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人性,莫去考驗

隨年歲漸長,我也慢慢由動而靜。身體是靜下來了,腦瓜卻靜不下來,閒暇之餘就摸索著寫起了文字。天馬行空中,文章倒也寫了些,但有關“人”的文字卻未曾涉及。而這恰恰是寫作者難以迴避的,畢竟人是世間主體,有必要一聊,我也因此有了寫寫“人性”的動念。

有人喜歡寫小說,透過構思精妙的情節來揭示人性,而我缺乏講故事的能力,只能粗略地泛泛一聊了。為避免有人對號入座,引起不必要的誤解,身邊之事就略過了,我雖然經歷了一些事,也有過些體會,若真要拿來剖析,分寸卻難以把握,說白了,人性怎經得起考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國學啟蒙讀本《三字經》的開篇語。在古代,幼童入私塾認字伊始,最先接觸的便是這段話。寥寥幾句有關人性的闡釋,讓現今的人們得以知曉傳統語境下的主流認知。潛移默化中,古人的思想也先入為主地影響著後世,以至於每每聊起人性,人們常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人之初,性本善。但人們又不免疑惑,畢竟現實總是差強人意,但凡有些經歷的上年歲之人,都曾或多或少遇過些相去甚遠之事。那人性到底本善還是本惡呢?

所謂人性,可理解為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自古至今,有關人性的爭論很多,在中國古代,人性善惡成了中國哲學中爭論最激烈的問題,出現了性善論、性惡論、無惡無善論、有善有惡論等觀點。國外雖未見人性善惡的爭論,但有關人性的見解也廣見於各類典籍……

確實,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話題。或許缺乏哲學思辨之智吧,我倒以為這原本就是個偽命題。人之初,心智處於矇昧狀態中的個體,對外感知基本一片空白,只知餓了要吃,痛了就哭,純粹是條件反射狀的本能存在。即便步入幼年,也是混沌初開,自主意識淡薄,尚不理解成人世界所確立的是非準則,何況那些準則往往為維續社會運轉而帶著功利,本身就難說對錯,那又何從談起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呢?人之初,所表現出的也就是快快長大的生存本能吧。

之所以由人性本善本惡開聊,在於更好地剖析人性,透過對人從出生至終老的軌跡、特徵進行梳理,抽絲剝繭中或可釐清思緒。人之初雖然談不上本性善惡,但起初人的純真本性較為接近,此後習染積久養成的品性卻差異甚大,說明後天的環境、境遇對人有著實質性影響。

生存環境不同,家庭教養差異,性情會逐漸拉開距離。那些

遇過的人,做過的事,經歲月沉澱後,必然促人改變。

有些人保持了天性的純真、善良、溫暖,而不少人則背道而馳,變得奸詐、虛偽、卑鄙……

更為主要的:是人,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了生存往往不擇手段,如同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遵循著一定的延續法則,人們稱之為叢林法則,其實不過是物種自帶的生存邏輯。兇猛的肉食動物為了存活,會殘忍地捕殺孱弱的草食動物;纖細的藤蔓需要陽光,就繞到粗壯的樹幹上,最後一圈圈將大樹勒死。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作為食物鏈一員,就必須參與到食物鏈中。因此,即便有法制、道德等多重約束,人類社會也常常隱約著此種生存邏輯,而這些最終都會融入人性。

如此,人性總體上必定帶著趨利避害的生存印記。經過幾千年薪火相傳的文明接續,人類早已擺脫了茹毛飲血的生存困境,在科技創新帶來的生活便利中,生存表象已然徹底改變,但無論怎麼變,人性都跳不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之逐利本性,因為這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生存邏輯,一直流淌在人們的血液裡。

看看浮躁而茫然的世人吧,生活再好也難以滿足,對財富的奢望無休無止;境遇再順卻少有敬畏,對地位的貪求處心積慮。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們掉進了自設的慾望泥潭,永無止盡的慾念導致各種不易,必然引發負能效應,帶來情緒自虐,人心在生活的慌張中變得更加自私,否則,世人的這些“追求”怎能實現?又何談“大富大貴”呢?

知乎上有關人性的吐槽確實不少,有些讀來蠻有意思。有位網友分享了他身邊發生的一件事情:一個房地產老闆感激一位部下的忠誠,打算獎勵該員工一套房子。他讓該員工在公司開發的一個小區裡任選一套。結果該員工選了一個120平米的大套,讓這位老闆很是不爽,他以為該員工會自覺地選一個80平米的小套,“沒想到他這麼貪!”。他隨後改變了主意,自作主張地送給該員工一個80平米的小套。後來,這位部下心懷不滿地離職了,這老闆也憋屈地失去了一位好員工。

呵呵,這就是真實的人性。這位員工貪心嗎?應該說確實有點。但這個老闆難道就不貪心?細想一下,老闆不但貪心,還有些虛偽,既然讓員工自己去選房,就應將肚量放大了,怎能不合心意就隨便更弦易張呢?授人以桃,指著一堆桃而想著最小的桃,虛偽了吧。按常規,能開發房產的老闆一般也有些見識,他怎就無端地去考驗人性呢?

不少時運不濟之人遭受了現實毒打,領教過人情冷暖後,常常感慨人性的醜陋。確實,為了物質需要,儘可能獲取財富,人性必然自私而貪婪;為了精神慰藉,儘可能撐起臉面,人性總也虛榮並勢利。

虛榮心與勢利眼作祟,盲目攀比下的努力無望後,羨慕嫉妒恨開始了,是非也隨之產生,兇險的人性暗流吞噬著欲求“大富大貴”的芸芸眾生。身心疲憊的人們相互領教著同類的無情戕害,也因此有了切身感受:人性最大的惡,莫過於恨你有,笑你無,嫌你窮,怕你富!

人有攀比心其實也正常,畢竟誰都想過好日子。但不少人自己過得好可以,卻對“別人有”嫉恨於心,不能接受別人的超越。“憑啥啊,我不行,你也甭想好!”於是乎,使絆子、放冷箭、傳謠言、告惡狀,極盡詆譭之能事。如此,人堆裡始終暗流湧動,無形波瀾和無良衝動了無止盡。在這種“恨你有”的心態下,人們一直在攀比,他們不患寡而患不均,恨人好、恨人富、恨人貴,莫名嫉恨觸發了揪心隱痛,幸福感比沒了,一個個心累異常,戾氣裹挾下的生活也成了一地雞毛。

有位網友在知乎上發帖,說之前他喜歡實話實說,有時還把不住嘴,稍微吹吹牛,刺激到了一些人。但這次他在重慶買了套大平層,他沒發朋友圈,感覺自己在一夜之間變成熟了。因為2012年時,他在村裡喝多了,醉意朦朧中,他吹牛說賺錢小意思,自己一年能賺近千萬。沒想到半年後,他家魚塘裡的魚全被人下藥弄死了。最後,該網友洩憤地說:“我再也不想回去了,沒有路燈的地方,夜裡遊蕩的全是牲口。”

很多人境遇不順或身陷困頓時,會有這種“恨你有”心態,然而,一旦他們遇上轉機,比如,生意做成了,工作變好了,房屋拆遷了,只要生活有些起色,自我感覺逆天改命了,他們又會轉過來笑人無、笑人貧、笑人弱,勢利地演繹著五十步笑百步的搞笑段子。在“笑你無”的嘲笑中,那份浸透在骨子裡的俗氣和淺薄,怎不讓人為之唏噓。

在“笑你無”的人性使然中,

人,窮不得。貧窮會被人取笑,笑你沒本事,沒能力,笑你活該受窮受苦。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古人有關人性的名言,讀來有多扎心。當一個人貧窮落魄時,關係再好的人都可能離你而去,對你不聞不問;當一個人富有發達了,一些連你都喊不出名字的遠房表親就冒出來了。人們就是在這種看似平常卻不自覺地“嫌貧愛富”中,將人性醜陋演繹得淋漓盡致。

所以,就不要跟人分享你成功的喜悅了,你以為在分享美好,可在別人眼裡或許成了做作的炫耀和高調的裝逼。陌生人倒可能為你祝福,無關利益糾葛和情感認同,才會有真實表達,身邊人卻不一定。也不要向人傾訴你糟心的煩惱了,你情緒不佳而宣洩一通,詢問者會如過江之鯽。別人要為你排憂解難?錯了,多半來“觀猴”看熱鬧的。你若張口求助,人們立馬四散而去。你糟心了,可能不少人內心平衡了呢。

要知道真心希望你好的,可能只有你的父母。即便看似親密的身邊人,一樣有自己的盤算,少不得互相攀比,明面上一團融洽,暗地裡卻在較勁。財富、境遇、孩子、房車,有人的地方怎少得了比較?你所分享的別人沒有,分享就成了人們眼裡的錯。畢竟人非聖賢啊,生活壓力在那,大家或多或少會有些情緒哈。能處到一起的人,除去血緣維續著的親情關係,基本就在一條水平線上波動著。久而久之,大家心裡就有了一個共識:你可以過得好,但你不能過得太好。

物慾橫流的當下,見不得人好已成了人們較為普遍的心態,層次越低、格局越小之人越如此。林之野在《尋渡》中說:“這世上兩個人條件越接近,越容易產生妒忌心理。”乞丐只嫉恨收入高的乞丐,並不會嫉恨路人。將一隻螃蟹放在筐裡,可能會逃走,將一堆螃蟹放在筐裡,一隻也逃不了,如有哪隻螃蟹想爬出,其它螃蟹總會將它拽回去……

當然,人性是寬泛的概念,人性總體上的醜陋並不代表每一個體的品性也醜陋。恰恰相反,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心存大愛、嚴格自律,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身上閃耀著溫暖的人性光輝。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陽醫院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國的惡性傷醫事件。眼科主任醫師陶勇出診時,遭遇病患家屬無端追砍,頭部和手臂多處受傷,經十多天全力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作為國內眼科領域頂尖級青年專家,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一直被患者交口稱讚。他主攻的方向是眼科冷門領域,對很多患者而言,他常是“最後一線希望”。被砍傷前,他已用這雙手做了15000多臺手術。經過一百多天醫治與恢復,重返崗位後,他依然還是那麼認真負責,帶著一份平和,用心於每一位患者,不過,此時的他只能用一隻手為患者治病了……

外人眼中,陶醫生是位內心純潔之人,但他對人性醜陋早有感受,在他的理解中,善惡都是環境滋生,現實沒有那麼理想,也沒有那麼低劣。雖然遭遇了生命危險,並未影響他“懸壺濟世”的醫學信仰。“認清現實真相之後,依舊滿懷悲憫地去關照現實。”這大概是對陶醫生的最佳註解吧,在他身上,就閃耀著一種溫暖的人性光輝。

像陶醫生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身上閃耀著的人性光輝能抵消人性的醜陋嗎?我想可能還不行,畢竟相對於芸芸眾生,他們還是很小的一部分,他們的風采確實感人,但難以代表寬泛的人性。

聊了這麼些人性的醜陋,可別以為我在詆譭人性哦,我只是想揭示一些真相。看後如有些蒙圈,那你可能還是未經世事的年輕人吧,就多去歷練,要記住: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更不要低估人性的逐利規則,做好自己,親疏隨緣。你若是一位有些經歷的上年歲之人,那你可能與我有相似的感受。哎,人性就這樣,怎經得起考驗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