍。

三天後,陝甘總督的報到了京城。“甘肅省城被圍!”看到這個訊息,乾隆也驚呆了。自從康熙初年,吳三桂之亂後,百年間還沒有丟失省城的先例。乾隆唯恐蘭州失守,立刻下令軍機大臣和珅、大學士阿桂急赴甘肅,全面主持戰事。同時,八百里加急調連城(今永登連城,有魯土司的土司兵)、涼州、固原、陝西等地兵馬增援解圍。

為保住蘭州,陝甘總督勒爾瑾也是拼了命,不拼不行啊,拼命拼命,不拼就沒命了。否則,城破後,他肯定是第一個被殺的。幾天後,各路增援人馬陸續抵達蘭州,大軍雲集糧草是當務之急,人們原本想,蘭州是省城,糧餉應該不缺。大軍數萬大軍,幾個月是沒問題的。沒想到,很快就糧餉吃緊了。顯然,甘肅已經無糧無餉了。這事要讓乾隆知道,麻煩就大了。被撤職戴罪立功的陝甘總督勒爾瑾、甘肅布政使王廷贊徹底慌了。

2.和珅出主意,王廷贊畫蛇添足

咋辦?好在王廷贊同和珅關係熟悉。就去求和珅通融一下,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難題。對於,甘肅官員上下沆瀣一氣,大肆貪汙的事情,和珅也是心知肚明。他也收過王廷讚的孝敬,不能不管啊!

於是,牽頭負責甘肅戰事的和珅,就給王廷贊出了一個主意:“你先給甘肅藩庫捐上一筆錢應急,然後再慢慢徵調糧餉。這樣軍費有了,暫時也不用給皇帝彙報了。”聽聞此言後,王廷贊覺得這個辦法不錯。於是,他拿出四萬兩銀子,捐贈給甘肅藩庫。本來就沒事了。誰知,他畫蛇添足,向乾隆皇帝彙報說:“⋯⋯用兵之際,需用浩繁,臣情願將歷年積存廉俸銀四萬兩,繳貯甘肅藩庫,以資兵餉。”按理說,這樣說也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這筆錢的數目太大了。引起乾隆的懷疑。乾隆皇帝想到一問題:一個布政使,一次就能拿出四萬兩銀子,他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於是,乾隆皇帝讓在蘭州的大學士阿桂和署理陝甘總督李侍堯,查一查,甘肅布政使王廷贊為何這麼有錢。他原話是:“王廷贊僅任甘肅藩司(即布政使),何以家計充裕?⋯⋯其中情節總未能深悉。”顯然,乾隆非常懷疑,王廷贊錢財的來路不正。

就在這之前,浙江巡撫王亶望給浙江的海塘工程的捐銀50萬兩,這可是天文數字,乾隆知道後,也對王亶望捐銀的來歷,心存疑惑。把這兩人履歷聯絡起來,乾隆發現一個大問題。這兩人都任過甘肅布政使,只不過一個是前任,一個是現任。

乾隆覺得應查一查甘肅官員了。

2.“捐監”,清廷給甘肅人的一項特殊政策

王亶望(?-1781年),字味隒 ,山西臨汾人。王亶望是原浙江巡撫王師的兒子,算是個官二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舉人,他從舉人起步,在他父親的運作下,一路升遷。歷任皋蘭知縣、寧夏知府、甘肅布政使,最後任浙江巡撫。

王亶望是個典型的貪得無厭的官。在浙江巡撫的任上,他藉著辦理乾隆四十五年巡江南的機會,大肆貪汙,弄得浙江天怒人怨。為了掩蓋自己貪汙行徑,同時想在乾隆心中留個好影響。於是,他想了個辦法,花錢買好,在辦理浙江海塘的工程中,捐銀五十萬兩。王亶望捐銀的事情,傳到乾隆耳朵裡。果然,引起了乾隆的懷疑。怎麼兩任甘肅布政使都這麼有錢?他們的錢究竟是從何而來的?

於是,鎮壓義軍和調查甘肅官員的貪汙案,就在蘭州城內外同步展開。王亶望、王廷贊他們在甘肅是如何斂財的呢?

其實,說起來並不複雜。綜合成一個詞,就是“捐監”。這是清王朝給甘肅一項特殊優惠政策。

甘肅的讀書人,如果實在考不上,且願意去國子監讀書的,就可以給當地官倉繳納一定的豆麥等糧食,就可以去國子監上學了。就讀國子監後,學生就能獲得做官的資格,也可以透過選拔後參加鄉試、會試。這就相當於自費保送生了。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這個政策,在康熙年間就有,很受甘肅民眾的歡迎。可是,時間久了就被別人利用撈錢了,故而停止了。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王亶望任甘肅布政使後,又奏請朝廷,把這項政策給恢復了。 或許,王亶望的初衷是想為甘肅父老辦點好事,可到後來事情就走樣了。

因為一些官員發現了,其中貪腐門道。於是,就把一些條款進行了微調。原先,朝廷嚴令必須要繳納一定的糧食,才能獲得監生資格。現在,不用這麼麻煩,可以用銀兩來代替糧食。為何要用銀兩代替糧食?因為糧食消耗了,或者大災之年才能納捐。改成銀兩後,就沒有這麼麻煩了。想收多少就收多少。同時,他們還能搭車收費。按照清王朝批准的監捐生收費標準,每名監生捐糧43石。王亶望大筆一揮把43石糧食改為收銀子47兩,另外加收辦公銀、雜費銀8兩,合計每名監生共收銀55兩。這樣就簡單了,只要繳納55兩銀子就行了。不用再為糧食發愁。

清政府三令五申的規定,就被王亶望輕鬆繞過了。這是非常嚴重的違規了。這還不算,他們又在蘭州城裡專門的辦事機構。王亶望把自己親信蔣全迪調到蘭州任知府,全權負責辦理甘肅監捐事務。

3.王亶望,一路貪汙一路升

於是,甘肅(甘寧青三省)的官員紛紛行動,當然也離不開王亶望的大力推動。

王亶望和蔣全迪進行了全盤籌劃,為甘肅各縣預定了災情。各縣按照災情的輕重,定下收捐的數額。而布政使衙門則按照,災情標準下達賑災任務。只要縣令敢報災,就能大把銀子撈。

於是,監生們繳上來的銀子?就他們透過虛報的水旱災害,以賑災的名義,用編造的假名字,領到了自己的腰包裡。這就是大清第一案,甘肅監糧案貪腐的模式 。

為了方便辦事,各地還制定特殊的聯絡人,在蘭州坐鎮辦事,這些人有個統一名稱叫:坐省長隨。就是各地官員,派來長住在省城的隨從,自然也是官員的親信。什麼事情,都由這些坐省長隨,負責交辦,安全保密。

於是,一個完整的閉環鏈條就形成了。王亶望就開始了他瘋狂侵佔貪贓的程序。短短三年時間,甘肅就捐了15萬個監生,開銷監糧600餘萬石。這個數字太嚇人了。一不留神,甘肅的監生數量居然成了全國第一。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甘肅布政使王亶望作為監糧案的實際操縱人,自然大肆貪汙。當時,甘肅官場流傳一句話:“一千兩見面,兩千兩吃飯,三千兩射箭。”這是見王亶望的費用。而王亶望,還極力把自己打造成廉潔奉公的樣子。他絕不收禮,只收一些土特產,參加一些簡單的宴請。誰要是拿著銀子給他送。他鐵定要把銀子砸在那人的臉上,你汙辱誰呢。我們王家也是山西臨汾大戶人家,缺你的,這點銀子。當然,對於下屬表達心意的鹹菜、茶葉、牛肉乾之類的特產,他是要收的。怎麼也不能不給下屬面子。

於是,各種“土特產”就悄悄送到了王亶望家。白酒罈子裝著銀子,茶葉包裡藏著黃金,肉乾裡面是銀票……很快王亶望的家財就超過了百萬,成為乾隆年間的第一鉅貪。

自從甘肅開捐,乾隆皇帝就心存戒備,非常擔心出事。以前,甘肅捐監時,就發生過貪腐。乾隆四十二年初,乾隆皇帝派出刑部尚書袁守侗到甘肅查驗監糧事宜。對於這位袁尚書的到了,王亶望他們早有準備,只要去查驗的糧倉,保證是滿滿的。

原來,王亶望和甘肅各州縣官員早就串通好了。他們糧倉裡架上木板,然後裝上一層糧食,看上去滿滿地。跟著袁尚書來的查驗官員,走馬觀花看過後,覺得不錯,糧食滿滿。於是,帶著孝敬,跟著袁守侗回京覆命了。就這樣,將本無監糧的糧倉,奏稱“倉糧系屬實貯”。輕鬆騙過了乾隆。

王亶望的貪汙腐敗弄虛作假,不僅沒有受到處罰,而且還官升一級。乾隆皇帝聽了袁尚書的報告後認為,王亶望幹得不錯,是個能員,可以提升一下。於是,將王亶望升為浙江巡撫。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蘇四十三起義,甘肅監糧案的蓋子或許就永遠無法掀開了。

3.王廷贊,被大環境改變的貪官

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撫後,接替他的是王廷贊。王廷贊,字翼公,號用賓,遼寧葫蘆島人。他由微末之員,一路升到甘肅布政使,還多次受乾隆的表彰,可謂是能吏幹員,也很廉潔。有人曾評述說:他在甘肅為官三十多年,在平反冤獄、振興文教、興修水制、剿匪安民、集軍餉等方面,都留下了政績。可惜的是,風光了大半生,最終晚節不保。他就是一個被大環境改變了的貪官。

乾隆十二年(1747年),王廷贊從蘭州府經歷開始起步。經歷的職責是掌管出納文書,算是個小吏吧。很快,就表現出了他過人才能。他的仕途生涯,一帆風順,先後就任張掖、武威、鎮原等縣知縣。在張掖他興辦教育,重新修建了甘泉書院,請名師,購圖書,一時間聲名鵲起。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又為平定準格爾叛亂辦理軍需。他這一路政績出眾,就連乾隆也稱好。

在定西,他還修復了王公橋。定西王公橋,由來已久。至少在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之前,定西城外的東大路上,有座橋永濟橋,取永遠濟民之意。後來,有位姓王的知縣重修了這座橋,人們感念這位知縣,就叫王公橋。可誰知後來又來了一位姓王的官員,也重新修了橋。這人就是王廷贊。於是,民間誤傳為,清乾隆時鞏昌知府王廷贊重修此橋,故名王公橋。然而,人們讀,王廷贊寫的《重修王公橋檄》。才發現並非如此,王廷贊寫道:……舊有王公橋渡衝激傾,時築時潰,無餘址矣!”這說明,王廷贊修橋時這橋就叫王公橋。王廷贊原本是個清廉能幹的官員。要不然,定西鄉親們也不會稱他為王公,並將他附會為這座橋的建立者。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王廷贊接任甘肅布政使後,他就發現了監糧折銀的政策,不符合朝廷的規定,也與總督勒爾謹商議,準備停止。此時,甘肅全省官員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停捐,不僅經濟受損,更得罪全省官員。他在利益誘惑下,只能隨大流前行,非但不據實陳奏,反而繼續違規折收白銀。後因聽和珅建議,捐歷年積存廉俸銀四萬兩,以資兵餉。結果,引發乾隆的懷疑,成為這個驚天大案中小線頭。

4.甘肅監糧案,數額達千萬兩白銀

隨著, 清軍圍攻蘇四十三戰事的進展,很多事情也水落石出。先是王廷贊因甘肅藩庫糧餉不足,自掏腰包捐贈4萬兩的事情,被乾隆暗暗記住。接著,和珅阿桂的奏摺中,多次提到,因甘肅地方經常陰雨,很多時候,無法用兵,只能逐步圍攻。

這再次提醒乾隆,他覺得有必要看看,甘肅布政使報上來的晴雨摺子。果然,發現端倪,王亶望、王廷贊二人的摺子中,多次彙報,甘肅乾旱缺水,需要開倉賑災。為何今年就雨水很多呢?再聯絡之前,王亶望又給浙江海塘工程大筆捐款。

這幾個點結合起來,甘肅監糧案的蓋子只差臨門一腳了。阿桂、李侍堯的全力查辦,事情很快就被掀開蓋子了。尤其是,署理陝甘總督李侍堯查辦的勁頭更大,不把勒爾瑾幹下去,他這個署理陝甘總督的“署理“”帽子就去不掉。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李侍堯在全甘肅的查驗結果發現,甘肅各地不僅沒有儲存監糧,甚至連各地官倉中的存糧也虧空了不少。也就是說,從乾隆三十九年開始的捐監中,甘肅各地官倉中存糧不僅沒有增加,而且還在大幅度減少,尤其是每年支借的糧食,遠遠多於捐監之前。

為啥?都用銀子代替了啊。銀子變不成糧食,要糧食只能從官倉裡透支了。從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四十六年初,甘肅省共有274450名報捐監生,收銀15094750兩,而被貪汙侵吞的賑銀2915600兩。李侍堯在奏摺中無奈寫道:這些“俱系歷任州縣侵虧。查甘肅積弊相仍,折捐冒賑,業已盈千累萬,乃於倉庫正項復取任意侵欺,甚至應放籽種口糧亦有侵冒。種種昧良舞弊,迥出意計之外。”

看到奏報後,乾隆震怒下令從嚴從快懲處。他說:“甘肅此案,上下勾通,侵帑剝民,盈千累萬,為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案內各犯,俱屬法無可貸。”

貪汙的後果,自然是嚴重的。

5.按照罪行,分等懲處,一個都不放過

按照乾隆旨意,甘肅的貪贓官員被分批、分罪行、分等級,進行處罰。沒有一個漏網的。

第一批就是陝甘總督、甘肅布政使等封疆大吏。前陝甘總督勒爾謹賜自盡 、王亶望、蔣全迪處斬刑,王廷贊處絞首。

第二批,侵貪賑銀千兩的56名官員,諸如程棟、陸緯、那初善、成德、陳嚴祖、閩鵷元等人處斬。其中,有按律可免死的合水縣知縣成德、布政司陳嚴祖,仍舊從重,處斬。

第三批,甘肅戰事中立下功勞,貪汙侵佔千兩以上的。原本要按律處斬,但念在有功,免除一死,發到黑龍江,與披甲人為奴。

第四批,就是死去的貪汙犯。其中有蘭州知府楊士璣等31人,依舊要查抄資財,其子發遣伊犁。同時,已處死勒爾瑾、王亶望、王廷贊等26名貪汙犯,依舊查抄資財,發遣伊犁。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第五批,所有在甘肅任職的官員,任職期間為子女、親屬捐監,獲得官職的,全部革職。

第六批,從乾隆三十九年以後,在甘肅納捐的監生,每人再補交60兩,停鄉試三年,停會試三科,任官的罰俸三年。侵佔貪汙的官員中,貪贓七百兩,杖一百,流配三千里。此外,貪贓在百餘兩的官員,也根據罪行,追罰銀兩,革職留用,八年無過,方準開復。

根據有關檔案,只要是同捐監有關人員全部受處罰。有知情不報的,也要革職留用,八年無過,方準開復。有人只填寫檔案,沒有收錢,也要重處。

這就是“甘肅冒賑案”的真相,後人又稱“甘肅米案”“甘肅米案”“大清第一案”等。此案,牽連陝甘總督及甘肅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縣官員113人,追繳贓銀281萬餘兩。貪汙數萬兩的巨犯斬首56人,免死發遣46人,已革職、杖流、病故、畏罪自殺數十人,依舊被查抄資財,子女發遣。其他人員也被重處罰,最輕的也是“追罰銀兩,革職留用,八年無過,方準開復。

大清朝第一案:乾隆皇帝查辦“甘肅冒賑案”始末

不過,甘肅米案還有案中案。查抄王亶望家財時,白銀黃金就達百萬兩之多,綢緞有五萬餘件。派去追查王亶望家財的閩浙總督陳祖輝,因貪財窩贓被賜死。王亶望在甘肅省城修築了一個“來鳳樓“,作為他尋歡作樂之地,這個樓裡收納了眾多美女才女。王亶望死後,和珅把王亶望的一個“善筆札號 卿 憐”的 美 姬 據 為 己 有。

甘肅監糧案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康熙雍正時期的密摺奏事的秘密監察制度失靈。當時,所謂密摺奏事制度的內容已經公開化了,經常有官員拿著皇帝批閱密摺,給其他同僚炫耀。甘肅全省官員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後,相互包庇也就自然而然的。密摺奏事自然就失靈了。

不過,清政府對甘肅監糧案的處罰之嚴厲,也是前所未有。也為後世集中處理窩案,樹立一個標杆,提供了可參考的模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