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前瞻產業研究院」後發地區發展新契機——高鐵建設對片區的影響

「前瞻產業研究院」後發地區發展新契機——高鐵建設對片區的影響

近幾年來我國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軌道交通網路逐步完善。沿海與內地的許多後發地區將納入交通體系之中,後發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交流將日益頻繁,這就為後發地區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機會。由此,研究高鐵建設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尤其是後發地區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以便為今後高速鐵路的建設和發展做到未雨綢繆、科學、合理的發展。

一、高鐵建設對沿線城市的影響

作為一種劃時代的交通方式,高鐵改變的不僅僅是出行方式,對於區域和城市的等級結構、交通組織、功能業態等方面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版圖也將發生重構。高鐵的影響主要在於其快速帶來的時空壓縮效應,進而帶來了城市間空間相對位置的變化,沿線城市因高鐵的到來區位條件得以改變,更具有發展優勢。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高鐵對沿線城市的作用主要有三類: 廊道作用、虹吸作用和擴散作用。廊道作用是指高鐵對沿線不設站或設站但停靠車次少的城鎮具有一定的資源流“遮蔽”作用,減少了這些城市的發展機會; 虹吸作用是指,高鐵網路強化了規模大的城市對規模小的城市的資源的吸引作用; 擴散作用是指高鐵網路增加了發達地區的經濟資源向落後地區溢位的機會。

當前關於高鐵對城市的發展研究多集中在宏觀尺度對區域格局、產業發展、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的影響的研究,城市層面多為對發達地區的開發效應,站區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對後發地區的研究較少,對於後發地區如何應對高鐵時代,站區如何規劃等方面缺乏相關的研究。本文試圖詳細分析高鐵沿線後發地區的發展困境和機遇,提出適合後發地區的發展策略。

二、高鐵設站為後發地區發展帶來哪些變化?

由於高鐵的建設所需資金比較高,因此只有在大量的客運需求的狀況下才會開啟高鐵的建設。高鐵的建設可以改變沿途後發地區之間的可達性,為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帶來契機。正如大多數城市都經歷過“鐵路時代”、“高速時代”帶來的城市跨越式發展,高鐵建設也必然為沿線城市帶來新的機遇,然而由於高鐵自身的運輸特點和服務物件特徵,相比傳統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對城市經濟的帶動有著不盡相同的機制和效應。

1、高鐵對後發地區的正面效應

交通區位更有優勢

高速鐵路的開通為沿線後發地區的發展提供新的交通區位優勢,形成城市交通樞紐,加快城市化程序。交通運輸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高速鐵路的修建,方便了後發地區和中心城市之間的生產要素流動,並在地域空間範圍內對資源進行重新的分配。不僅有利於後發地區的商品、人才和服務走向大城市,同時也有利於中心城市同樣的資源要素流向後發地區給區域帶來新的發展活力,並能夠促進當地原有產業的升級。產業的升級轉型以及更大規模企業的入駐將會給後發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加快後發地區的城市化程序。高鐵沿線的居民能夠透過高鐵在一天內進行異地的探親、旅遊、休閒、娛樂和參加各種文娛活動,為後發地區帶來潛在的商機和經濟增長機會。

改善城市空間佈局

高鐵的修建透過克服地域間的地理界線,加大後發地區與周邊地區的可達性。加速後發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資金流、資訊流、技術流等的互動,從而導致人口和經濟的集聚。由集聚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和利益的增長將會進一步促進集聚,集聚的同時也會促進擴散,集聚和擴散作用不斷的加強,將會造成經濟發展中心的偏移,改變單一中心城市的格局,促進多中心城市的產生,於此同時,人口的分佈也將發生變化,城市空間的拓展方向也會發生變化。

許多後發地區依託高鐵站區這一樞紐對城市內外交通進行高效的整合,大力發展高鐵周邊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擴充套件城市空間結構,構建多中心體系,使得城市結構正在從以主城區-單中心為主向都市區-多中心為主進行轉變。在高鐵樞紐站地區,大力進行客運、公交、軌道交通的建設,使得這些運輸體系能夠與高鐵站點進行無縫連線,實現高鐵站點轄射範圍最大化,增強城市的吸引力,提升並鞏固自身在區域中的排名和地位。

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高鐵主要是以客運為主,它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人們的出行成本,一般選擇乘坐高鐵的人群主要集中於中高層上班族以及商務人士,因此對城市交流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人才和商務活動之間的流動,此類要素的流動對高鐵站點所在城市的第三產業比如會展、會議、賓館、酒店等功能的需求比較高,此種需求為後發地區發展第三產業提供了良機,同時,這類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反過來又會對高階人才的吸引起到積極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本地產業的轉型,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後發地區藉助高鐵站點這一樞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使得樞紐地區的服務業集聚效應比較明顯,可以促進高鐵站點周邊地區的新功能區的開發建設,使其變為城市經濟增長的新支柱點,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引擎,促進城市的產業功能升級。綜上所述,高速鐵路對沿線城市的產業的影響包括,可以促進沿線產業帶的形成;提升城市產業結構;促進文化事業產業的發展、促進旅遊、商貿業的發展;加強與大城市的聯絡,吸引公司總部到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城市落戶。

2、高鐵對後發地區的負面效應

高鐵在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也會產生負面影響。一些後發地區由於比較低的消費水準、薄弱的經濟發展實力、不夠濃烈的城市文化氣氛等一系列原因使得當地的資金、技術、人才向發展條件比較優越的地區進行集聚,這將會拉大後發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這種負效應就是高鐵經濟所帶來的“虹吸效應”。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轉移後發地區的優勢產業

高鐵建成之前,由於城市之間存在一定的時空距離,後發地區中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將發展的市場主要定位於所在的後發地區,這一現象大大帶動了後發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也造就了一批擁有地方特色的產業。但是高鐵建成之後,一部分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會將企業總部搬遷到擁有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的發達地區,造成後發地區支柱產業的流失,大大限制了後發地區的發展。

淘汰後發地區的劣勢產業

高鐵建成後,會加速大型企業在國內和國外市場的擴張,其市場範圍從核心城市擴充套件到高鐵沿線的後發地區。原來沿線城市的欠發達型企業單獨享有的市場,會引來競爭。沿線城市的本地企業往往由於規模較小、產品質量低、服務水平差和其他條件的限制,在競爭中慘遭淘汰。欠發達型企業的淘汰會造成當地大規模的結構性失業,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沿線後發地區經濟的發展

流失後發地區的高階人才

高鐵的運營,會大大縮短人力資源工作和居住之間的時間距離,高階人才在選擇就業地點時主要考慮當地就業的想法會改變很多。北京、上海、西安、武漢和其他一線二線城市將成為高階人才集聚的地方,而後發地區若不能建立一套有效的人才吸引機制,將有可能導致人才的流失,限制未來產業的發展。

三、應對策略

1、融入區域網路,打造“節點”職能

後發地區應該意識到高鐵的開通改善的不僅僅是交通區位,在區域一體化的背景下,更是為自身融入不同的都市圈、城鎮群創造了機會,增多了自身與其的聯動協作,為後發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在“高鐵時代”這一宏觀背景下,發展巨型區域網路化結構將會是必然的趨勢,對於後發地區來說只有融入這一網路才有生存的可能。網路化區域結構中,城市分工更加明確,增強了處在相同位置的城市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高了城市的擴散能力。融入網路化區域中的後發地區,為將自己發展成為網路中的節點,應該認清自己在城市網路中的職能定位,在挖掘自身潛力的同時,承接相對發達城市的溢位職能,並積極尋求在網路的新職能定位。

2、找尋細分市場,培育扶持特色產業

除了擁有特別富裕旅遊資源的後發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以第三產業作為自身的經濟發展支柱外,其餘的後發地區都無法跨越工業化發展的階段。相關理論表明,工業發展到後期會催化服務業的興起,處在工業化發展階段的城市,服務業的水平處於相對平穩的狀態,甚至有所下降。由於時代背景的變化,服務業與製造業已經呈現出互動、融合的局面。製造業部門的擴大,會導致更多地需求生產服務業,同樣,生產性服務業的增長也會增加對製造業的投入力度。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兩者之間的聯絡將會不斷加深。因此,後發地區在發展製造業的同時,應該尋找各個城市都不具有優勢且發展力度嚴重不足,但是又具有比較大的市場潛力的細分行業,找尋差異化發展之路,然後藉助高鐵,積極地對製造業與服務的彼此之間的交流發展專業化培育,降低發達城市對周邊後發地區發展高階產業的抑制作用,互動發展工業與服務業,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同時,也可以使高鐵這一優勢得以發揮,提升後發地區在區域中的地位。

3、"築巢引鳳",促進人口紅利的進一步釋放

高速鐵路的修建使得經濟薄弱地區藉助要素成本、生產鏈和市場的優勢,實現產業承接創造良好的條件,並且改變了勞動力的流向。以往後發地區的人們總是去發達地區創業打工,畢竟後發地區產業發展相對較落後,吸納勞動力的規模非常有限。隨著高速鐵路的開通,沿線區域經濟圈進行整體結構調整,經濟薄弱地區將更多承接勞動量大,人力密集的產業,這是區域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深度調整,如此便使得背井離鄉的農民工朋友就不用出遠門,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此外,後發地區政府也要做好長遠規劃,準備定位自身在經濟圈中的位置,為承接產業轉移做好準備,搭建良好平臺,加之勞動力成本的巨大差異,後發地區的充分就業一定程度上更加促使我國人口紅利地進一步釋放,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經濟薄弱地區吸納勞動力的能力,促進了後發地區的就業。

4、控制站點周邊用地,調整城市空間結構

高鐵的發展經驗表明,沿線城市若想實現高鐵站點與城市經濟的互動發展,在高鐵站點周邊地區必須具有與中心城區進行聯絡的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並在高鐵周邊範圍內進行高強度的城市功能建設。對於站點設在中心城區的城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高鐵站點與城市經濟互動發展。但是我國後發地區的高鐵站絕大多數設立在城市外圍邊緣地帶,與中心城市相距甚遠,這也是導致城市用地空間不斷擴張的原因。後發地區應該意識到高鐵站點對周邊地區的高階產業會產生很高的聚集效應,努力完善高鐵站點周邊的交通運輸體系,加強與城市中心的互動,使得中心城區的資源能夠很好地服務於站點周邊,以此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除此之外,後發地區還可以透過開發高鐵新區,調整城市空間結構來實現這一互動。

5、政府政策的支援

任何地區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援,政府政策支援就好比指路明燈,不僅能提供政策方面的優惠,而且更增強了企業的信心,資源也更加充裕,人們的幹勁也增強。後發地區落後陳舊的觀念是阻礙其發展的一大要素,其多年來“閉門造車”的觀念已經植入了當地政府和居民的心中。在現代開放的宏觀經濟大背景下,若想能夠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分的一杯羹,使其不被淘汰,唯一的途徑就是與區域空間內的其他城市交流互動,使自身所擁有的資訊、資源等在區域網路內進行流動,同時注入來自其他城市的新鮮血液。

若想實現城市之間的互動發展,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旅遊、房地產、交通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援,高鐵為沿線後發地區帶來了發展第三產業的良機,後發地區的政府應該提供比發達地區在某些方面更為優惠的政策,以比較低的入駐成本來吸引企業,並主動地完善與企業發展配套的基礎設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使其看到未來可以更好發展的機遇,僅有如此才能吸引並長期留住企業。除此之外,政府應該進行積極的城市形象宣傳,把高鐵站點作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視窗,合理地進行高鐵站區的開發與建設,在不鋪張浪費的情況下,用最經濟的方式來達到宣傳和擴大城市知名度的目標。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