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李少莉事件”說明了什麼?

最近,“李少莉事件”持續頻繁地在網路媒體上刷屏,成為一大新聞熱點。與一般霸屏熱點不同的是,網民基本形成了兩大陣營,一面多是同情支援李少莉併為她喊冤叫屈的,另一面多是持疑批評並呼籲調查給岀結論的。

作為一個曾經的體制內人員,本不想多說什麼,更多的是期待呼市官方給岀一個負責任的調查結論,以示正聽。然而,我一直在思考:“李少莉事件”說明了什麼?

“李少莉事件”說明了什麼?

一、“李少莉事件”說明:如今的“官”越來越不好做了

當下,體制內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觸:上級要求越來越高,各方監督越來越嚴,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晉級升職越來越難。誠然,綜合素質不高,沒有兩把刷子,對自己而言,在其位就是受其罪。對工作而言,在其位就是誤要事。對單位而言,在其位就是毀形象。

就李少莉而言,一級一級提升到副處,按理說“久經沙場”,歷經磨練,也是“老炮”了,嘴皮子應該練得挺溜。可新聞釋出會上的發言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口頭表達能力,是當“官”的基本功。領導首先是宣傳員,領導的能力主要是靠“嘴”來鋪墊的。表達能力太弱,如何傳遞並實現工作意圖?如何實施高效有效的溝通?如何打動、影響、感染受眾?從這個角度看,網名質疑李副局長的能力並不為過。

其次,李副局長精緻的打扮與所在的環境不合時宜。公務員穿著打扮與儀表儀容有明確的規定。既使身上配飾的來路沒有問題,重要場合穿戴也是有規矩的。這並不是說領導不修邊幅特別是女性領導裝束的土裡土氣、灰頭土臉的就好。只要面容乾淨、衣著得體、樸素大方、精神飽滿、周身整潔,就是公務員好的該有的形象。我不得不說,我們的李副局長有點過了。這些年,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體制中的人尤其是女性越來越重視自身外在形象了,這是正常的。的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關鍵的關鍵是要合時宜、合事宜。從這個問題上講,現在我們許多體制內單位對此缺乏應有的重視和教育管理,公務員上班期間不像公務員。而身為領導更應該嚴以律己,作岀表率。

“李少莉事件”說明了什麼?

二、“李少莉事件”說明:社會監督越來越強了

任何事有利就有弊。我不否認,有人利用網路平臺幹著報復誹謗、造謠中傷、無事生非、混淆視聽等齷齪之事。也不否認,網路社會亂象眾生,與社會和諧格格不入。網路管理的滯後不到位,相關法律尚不健全。但是,應該看到社會監督的作用增強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的提升。

以“李少莉事件”為例,其社會的積極作用還是很大的。從同情理解李副局長的網民中,我看到了網民人性善良的一面;從客觀對待李副局長的網民中,我看到了網民誠懇理性的一面;從持疑批評李副局長的網民中,我看到了網民坦率深慮的一面。更為重要的是:“李少莉事件”為促進和加強公務員隊伍的教育管理和公共事務的進步提高,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

俗話說:打鐵還要自身硬。如果李副局長經的起調查,在配飾來路、個人履歷等問題上沒有問題,那正應了網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清者自清”。如果李副局長經不起調查,結論與網民猜測相同的話,那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因為她得到的公務員至高榮譽將被蒙塵。

“李少莉事件”說明了什麼?

三、“李少莉事件”說明:“小事”引發的“大事”越來越多了

網路媒體的聚集性、暴發性、負面性,網民受眾的廣泛性、多層性、複雜性,網路管理的嚴肅性、引導性、前瞻性,都不容小覷。網路平臺不僅是大眾物質生活的展示場,更重要的它是社會精神文明的主視窗,是意識形態的風向標。

看似一件不經意的“小事”,往往經過快速發酵後,就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社會貧富差距巨大和網民心態層次多元化以及網路管理失位錯位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小事”釀成“大事”層岀不窮。

以“李少莉事件”為例,看似發生在李副局長身上的一件“小事”。但影響到公務員的形象乃至政府的形象,它還是小事嗎?我認為,無論是各級政府及單位,還是公務員,尤其是體制內的名人,都應增強網路意識,重視媒體作用,加強自身管理。避免瓜田李下之舉,不要讓這種“小事”的善後佔用了更多為人民服務的精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引導性,才能在網路媒體更加發達的明天,唱響主旋律,為社會的文明進步、和諧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

“李少莉事件”說明了什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