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銀髮族的“夢想改造家”:“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度”

銀髮族的“夢想改造家”:“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度”

在室外環境改造上,不僅要全方位實現無障礙設計,還要規劃安全、舒適、優質的散步道以及老年人專用活動場地及場所。 (視覺中國/圖)

設想一下,一個文質彬彬、帶著捲尺的年輕人來到你家:一邊與你的老父親聊天,一邊測量老人手臂和腿的長度。他還重點看了廁所、臥室和廚房。口中唸唸有詞:廁所地板不防滑,馬桶邊該加裝扶手,臥室床頭缺個小夜燈……

你暗自尋思:好像沒給裝修公司打過電話呀。其實,年輕人是一名適老化改造評估師。

許多兒女可能認為,老人待在家裡最安全,殊不知家中暗藏風險。北大三院康復科主任醫師劉楠曾提供過一組資料:65歲以上老人髖關節骨折後,20%在一年以內死亡,而髖關節、手腕等部位的骨折往往由跌倒導致。老人跌倒多發生在浴室、廚房和臥室。

透過適當改造居家環境,消除老人居家生活的隱患,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這就是“家庭適老化改造”。

適老化改造正得到各方重視。2022年,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民政部等4部門提出“十四五”時期支援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全國多地亦已開始實施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政府為接受適老化改造服務的居民提供資金補助,補助從每戶數千元至萬元不等,一批適老化改造公司也應運而生。多位業內人士坦言,適老化改造若想真正專業化,還需對接個人需求,透過評估和定製服務得到市場認可。

評估師入戶調查

張強本來在青島做老年用品生意,從賣老人輔具、老人食品到老年鞋,涵蓋老人的衣食住行。開了幾家連鎖店後,2022年4月,他創立的羊仔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經營“適老化改造”業務。

張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政府改造業務由第三方公司來做評估,而個人改造業務則需要適老化改造公司招聘或培養的評估師來做評估。“入戶評估非常重要,因為每個老人的身體條件和習慣都不同,安裝的設施要符合他們的需求。”

一名適老化改造評估師首先要進行入戶調查,與老人交談,測量老人的軀幹和四肢長度。在此過程中,評估師一方面瞭解老人的需求和家中隱患,另一方面也起到對老人的心理疏導作用。

福建一家適老化改造公司總經理董宏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些老人大多獨居或和配偶住在一起,“生活中除子女外很少接觸年輕人,很希望和年輕人聊一聊”。

究竟哪些專案和設施可供改造?根據2020年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所附的“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專案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薦清單”,共分七大類、三十個小項,其中地面防滑、廁所扶手等屬於基礎配置,蹲便器改坐便器等屬可選配置。

各地落實《意見》時,也會形成自己的實施方案。如深圳市南山區就將“煤氣洩漏報警器”列為基礎配置,而在《意見》中這屬於可選配置。

上海市住宅適老化改造的一些要求更具體。2021年6月,上海市住建委、民政局聯合印發《上海市既有住宅適老化改造技術導則》,導則提出“玄關的通行淨寬不宜小於 800mm”“電視機櫃高度宜為 450mm~600mm,與老年人坐姿視線高度相平或略高”等要求。

評估師也會尊重一些老人的審美偏好。楊光旁在上海一家知名建築設計機構擔任設計師期間,曾為一位上海市勞模的住宅實施過適老化改造。安裝防滑地板時,施工隊本準備平鋪,老人卻覺得“沒有創意”,要求斜著鋪。後來楊光旁發現老人的主意是正確的:房間不規則,斜著鋪恰好適應了格局。

為了讓老人上下樓梯更舒適,楊光旁團隊不僅給樓道更換了防滑扶手,還專門研究了老年群體的色彩偏好,為扶手加裝了暖色的燈,“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度”。

適老化改造,不僅僅是無障礙化

聽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燕珉的演講後,上海人齊溪開始注意起父親的一舉一動:凌晨4點起夜、早上艱難地扶著床頭櫃下床……

在為父親獨居的家進行適老化改造之時,扶手安裝的位置是齊溪觀察了父親動作行為後告訴裝修師傅的;鞋櫃設計成850mm的高度是為了讓父親換鞋時可以借力,這正是一般水平扶手的高度。

“子女應該更加關心老人,注意老人的生活細節。”周燕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父母家有一個暗廁,父母比較注意節電,有時白天去廁所也不願意開燈。改造時,她將廁所的非承重牆打掉一點,安上了一塊玻璃,讓廁所借到一些外面光線,讓老人不至於因為廁所暗而摔倒。

多位受訪者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中國適老化改造尚處起步階段,目前類同於無障礙化改造,但老人因生活難以自理而慢慢變得喪失自尊,這一問題常常為人忽視。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適老化改造大多數是提供輔具或是針對性不強的裝修。周燕珉強調,適老化改造不僅是為了老人的安全,更是為了滿足他們能夠自主生活的願望。“比如老人想上廁所,能自己慢慢扶著傢俱、門框走過去,會比每次都必須叫人幫助或在床上解決要強很多。”

現實中,一些老人腿腳不便後,子女很快為其購買輪椅,老人一旦形成依賴就徹底走不了路了。更科學的做法應該是讓老人使用助行器,從而逐漸恢復行走能力,輪椅是最後的選項。

根據調研,中國建築學會適老化建築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周靜敏發現,現在的住宅大多數是磚混或剪力牆結構,其承重牆的不可變性,使得功能空間的適應性及靈活可改性很差。所以在限定的空間內做整合,透過傢俱來調整佈局,成為比較可行的、適合老年人日常需求的改造方法。

比如,調整佈局以保證每個房間有足夠的輪椅迴轉空間;取消沙發並將其與餐桌合併形成待客及交流空間;取消浴缸改為淋浴,增加衛浴的實用性及寬敞度等。

周靜敏發現,在上海適老化改造試點中,東鵬集團成立了專人衛浴小組,對老年人需要的浴櫃、浴具、扶手以及防滑地面等進行了適用品研發;松下集團提供了利於輪椅通行的適老門和新風系統;維石住工研發了安裝工藝技術等。

“只有具備物美價廉、種類豐富的產品,綠色適老化改造才能實現。”周靜敏說。

銀髮族的“夢想改造家”:“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度”

多地積極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圖為方便老年人日常起居的生活設施。 (視覺中國/圖)

為何老人意願不高?

居家養老在我國養老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但根據全國老齡委“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居住在建成時間超過20年的老舊住宅當中,同時超過六成老年人認為自己居住的住房存在“不適老”問題。

《意見》指出,“十四五”期間,政府應透過補貼等方式,為經濟條件存在特殊困難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地方可將改造物件範圍擴大到城鄉低保物件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等。

2020年起,南方某市的區政府開始為60歲以上的失能老人以及年滿80週歲老人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服務,於2021年正式實施,每戶資助標準為1萬元,改造花費超過1萬元的部分由居民自行承擔。

該區民政局一位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該區迄今已實施二百多宗改造,但遠不如預期。此前街道辦透過展板、老年大學活動等形式向老人們宣傳政策,聘請第三方公司逐門逐戶給老人打電話宣講,甚至將動員老人參與家庭適老化改造納入該區下屬街道辦的績效考核,但效果依舊不理想。

“我們以為老人會踴躍申請,但實際上意願不是很高。”上述人士分析稱,有些老人對居住環境要求不太高,認為沒必要改造;有些老人與子女同住,擔心子女不樂意適老設施擠佔生活空間,改變家裝風格;還有個別情況,如住宅有多位產權人,產權人對是否改造難以達成共識。

周燕珉向南方週末記者指出,部分老人由於認識不足或身體條件跟不上,往往下不了決心給自己住的房子做適老化改造,必須得到子女的支援與幫助才能完成。

成都朗力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英也注意到了這點。她經常在各個渠道科普適老化改造,主要面向年輕人,“逐漸有年輕人被打動”。“他們大部分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知曉這件事的重要性。有的子女可能平時太忙不著家,用改造的方式盡孝。有的還考慮,如果現在不花錢做改造,未來萬一老人真的摔倒了,可能要花費更多。”

“使用者不是個人時,很難做得專業”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目前推進適老化改造之時,大多數地區採取招標辦法。

“政府已經為開啟適老化改造市場做了很多,但這個行業不能永遠依賴政府訂單。”劉英指出,從全國來看,1萬元/戶的資助標準已屬很高,一些財力有限的地方政府的資助標準為每戶1000—3000元。因此,價格低廉成為招標的一個重要考量,這往往會限制中標企業的利潤空間,也可能影響服務質量。

一位業內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華北某市2017年試水適老化改造,向社會招標服務商時,競標者有裝修公司、社工服務機構以及輔具(輔助治療器具)租賃公司,後來一家輔具租賃公司中標。該公司在為一位老人實施適老化改造時,在老人房間佈置了兩張適老護理床,就匆匆“完成”了改造任務。

“房間被兩張床塞得滿滿的,老人不得已打電話給社群,要求撤走一張護理床。”該人士稱,在適老化改造興起初期,參與者往往根據原有經驗來制定適老化改造方案,“但適老化改造是有專業門檻的,需要專業的評估師上門與老人溝通,提供定製化服務”。

上述南方某區民政局人士介紹,一位老人只想申請需求清單中的輪椅,但瞭解到清單中的輪椅並非電動而是手推時,便撤回了申請。“政府的資金有限,選擇的設施主要考慮基礎需求,商品檔次偏大眾化,一些個性化的需求可能就難以滿足。”

劉英認為,除了利潤低和標準化外,政府推動的適老化改造在驗收環節往往會收穫一片好評,因為老人會覺得享受了一項福利,不好意思提意見,但企業也失去了從批評中總結經驗的機會。“總之,當用戶不是客戶時,企業很難做得專業。”

想漲價並不容易?

評估與定製,意味著適老化改造不是項便宜服務。政府資助適合解決“剛需”——一些特殊、困難老人的基本需求,更加人性化、更具針對性的適老化改造需求則遠非政府專案可以滿足的。

不過,適老化改造行業想把客戶從政府轉向個人,並不容易。“曾經有幾個老人家庭找到我們,我們也心動過,但考察以後還是放棄了。”董宏坦言,目前個人的訂單以滿足老人基本需求為主,高階定製化服務不多,因此單價不高。此外每個家庭的需求都不相同,改造後一旦老人出現各種問題,企業還可能被追責,因此做個人訂單並不划算。政府的專案雖然比個人訂單的價格更低,但勝在量大、標準化,且難度不高。

現實中,年輕人花錢喜歡“向下不向上”——為孩子傾注的財力比給老人的多,老人又普遍節儉,這些因素使得適老化改造想要漲價並不容易。因此,企業很難將家庭適老化改造作為完全主業。

張強的公司仍以銷售老年人用品為主,適老化改造收入只佔門店總收入的10%—15%。劉英的公司既承攬政府和個人的適老化改造業務,也承接社群養老院和私營養老院的適老化改造訂單,但她的目標是將來以個人適老化改造為主。

劉英正在不斷尋找突破口。公司利用累積下來的五萬多個適老化改造案例資料,從老年人生活能力、輔具需求、居家環境、家庭關係、性格心理等方面建立起一套改造評估系統,對不同情況的老人給出數字化評估,以減少評估成本。

“根據我們的評估系統,一個扶手釘在哪兒、釘多高都有具體要求,施工隊不能亂改。我們希望提供既定製化又標準化的可複製推廣的服務。”劉英說。

關於適老化改造中,政府資助和個人差異化需求如何對接,日本的經驗或可借鑑。

日本伊甸園養老院高齡者公益事業部主管細田成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日本於2000年開始推行《護理保險法》,規定20歲以上的日本公民必須繳納保險金,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將其用於住房適老化改造、購買和租借適老化用具等,護理保險對於改造的最高額度為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萬元),其中10%自行承擔,其餘由保險金支付。至於具體的改造方案,則由老人及其家庭自行確定。

通盤考慮需求,進行“針灸式”改造

除了如火如荼的家庭適老化改造外,社群適老化也是適老化改造的重要分支。

楊光旁認為,現在適老化改造往往侷限於室內,小區內部或室外公共空間的區域性改造並不完整。“應該通盤考慮老人的需求,對老人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進行‘針灸式’的改造。”

楊光旁參與的上海江川路社群適老化改造專案位於一片老工業區,居民住在老公房裡,房屋空間狹窄,樓梯間堆放了很多私人物品,老人活動存在不少安全隱患。住宅之外,片區缺乏休閒空間,主要路口人車未分流,而老人反應較遲緩,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他們採用點、線、面結合的改造方案。點即家庭和居民樓的改造,線是透過分析老年人日常出行軌跡,在一些道路的關鍵節點設定扶手、慢行系統,保護老人出行安全。面則是新建了公園和老人食堂,將食堂二樓設計成一個可觀河景的大露臺。

在室外環境的改造上,周靜敏認為,不僅要全方位實現無障礙設計,如坡道、照明、指示牌、扶手等,同時還要規劃安全、舒適、優質的散步道以及老年人專用活動場地及場所,為老年人提供鍛鍊、康復身體及交流的空間。

(楊光旁為化名)

南方週末記者 楊凱奇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