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老子說,“

致虛極,守靜篤

”。至於虛什麼,怎麼虛,虛到什麼程度才算極致。對此,老子沒有明說。

老子的“留白”之處,需要用我們的智慧去填充,才能還原一個豐滿的有血肉的老子。結合莊子的道德之義,可以作儘可能地闡釋。

虛“實”,所謂現實,其實並不實;眼見為實,更不實。

人們總認為生活在一個實在的現實世界裡。其實,現實並不實,“實”或許只是人的一種錯覺!

老子說,“有無相生”,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氣聚則生,氣散則滅。

天地萬物,乃至一切現象,只是呈現出來的幻相,現實並不真實,真實與你的頭腦並不相關。

透過五官與頭腦認知的世界並不真實,只是我們更相信經驗而已,而認知總是相對的,侷限的。

“萬物負陰而抱陰”,“反者道之動”。

萬物是它,同時又不是它,它時時在向“非它”變化。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比如黑暗並非純粹的黑暗,光明亦如此。人們在黑暗中看不見事物,只是缺少了可見光,在眼中不能成像而已。

在紅外線照射下,並沒有黑夜存在,白晝黑夜只是人們的經驗,是人們自己的定義或觀念。

在X射線下,物質也是透明的,並不實在。愛因斯坦告訴我們,物質也是能量,能量並沒有形態。

我們看到的五顏六色也只是物體反射的可見光,只是人的觀感而已,物體本身並沒有什麼色彩。

時空也是如此,並不存在,只是人的一種錯覺。

我們看到的世界並不真實,只是我們信以為真。“本來無一物”,何以讓人苦樂無窮!

佛也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我們所見皆為虛妄之相,迷於相,住於相,夢想顛倒,認知顛倒,真妄顛倒,煩惱無盡,苦海無邊。

現實世界只是一幀幀映像,我們意識投射了,才呈現於眼前。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現象如來如去,“心外無物”,你的心起了念頭,世界就像萬花筒一樣呈現。

這就是我們眼中的現實世界,與真實並不相干,只是與感官及頭腦相關。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虛“己”,世人總執著“自我”。自知者明,“自我”是幻相,也是障礙。

人世間總是交織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如何從根本上化解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矛盾,莊子開出的藥方就是“虛己遊世”,像自在的魚遊於江湖中一樣。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山木》

“虛己”即“空船”,莊子的這個“空船理論”為人津津樂道。這個故事寓意深刻,讓人深思。“虛己遊世,乘物遊心”,給我們很多人生智慧的啟示。

做情緒的主人,把握自己的情緒之舟。駕方舟之人由不怒到怒,是因為由船虛到船實,可以說,對方船上是不是有人,這直接決定了駕舟之人的情緒,即怒還是不怒。

如果是外在環境決定了自己情緒,即心為境轉,則苦樂無邊。

其實,空船理論不僅是空人,還要空己。空掉對方的船,更重要的是空掉自己這條船。每個人都是一條小船,浮蕩在江湖之上。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外在的人或物,可以看成一條空船,這等於莊子提到的“忘物”、“外物”。

我們要超越外物對自己的影響,即使雙方將要碰撞或發生了碰撞,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傷人害己,即使是“惼心之人”,也不會造成情緒上的激烈波動。

外在的世界,我們是不能左右的,也是不能改變的,是虛是實,我們不能改變,就像駕舟之人三呼而沒有得到反應一樣。

因此,最重要的是改變自己,把自己這條“船”空掉,即莊子講的“虛己”,這樣才能真正地減輕外在對自己的負面影響與情感傷害。

世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如何做到“無情”於世,不取決於外物或人,而根在於自己。

化解人際衝突的鑰匙掌握在你手裡,人際之間之所以存在衝突與矛盾,是因為人人自我中心,自以為是,個人優先,自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虛己,就是化解自我,自我只是幻相,也是障礙。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人在江湖,如小舟行於波濤之上,要了解我們的世間,就要了解並順從社會法則,“外化而內不化”,“順人而不失己”,才是為人處世最好的選擇。

把別人看成一條空船,更要把自己看成一條空船,不傷害人,也不傷害於人。“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人生別有一種詩意。

是被動防禦,還是主動迴避,是喜是怒,關鍵在於對內做到一個“虛”字,對外做到一個“順”字。

“虛”字,第一關,即虛人,“忘物”“外物”,把存在的看成不存在,把“實舟”看成“虛舟”,不在乎,不較真,我們才能有效避免情緒化,減少情感傷害。

“虛”字,第二關,即虛己,做到“心齋”、“坐忘”、“無己”,把自己“虛”掉,完全超越自我,才不會為世間紛爭所羈絆傷害。

人與我,都“虛”掉了,無人無我,無為無不為,哪裡還有什麼爭執與傷害呢?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虛“心”。虛己,要在“虛心”,把認知、慾望與情緒一點淡化,虛到極致,即是聖人。

我們的心也像小舟一樣,承載了太多知見、慾望很危險,容易發生衝突、傾覆。長生久視之道,就是要減輕負載,把“實心”變成“虛心”,“虛而待物”,才能自在地遊於世間。

“道衝,或用之而不盈”。

以道修身,以道修心,就是修一顆虛心,以心合道,心道合一,塵心不破,道心難立,以道處世,安時處順

。即使發生了“觸舟”事故,但“孰能害之”。

道心即虛心。在《老子》有關虛或無的論述很多。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致虛極,守靜篤。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大盈若衝,其用不窮。上德若谷等。

道就像谷一樣,它是穀神、天下谷,百谷王。從生成天下萬物的角度看,道就像谷一樣,深廣博大,生養萬物,生生不息。

道就像一個大而無形空空如也的容器,包容一切,承受一切,每一個容器的利用價值在於它的空。像“衝”一樣,修心亦是如此,修一顆包容之心,修一顆虛空之心。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空是一種度量,所以要虛懷若谷,空是一種包容,所以要虛心以待,空是一種潛力,所以要空空如也。

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裝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的心靈,才可以包容一切。

人生如茶,空杯以對,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裝不完的歡喜與感動。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我們就是追求心虛而體實,而遠離心實而體虛。

拋棄你的成見、慾望與俗情,迴歸生命的本來狀態,這就是“致虛極”,“復歸於樸”。

萬事萬物本無高下貴賤之分,是人的知欲賦予了其價值,同時也掩蓋了其本來面目。

“虛其心”,就是迴歸事物的本來面目。

修行得道,其實什麼都得不到,如《金剛經》講的無所得。

世界的本來面目是虛虛實實,變易不居。

以道觀之,超越自我。沒有立場就是立場,沒有觀點就是觀點。與其說解放思想,不如說從思想中解放出來。

老子講,“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玄覽就是鏡子。我們的心如鏡子一樣,鏡子本來是明亮的,卻被世俗與自我的塵埃矇蔽了,看不清自己與世界。佛與道等,都是引導我們擦亮每個人心中的鏡子,映照永珍本真面目。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正因為我們心不淨,無事生非,作繭自縛,自作自受,難以解脫。

虛心就是淨化我們的心,滌除知欲情的塵垢,還原生命的本色,照亮真實的世界。

致虛極:世間修行,一個“虛”字,即可了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