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隨縣城的一些古建築

隨縣城是個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城,在我朦朧的記憶中,古代文化元素相當濃厚,隨著歲月的流逝,古建築隨著時光的變幻而逐漸消失,很多都是聽隨縣的一些老人口上傳說的,也有極少數的古建築直到如今而依然留存著。

(一)文峰塔

隨縣城漢東樓外的草店子尾街邊的文峰塔,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古塔,至少也有三、四層樓高,是座實心塔,巍然屹立、氣勢宏偉,人們不禁要問,這麼高的塔,是怎麼立起來的,何況古代也無甚起重吊裝裝置,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聽人說,古代用堆土法,一層一層堆土成臺,運上石條,將塔尖封頂後,再將周圍的堆土除去,巍峨的塔身便顯露出來,也讓人們想起了古代曹衝稱象的故事,隨州的先民是多麼地有智慧。

在我從小的記憶中,隨縣東南面十多里的望城崗西邊,也聳立著一座石塔,與文峰塔遙遙相望。曾記得上小學時,有時星期天,我到淅河鎮姨表姐家去玩時,在望城崗上遙望隨縣文峰塔時,就覺得離家很近了,再望望淅河的石塔愈來愈遠,知道就要到家了。兩個塔大約相距十多里,中間則是一馬平川的田野,稱之為“十里鋪子”,後改建為下農場的良種田。但遺憾的是,望城崗的石塔在去“四舊”時被拆除掉了。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二)聖宮

在隨縣小南門內約100多米處(現在的曾都賓館),原來有一座氣勢恢宏的高大的宮殿式建築,屋面蓋著金黃色的琉璃瓦,與故宮的建築很相象。小時候我與一些小夥伴隔三差五地去那裡玩耍,但門總是關著,從來未進去過。據老人們講,這是紀念孔聖人的廟,故而名曰“聖宮”。

後來,聖宮裡面安裝了一部發電機,每天晚上天剛黑時便開始磨一到二小時的電,供隨縣城的一些重要部門用一下,然後停電。50年代,隨縣人稱這兒是唯一的發電廠,由於發電機功率低,電燈泡的光是紅黃色的,與現在的白熾燈光和節能燈泡的光差得遠啦!後來聖宮又改造為米廠,城關百姓吃的大米大概都是由這裡加工而來的。

大約到上世紀60年代,聖宮就被拆掉了,修建起了現在的曾都賓館。

(三) 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烈山大道的中段,現實驗中學南面的創輝大廈處,是一座古廟,大約佔地有幾百平米吧,正殿中間有座泥菩薩,這大概就是城隍老爺,逢初一或十五,就有一些老太婆到那裡燒香叩拜,逢年過節敬香的人就更多一些。我上小學時,經常隨養母一起到廟裡敬香叩頭,祈禱一年四季平安、人口清吉、萬事如意。這座廟也在50年代中期被拆掉了。

(四)報恩寺

提起報恩寺呢,我沒見過,但它的名氣還是不小,它的原址就是現在的實驗小學,這座廟宇曾經被改建為灰麵廠,即麵粉廠,就是將隨縣農村產的小麥送到這裡加工成麵粉,供老百姓生活食用。後來又把它改建為小學,解放初名“隨縣城關鎮完全小學”,即一年級至六年級(因為當時隨縣下南關還有一所半日制小學,只有一至二年級的小學),我從武漢回到隨縣時9歲,到校插班三年級讀書。

(五)十方寺

十方寺也是一座古廟,我也沒見過,它的原址在下南關土城漢東樓的西邊城牆邊,解放後被改建成了軋花廠,每年收集隨縣各地送來的籽棉,在也裡進行彈壓加工成皮棉,再經過人力使用半加工的程式,軋成皮棉夾子,運送到武漢等各地紡織廠加工成布匹,以滿足人們的穿用。

(六)雙龍寺

雙龍寺在隨州是一座相當有名氣的寺廟,可以說與大洪山的洪山寺相比美。雙龍寺原來是一座很小的廟,它的原址在土城玉波門外的青素大隊的菜園地上。解放初被青素大隊改為大隊辦公室,後來到七、八十年代按宗教財產交宗教人員使用,後又在原址拆除重建,用了好幾年的時間,重新設計成水泥鋼筋結構。現在的“雙龍寺”大概有五、六層樓房的高度,氣勢雄偉,一改舊貌換新顏,逢初一、十五,香客眾多,香火倒也十分旺盛,是隨州的宗教重地。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七)天主堂

天主堂位於烈山大道南段,老一醫院大門口的西邊,它是一座歐式風格建築,灰色的外牆,屋頂是綠色的琉璃瓦,由地西拾級而上有好幾十級臺階,主樓座北朝南,大約三至四房樓房,神甫及神職人員皆在此居住。左首有一座教堂,供信教教徒作禮拜用。這大概是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對我國實施宗教文化侵略的產物及見證。

解放後,國家站起來了,天主堂被收歸國有後改為隨縣衛生院(即現在的隨州市一醫院的前身)的醫療用房。直到大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名為“慈悲堂”,修葺完善後有段時間,記得掛有城市規劃院的牌子。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八)土地廟

這種廟很奇特,我孩童時代見得可多了。城關鎮內街區有一座大廟,即“土地堂”,還建有一座戲臺,我在回憶“隨縣的戲園子”一節中寫到過,就在原西城辦事處、現在的九曲灣辦事處西隔壁,城內大約只此一處“土地廟”。

城外郊區的土地廟則比比皆是,一座小“土地廟”,只有一人高,寬約七、八十公分,厚度只有五、六十公分。分上、下兩部兮,底部是實心磚砌的,上部用單磚切成空心,空處則或站或坐一個泥巴小菩薩,大概就是土地老爺罷!小廟的中部置有沙盤,供插香和插蠟燭用,初一或十五,周圍的百姓到這兒祭拜,祈望土地老爺保一方平安,保一年好收成。也有家裡有什麼事需求菩薩的,平時也到小土地廟上香求福,這完全是封建迷信的作為而己,但在生產力還不發達,人們意識形態普遍落後的狀況下,也是無可奈何。這種小土地廟,結構簡單、造價低,那個時代,差不多一個村莊、一個大一點的鄉灣子,都有這樣的土地廟。我剛回隨縣時,感到格外希奇,因為在武漢市區見不到這種現象,回隨縣後見多了,見怪不為怪,大概就是這個道理所在。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是83歲的老父親以散記片斷形式寫成的回憶錄系列。

父親在上文中所提到的文峰塔、雙龍寺、天主堂這些老隨縣的古建築還在,並且都修繕一新。其它的古建,有的還頑強地留存著地名,更多的則是變成了歷史的塵埃,成了人們模糊的記憶。】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父親的往事(50)憶隨縣老城的古建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