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朋友問我,為什麼專家們都在說,當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家長要先忍住不要生氣,溫柔的共情孩子?我想知道,這些專家有沒有孩子?面對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心平氣和的共情?專家不發火嗎?專家不打孩子不吼孩子嗎?光要求媽媽共情孩子,那誰來共情媽媽?

好傢伙,一連串噴著火的問題在我兩的聊天介面上蹦出來,不用說,朋友家那正在叛逆期的2歲半的兒子肯定又“作妖兒”了,不然老母親不會這麼暴躁。

作為一名剛從“恐怖的2歲叛逆期”摸爬滾打過來,同時又是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全職媽媽,對於

孩子在發脾氣、哭鬧的時候,為什麼家長要耐心共情,而不是揍他吼他一頓

這個問題上,我應該算是比較有經驗的。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我揍過孩子,也吼過孩子,也共情過孩子,從最終的效果上來看:

共情這個方法,有操作難度,比較費媽,但是卻可以形成良性迴圈,你會收穫一個情緒穩定、共情力強的孩子。

揍一頓吼一頓,沒操作難度,比較費娃,當然也費媽的嗓子,手也疼,偶爾使用無礙,次次都用,就會次次都想用,你可能會收穫一個比你還暴躁,或者特別沒脾氣的孩子。

儘管對於家長來說,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大部分情況下用共情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親身經驗分享:揍一頓和共情,哪個效果更長久

墨仔做完斜視手術以後,需要一直堅持做眼睛功能訓練,這種訓練很枯燥,也很辛苦,對於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每天堅持很不容易,抗拒不願意做也很正常。

墨仔經常發脾氣,把訓練工具摔在地上,大哭大鬧,扯著嗓子喊叫著我不做,我就不做。

這個陣仗,說實話,太難忍了,我感覺身體裡有一股氣,向上翻騰到天靈蓋,腦海裡敲鑼打鼓似地喊著:揍他吧,揍他吧,揍完就老實了。

然後,我就揍了。

啪啪兩巴掌下去,墨仔哭得更厲害了(我也真的是很解氣),邊哭邊說:媽媽你別生氣了,我做訓練,然後吸溜著鼻涕,可憐兮兮的做完了所有的訓練。

從短暫的結果上來看,揍一頓,孩子確實是老老實實地訓練了。

然而第二天訓練的時候,不出我所料的,墨仔又開始發脾氣了,完全忘了昨天捱揍的場景。

咋辦?再揍一頓?這個訓練可是每天都要做的,365天啊,天天揍不合適吧。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那就改變策略,試試我學過的“共情法”吧。

共情孩子的前提是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所以,我深吸了一口氣,轉身走到另一個房間,對著天花板問了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完成訓練對吧?對的

揍一頓的效果確實是暫時的,對吧?對的

你想天天揍他嗎?不想

這個訓練是不是很枯燥?是的

如果換做你,這個訓練你能堅持嗎?不能

孩子能不能有情緒?能

問完這幾個問題,我已經沒那麼暴躁了,然後走出臥室回到墨仔身邊,蹲下來,溫和的對正在哇哇大哭的兒子說:我知道這個訓練對你來說,很難,你要是覺得難過就哭吧,媽媽可以抱著你哭會。

說完,墨仔張開雙臂,撲在我懷裡哭得更加傷心了,我也不用說什麼,輕拍著他的背,等他哭完。

過了一會兒,墨仔不哭了,我對他說:訓練眼睛這個事情確實枯燥,但是很重要對不對?眼睛不好,畫畫、拼積木、看書這些你最喜歡做的事情都不能做了,你是不是會更傷心?

墨仔點點頭,說,我現在不生氣了,我好好做訓練。

然後,我帶著他把訓練工具撿起來,接著訓練。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次日,墨仔還是“習慣性抗拒訓練”,我繼續共情:哎呀,又要開始煩人的訓練了,給你點時間,你釋放一下,釋放完了,我們就開始訓練。

墨仔就開始在房間裡瘋跑,邊跑邊喊:我不訓練,我不訓練,我討厭訓練。

跑了四五圈,扭扭捏捏地走過來說,我釋放完了,可以訓練了。

就這樣,我們順利地完成了四五天的訓練,母慈子孝,風平浪靜。

目前我們已經做了三四個月的訓練,墨仔的抗拒訓練間隙性發作,“揍一頓”的想法也時常會從我的腦海中跳出來,實在忍不住的時候,還是會吼他兩句,但絕大部分時候,我用的還是“共情法”。

類似訓練眼睛這種讓人頭疼的事情還有很多,帶過娃的家長自然都懂。

我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同樣都是解決孩子發脾氣、哭鬧等情緒問題,共情更有效。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用“共情”來解決孩子發脾氣、哭鬧等一切情緒問題,是有腦科學依據的

我們的大腦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情感腦,讓我們在以為有危險時進行本能、快速的反應。

一部分是認知腦,進行理性的分析,使我們能夠進行有意識的決定,在嬰兒和幼童身上,情感腦發揮著主導作用————-《叛逆期關鍵養育》

從大腦發育程度以及分工來看,嬰幼兒之所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經常一言不合就撒潑打滾、哭鬧發怒,是因為情感腦是老大,認知腦遠遠沒有發育成熟,很難控制情感腦。

所以,想讓一個發怒、哭鬧的孩子,聽你擺事實、講道理,基本不太可能,你說什麼他也聽不進去,孩子被他的哭聲、怒氣完全包裹了起來。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如果你也生氣了,訓斥他,用比他更厲害的聲音強制他不許哭,哭聲可能會停止,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和恐懼不會停止。

而壓力和恐懼又會啟動情感腦,讓孩子被情感控制,完全無法啟動認知腦。

這個原理可以從輔導作業這個事情上得到印證,為什麼你越兇孩子,孩子越寫不好作業,你越生氣,孩子越笨拙。

要想讓孩子聽我們講道理,就得啟動他的認知腦,要想啟動認知腦,就得先關閉情感腦,要想關閉情感腦,就得用情感來共情,讓孩子從戰鬥或逃避的原始狀態中走出來。

表情、身體姿態、語調、擁抱等訊號,即使在孩子發怒的情況下,也可以被情感腦接受,促使大腦分泌能阻止壓力的激素——催產素,使孩子漸漸平靜下來————《孩子的大腦》

共情就是這樣的作用,能夠溫柔地關掉孩子“暴走狀態”下的情感腦,讓孩子的理智逐漸迴歸。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能夠共情孩子的家長,需要家長練習以下三個能力

1、較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很多時候,家長處理不了孩子情緒爆發的狀態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當時的情緒也很糟糕,孩子只不過是“撞到了槍口上”。

如果家長此時能夠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很差,就會想辦法先把自己安撫妥當,再去應付孩子,共情才能實施下去。

我的技巧就是上文所說的,到另一個房間,向自己提問,平復心情。

2、較強的同理心

共情的基礎是同理心,你能夠理解孩子暴躁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要知道,幼兒階段的孩子會因為各種奇葩的原因而情緒崩潰,比如,餅乾缺個角、傢俱換了位置。

如果我們沒有孩童的視角,就無法真切地理解他們的需求。

孩子發怒哭鬧時,家長為什麼要先共情?腦科學:為了重啟認知腦

3、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

共情需要家長能夠一語中的,說出孩子內心的想法,而不是重複一句:我懂你,我明白了,我知道你傷心,我理解你生氣。

我們需要準確、具體地共情:你最愛的玩具丟了,你特別傷心,我也覺得很難過,媽媽抱抱你吧。

孩子感受到家長真心實意地理解和關心,情緒自然就會慢慢平穩下來。

共情最長遠的作用在於:如果孩子以後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而我們又不在他們身邊,他依然能夠自我共情,不被情緒控制,最終做出理性的選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