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散文|記憶裡的中秋節

散文|記憶裡的中秋節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見一段甚是有意思的話:

小時候過中秋,光想著吃月餅,根本聽不進嫦娥的故事;長大後,月餅根本不想吃,心裡就惦記著嫦娥;如今這個年紀,月餅不想吃了,嫦娥也不惦記了,開始琢磨兔子了……該清蒸呢,還是紅燒?

雖是一段讓人忍俊不禁的調侃,卻是不失幽默地將人生不同階段的狀態描繪得恰如其分。

01

顯然,兒時的我們,雖是懵懵懂懂,倒也可可愛愛。

小小的腦袋裡,對中秋節最大的記憶,的確只單純地停留在用麵粉和成的那塊餅上,餅上印著餡的大名,餡裡卻裹著對節日的熱切渴望。

那時候還不興像現在的很多人家那樣,可以在自己家裡自作月餅,只能從琳琅滿目的貨架上去挑選符合自己口味的月餅,於是就沒見過像現在那麼多讓人跌破眼鏡的創意了,倒愈發顯得本本分分。

也許是當時月餅製作工藝並未完全流傳出去,也許是當時各家的條件還不允許任性自制,總而言之,對月餅品種的選擇並不算多,基本只圍繞在蛋黃、蓮蓉、五仁這幾類。

而如今,市場上月餅的種類,足可以用燦若星辰來形容,本分老派的依然停留在蛋黃、蓮蓉之類,任性創新的那就得先坐定之後才配懂得了,比如水果派的蘋果香蕉月餅,肉類的龍蝦鮑魚月餅,名貴食材的阿膠黑松露月餅,保健的枸杞普洱茶月餅,更甚的,還有臭豆腐玻尿酸月餅。

無論是哪種顛覆固有思維的月餅,有些能勉強讓人理解,還有些存在大概只是為了挑戰普通人的神經與味蕾罷了。

02

隨著年歲的增長,月餅對味蕾的吸引力已經逐漸減弱,吃月餅已然成了中秋節的一種固有的儀式,哪怕不吃一口,也得擺上一擺。

當然,拋卻味蕾的極度需求後,我們很快便將思維轉向月餅的創造者——嫦娥。

記得第一次被嫦娥的故事所洗腦,是來自一部口口相傳的電視劇。

電視劇裡有解答關於天上有十個太陽的詭異天象,於是就有了天生神力的后羿射日救民的故事,從此,揚名立萬,後來從西王母處得到了一顆長生不老藥,交於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

也是后羿憨厚,將長生藥與美貌的嫦娥集於一處,難免便被人覬覦了。

於是,當歹人試圖從嫦娥手上奪取長生不老藥時,迫於無奈,她只能自行吞藥飛昇奔月了。

由此之後,后羿便與嫦娥天人永隔了。

世人為了紀念嫦娥,便常常擺上香案,對著月亮叩拜,祈求平安吉祥。

而那香案上的供品,便是如今的月餅了。

故事是故事,故事裡的人卻伴隨我們千年萬年,成就不朽的佳話。

03

中國的眾多傳統節日,無論過程多麼悽婉,或者結局多麼幸福,最終的歸宿大多體現在吃上。

這應該主要還是得益於我們傳統的農耕文化,得益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便是所謂的民以食為天。

經過千百年的累積,我們便成了富有美食文化的泱泱大國。

如此泱泱大國的汪洋美食,自然也能蟄伏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深處,繾綣溫柔,時時難忘。

美食美味成就了我們完整的回憶,充實了我們平凡的童年,也溫柔我們單調的歲月。

中秋節,亦是,如是。

——

end

——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