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那天從108國道經戶縣到周至,剛過澇河橋,車上有人要方便。我瞥見路旁有個老房子,好像是個村廟,停車過去,這裡竟然大有乾坤。

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過村,這座廟就是三過村的村廟。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大禹的老家

全國“禹跡”很多,但是村子叫做“三過村”的卻沒有聽說過,“大禹三過家門不入”這個故事婦孺皆知。

《連山易》記載:“顓頊五代孫鯀(gun),封於崇”。《地輿志》記載:“鄠(戶),古崇國也。”《史記》記載:“鯀(gun)仕堯,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攝位,殛(ji,殺死的意思)鯀於羽山,而舉其子禹以代。禹痛父罔功,克自勤勵,八年間三過其門而不入”。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清康熙《戶縣誌》、《關中勝蹟圖》、清乾隆《戶縣新志》、民國《重修戶縣誌》均記載此地為“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戶縣鄉土志》引古籍說:禹治灃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禹一心為公,三次路過家門也沒有回家看看臨產和產後的妻子,後世將此傳為千古美談。

禹的家便在此村,得名“三過村”。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這麼說,三過村是大禹父母的居住地(當然說成是他的家,不看媳婦娃也可以),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就是發生在這個地方。

畫符的年輕人

從廟旁邊的側門進去,迎面有通碑,上面寫著建廟的歷史,無非是當地鄉賢和信眾如何集資建廟的史略。

這個廟原先在澇河東岸,後來到澇河西岸,還有歷代主持更替的事情。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旁邊側院有兩個小夥兒,一個蹲著,一個坐著。過去一看,坐著的竟然在畫符,用硃筆在一面鏡子上畫,行雲流水,還是蠻有味道的。

這年輕的大師腳踩“夾二條”,手舞鼠須筆,一筆呵成,這叫一個講究!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過段時間就要過廟會,這是在提前做準備。

我說你小夥子畫得好,這得進山修煉多少年才能練出來,小夥子就是笑:“畫手順就行了。”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這個院子不小,右邊一排七八間房子帶著灶房,看起來都是住人的,左邊院子栽種了不少花木。桂花才開,院子裡有淡淡的香味。

寄名

從院子後門穿過去,旁邊還有一個院子,奇怪的是院子中間有個兩層類似樓梯的鐵架子,上面好像是過人的地方。

我很奇怪這個東西是幹什麼用的,這一問才知道。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以前小孩金貴,不易成長,小的時候就寄名到廟裡,求神佛保佑,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寫道:“過了一日,有寶玉寄名的乾孃馬道婆到府裡來……”《金瓶梅》裡的西門慶是將兒子寄名到玉皇廟的吳道官那裡的。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就是魯迅先生,小的時候

就寄名到了寺院,得法名“長庚”。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看著這個鐵橋式的架子,好像就是舉行這個儀式用的,就是不知是具體儀式是怎麼進行的,啥時候舉行,得現場看看才好。

後院的菜地

這個村廟真是大,還有後院,除了殿堂等一些房屋,旁邊還有一片菜園子,一個大爺正在澆水。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菜園子裡辣子茄子西紅柿青菜都很繁盛,我說大爺你村的廟就是大,其他村都是一點點。

大爺說以前還要大涅,那個牆後面的都是廟裡頭的;這還是搬過來後的,老廟還要大。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我說你村裡的爺靈麼。大爺說可不是麼,其他村的都來趕我們村的會。

確實,三過村廟裡神像多,香火旺,不像是其他村子的廟都有些冷清。

鄠邑區有個大禹的老家,廟裡有畫符的年輕人,有“寄名”的傳統

以前每個村裡都有廟,每座廟都保佑著一方百姓,現在很多村子的廟都恢復了。我就給幾個村廟寫過字,給廟裡寫字就是積功德,但是村廟的管理也是一個問題。

一般村廟裡看不到年輕人,看到三過村廟裡的年輕人,我想三過村這個廟是有希望的,傳統會延續下去的。

作者:雲水終南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