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讀了3遍《老人與海》才明白:不是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董宇輝有一段話很火:“生命的底色是悲涼。悲觀是遠見,但樂觀是智慧。真正的英雄是在看懂人生底色後,依然能夠樂觀而活。”

小說《老人與海》,刻畫的正是這樣一位身處溝壑,卻依然仰望星空的英雄。

1950年,海明威根據一個老漁民親身的捕魚經歷,一氣呵成創作了《老人與海》這部震撼人心的小說。

讀了3遍《老人與海》才明白:不是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小說出版後不到48小時,就賣出530萬冊,創下人類出版史上一個空前的記錄。

隨後,該書獲得普利策獎金和諾貝爾文學獎,自此風靡全球,橫掃每個必讀經典書單。

小說講述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古巴老漁夫,獨自一人、費盡周折地釣到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卻在返航途中,遭遇鯊魚群輪番襲擊,最後回港時大魚僅存一副骨架。然而,堅信“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老人,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準備再次出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我前前後後看了三遍。

小時候讀小說,我喜歡拳打鎮關西的魯智深式英雄,手起拳落,拳拳到肉,幾下取了壞蛋的狗命,痛快!

而看到《老人與海》的故事結局,不由地心生疑惑:一個沒有戰利品,還弄得自己渾身是傷的老人,算得上是英雄嗎?

後來再讀,在我大學剛畢業初涉社會,每當被生活打得暈頭轉向,每每努力化為泡沫的時候,我就困惑:人生無常,努力無果,堅持還有意義嗎?

如今人到50+,半輩子追求被認可的我發現,比無人問津、無人能懂更落寞的是,人生中難得一現的高光時刻,卻無人見證。

正如老人的遠航,原本想釣上一條大魚,向村裡人證明自己寶刀未老、能力尚存,卻不料造化弄人,只帶回一副魚骨。他在海上三天三夜的驚心動魄,他將那些看似不可戰勝的苦難逐個擊滅的巔峰時刻,竟沒有一個看見者。

於是,我又有新困惑:轉瞬即逝、無人見證的高光時刻,是不是就沒有意義?

我再次翻開了《老人與海》,仔細閱讀,從這個始終沒有時來運轉、得償所願的老人身上,找到了答案:不是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戰敗了,傷透了,卻依然想著繼續戰鬥的,更是值得欽佩的英雄。

01孤獨,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小說開篇的第一句就是:“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的老人。”

海明威以此句定下全文的總色調,也是他整個故事要表達的主題——孤獨。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說過:世界上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談論的話題無外乎三個:拐彎抹角地炫耀自己、添油加醋地貶低別人、相互窺探地搬弄是非。

由於老人連續84天沒捕到一條魚,村裡的漁夫都叫他“倒黴蛋”,對他冷嘲熱諷。

唯一的小幫手馬諾林,也被父母命令離開他,到另一條運氣好的船上工作。老人只能獨自出海。

一個老人、一隻小船、一條大魚和一片大海的故事開始了。

在與大魚生死搏鬥的幾天幾夜裡,在受傷、飢餓、體力和精力消耗殆盡的時候,老漁夫七次唸叨到馬諾林,重複著一句話:“但願那男孩在這兒就好了。”

期盼幫助有多強烈,老人的孤獨就有多深重。

他甚至和大海、大魚、海鳥大聲說話,來排遣孤單。

在與鯊魚群孤軍奮戰時,老人接連失去了僅可仰仗的武器——魚叉、刀子、斧頭、木棍,此時的老人赤手空拳,一無所有,孤立無援到了極限。

讀了3遍《老人與海》才明白:不是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評論家羅伯特∙P∙威克斯說:“在這個世界上,最明顯不過的真實是人的孤獨。”

史鐵生這樣解讀孤獨:“人生來只能註定是自己活在人群之中,並且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

孤獨亙古不變,避無可避。

問題是,當我們無所徬依時,敢不敢獨自走向漆黑的海?

即使84天捕不到魚,即使獨自一人,聖地亞哥依然充滿希望,天未亮,就拎著自己所有的裝備再次起航,駛向更遠的深海。

餘華曾說:“你的孤獨從來沒有人感同身受。”

人生漫漫,溝壑萬千,每個人都是孤勇者,在人生的大部分時候尤其是在最艱難的時候,都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我們仨》一書中,楊絳回憶了兩段至親離世的經歷。

1997年早春,愛女錢瑗英年早逝;1998年歲末,愛人錢鍾書也撒手人寰,溫馨的三口之家終究是散了。

經受失親重創的楊絳,平靜地接受命運的暴擊:“我得留在人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即使孤身一人,老病相纏,年近90的楊絳還是選擇堅強地生活下去。

她一頭扎進書堆裡,花了13年的時間,整理出錢鍾書所有的學術遺稿四十卷,翻譯了柏拉圖《對話錄》中的《斐多》,出版了回憶錄《我們仨》,將夫婦倆的稿酬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清華大學。

做完了該做的一切,她在105歲時安然離世。

孤獨不是楊絳晚年煢煢孑立的悲涼,而是她孤身一人的榮光。

02堅持,即便是勞而無獲

照常出海的聖地亞哥,這一次幸運之神終於降臨。

很快,一條大馬林魚咬住了他的魚鉤。可是魚太大了,比船足足還長兩英尺。魚大船輕,大魚拽著小船向大海深處游去。

從中午到夜晚,從天黑到天亮。雄壯、毫不驚慌的大魚遲遲不肯就範,而被大魚拖倒,臉上摔得鮮血淋漓的老人也低聲對大魚說:我要跟你奉陪到死。

當太陽第三次升起的時候,大魚浮出水面,老人忍住渾身的痛楚,拿出剩餘的力氣和喪失已久的自傲,趁機將魚叉奮力地刺向大魚的心臟,成功將它捕獲。

讀了3遍《老人與海》才明白:不是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然而,正如海明威所寫:光景太好了,不可能持久的。

老人將魚綁在船的一側,豎起桅杆,滿心歡喜地準備返航。

但大魚的魚腥味很快引來鯊魚群的圍攻,筋疲力盡的老人不得不再次振作起來,拿起工具,不顧死活地對著鯊魚又打又砍,鯊魚或死或逃。

但大魚也被撕扯得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副骨架。命運再次無情地戲弄了聖地亞哥。

作家王小波說:“《老人與海》不僅僅是一個‘倒黴’漁夫的故事,它更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

確實,在平凡日子裡掙扎的我們,和老人一樣,承受了太多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都有過一切期待化為烏有的萬念俱灰。

問題是,當我們竭盡全力卻努力無果時,堅持還有意義嗎?

電視劇《少年派》中有一場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中戲畢業的小琪丟了角色,情緒低落,她問前輩羅楠:“這樣拼盡全力卻一無所獲,還有必要堅持嗎?”

羅楠回答說:“有的人有天賦,老天爺追著賞飯吃;有的人死命努力,也沒有好結果,但大多數人都是後者,也是這樣的人撐起了更大的舞臺。”

最近,東方甄選意外爆紅,三個月帶貨20億,股價暴漲近680%。坊間都說,俞敏洪鹹魚翻身,居然又成了資本的新寵。

然而,東山再起的俞敏洪卻坦言,從一無所有、孤身打拼,到全盤皆失、遭遇滅頂之災,新東方和俞敏洪數次經歷了這樣的至暗時刻,三番五次地想絕望的放棄,但最終還是沒有向崩潰低頭,而是從絕望中尋找希望,從危機中找到新的機會,屢敗屢戰,然後屢戰屢勝。

俞敏洪說,不在乎新東方做大或做小,他只想印證人生的一段歷程,證明他奮鬥過。

有時候,我們拼盡全力卻事與願違,努力許久卻大失所望,但我們為之拼盡全力的過程,已成為經驗、勇氣和能力,深深地刻進我們的靈魂,成為一生中最有深度的體驗。

正如海明威所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放棄很容易,但堅持更酷。不要一時看不到成果,得不到回報,就懷疑努力的意義,懷疑自己的選擇和能力。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往上的道路人會越走越少,所以我們不必太早離場。

就像稻盛和夫說的那樣:

如果要問我成功的秘訣,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永不放棄”。

03餘生,為自己鼓鼓掌

網上有一段很戳心的話:

小時候摔倒了,要先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

長大後摔倒了,也要看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生而為人,為人普通,我們時時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淹沒。

孤立無援時,不妨給自己鼓掌。

連續84天空船而歸的老人,被認定“倒了血黴”,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認為年輕和運氣已經離他而去。

老人對此並不在意,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眼睛卻像海水一般藍,顯得喜洋洋而不服輸。

他時常為自己鼓勁:“我是個不同尋常的老頭兒,還有力氣對付一條真正大的魚。”他決心“駛向遠方”去釣大魚,並堅信自己一定會有收穫。

最終,在第85天,老人釣到一條重量超過1500磅的大魚。

讀了3遍《老人與海》才明白:不是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克里斯,也和老人一樣,不甘心被打敗。

當克里斯從20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公司錄用時,他淚流滿面,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舉起雙手為自己鼓掌。

克里斯鼓出的不僅是對新生活的希望,更是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

人生中的一些路,註定無人同行。人群中的大多數只是普通人,沒有天賦異稟,沒有三頭六臂,要學會認可自己的努力,給自己掌聲,給孤單的自己一點暖意。只有這樣,人生才會有繼續戰鬥下去的力量和鬥志。

無人喝彩時,不妨給自己鼓掌。

巴爾扎克曾說:一朵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聖地亞哥這個不走運的老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制服大馬林魚,迎來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這個時候,他多麼想讓馬諾林看到,讓全村的漁夫看到,他是有運氣、有能力釣到一條真正的大魚的。

然而,除了一副慘白的魚骨,海上的驚濤駭浪,他經歷過的驚心動魄,卻無人見證、無從說起。

心理學家說過:人終極一生的目標是被看見,被認可。

問題是,當庸常人生中難得一現的高光時刻,卻如錦衣夜行般無人見證時,是否就沒有意義?

在《老人與海》的故事結尾,疲乏至極的老人睡醒後,立馬熱情十足地和馬諾林商量著下一次出海:“我們得弄一隻能扎死魚的好長矛,再去弄把刀子來。”

那條失去的大馬林魚被他拋之腦後,那些激烈的搏鬥他已經不想記起。老人心中想的是下一次的航行。

王小波說,人類在與極限的鬥爭中成長。他們把飛船送上太空,也用簡陋的漁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馬林魚,做這樣不可思議事情的人都是英雄。

實際上,我們一生中能被人真正看見的時刻寥寥,能在他人心中駐留的時刻更是短之又短。

所以,就算無人見證、無人喝彩,奮鬥過就有意義。超越了自己的限度,做成了以前從未做成的事,就值得為自己鼓掌。

正如聖地亞哥,雖然拼盡全力依然一無所獲,但他成功挑戰了孤獨與畏懼,挑戰了衰老與病痛。

即使戰敗了,但依然擦亮劍準備下一場戰鬥,他是雖敗猶榮的英雄。

俞敏洪問:有一天當這個熱鬧繁華過去以後,你還會繼續這麼認真地直播嗎?

董宇輝答:不管直播間是3000人,還是50萬人,怎麼講是我自己的職業要求。

俞敏洪說:不管外界有沒有掌聲,把這件事做好,這是最重要的。

寫在最後

有人說,《老人與海》的主人翁聖地亞哥,就是海明威的自我投射。

他和聖地亞哥一樣,在《老人與海》發表之前,被評論家認為他的文才已經枯竭,再也寫不出好小說。

可是這種傳聞沒過多久,《老人與海》就橫空出世,獲得無數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海明威用《老人與海》說明:

即便孤身一人,也要勇敢地走向漆黑的海;

即使努力無果,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即使無人喝彩,奮鬥的過程依然意義非凡。

畢竟,每個人終將被毀滅,但活著就不能被打敗。

人生就是一場八角籠中的戰鬥,點個【在看】,願我們都能永不言棄、永不言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