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彰顯創新與合作,一個讓中國非遺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10月16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緣》欄目播出紀錄片《克里斯和他的中國夥伴》。這部由浙江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和杭州市餘杭區委宣傳部聯合拍攝的節目,講述德國設計師克里斯和杭州餘杭非遺傳承人合作,透過對餘杭非遺紙傘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設計出充滿時尚和創意的“飄”紙椅、“蝶”紙椅,讓中國非遺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立足傳承與創新,講述洋設計師,與一項中國非遺技藝的故事

2010年,來自德國的設計師克里斯和同伴張雷夫婦在杭州組成工作室,從油紙傘開始,研究相關中國文化及傳統材料和手工藝的未來。

2011年,他們拜訪了餘杭紙傘非遺傳承人劉有泉,學習紙傘製作的70多道工藝——餘杭紙傘的“溼糊”工藝(是用膠水將整張皮紙溼透後一層一層地糊在傘骨之上的一道工藝)。克里斯對上傘面時的“溼糊”工藝產生了濃厚興趣,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研究,他大膽提出運用溼糊工藝創作新的產品。

彰顯創新與合作,一個讓中國非遺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2012年,一把名為“飄”的紙椅出現在米蘭設計周,給國際設計界帶來了一股清晰時尚的中國風,一舉獲得米蘭傢俱展設計師衛星展全場最高獎。“飄紙椅”之所以贏得國際設計界的高度肯定,不僅在於其獨特的中國風,更在於中國材料的創新和工藝。這把“紙椅”所使用的中國皮紙,以桑皮、山椏皮等韌皮纖維為原料,薄而多孔,是餘杭油紙傘面的主要材料。奇妙的“中國油紙”竟能遮風擋雨,激發了克里斯的靈感和創意。他大膽嘗試,用“油紙傘”原料做成美觀而堅固的“紙椅”,成為國際設計界的新時尚,中國傳統手工藝豐富的庫藏也開始成為克里斯和他的中國朋友們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用中國傳統窗戶的冰裂紋原理以及榫卯結構,設計了可以無限衍生的書架,傳承中國材料的古老工藝,創作了絲系列、竹系列、土系列、金屬系列等在國際上廣受歡迎的產品。

彰顯創新與合作,一個讓中國非遺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真實記錄,生動再現餘杭紙傘,連線世界的過程

《克里斯和他的中國夥伴》採用紀實影像,呈現了餘杭紙傘在克里斯等設計師介入後的發展軌跡,展示了餘杭紙傘連線世界與未來的創新之路。

有關油紙傘最著名的故事是《白蛇傳》。許仙與白娘子在西湖斷橋以一把油紙傘為媒,結下了千古奇緣,成為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愛情傳奇。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鋼製骨架晴雨兩用傘的出現,餘杭油紙傘技藝瀕臨失傳。直至2006年,非遺傳承人劉有泉的出現,油紙傘製作工藝才得以恢復。2007年餘杭紙傘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彰顯創新與合作,一個讓中國非遺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然而,困擾餘杭油紙傘發展的是傳承人普遍高齡的問題,此前製作餘杭紙傘制的手藝人年齡都在60歲以上。“飄”紙椅在米蘭設計周獲大獎的訊息傳回國內,讓餘杭紙傘非遺傳承人劉有泉的孫子劉偉學深感震撼。2014年,劉偉學大學畢業後從爺爺劉有泉手裡接過了傳承餘杭油紙傘的重任。克里斯等人跟爺爺劉有泉這一代師傅的合作,改變了劉偉學對餘杭油紙傘的印象,而與劉偉學的合作則改變了餘杭紙傘的產業鏈發展。

彰顯創新與合作,一個讓中國非遺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2015年,克里斯等與劉偉學聯合制作了一把大紙傘,作為裝置藝術遠渡重洋,參加了巴黎MO展覽、米蘭設計周展覽以及雅典博物館展覽。2022年,餘杭油紙傘在故宮文淵閣驚豔亮相,古老的非遺技藝在年輕的劉偉學手中再次建立了與現代生活的連結,形成了一個傳承支援產業,產業促進就業,就業助力傳承的非遺產業閉環。

發展非遺產業,讓古老非遺,技藝連線鄉村的現在與未來

《克里斯和他的中國夥伴》還記述了克里斯等“洋村民”讓鄉村實現與未來融合的過程。

對餘杭油紙傘工藝的大膽創新讓克里斯看到了中國非遺的魅力和潛力,“傳統的未來”成為他們的設計理念。克里斯的出現也讓餘杭紙傘在傳承非遺技藝的同時,從上游重塑了消費者對非遺的自信,從下游激活了非遺在產業發展中的活力。

彰顯創新與合作,一個讓中國非遺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這些年,克里斯走遍全中國,學習各地的非遺技藝,收集相關的傳統材料,並將它們的工藝進行解構與分析。2015年6月12日,克里斯和張雷夫婦對青山村裡廢棄的禮堂進行改造,成為“融設計圖書館”,展示他們收集而來的上千種中國非遺手工藝材料,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三年前,克里斯把妻子、女兒、兒子接到中國,把家安在青山村,成為青山村的“洋村民”。如今,克里斯一家在這個江南小村莊過著幸福的生活。他們在居住的地方設計了自然水灌溉系統,用塑膠瓶搭建暖房種植蔬菜,還將親手種植的蔬菜瓜果送給鄰居分享。克里斯的妻子妮可非常喜歡青山村,只要村裡有事,妮可的身影就會出現。妮可已經成為參與青山村公共事務管理的活躍分子。她還在青山村發起了舊衣改造、垃圾桶美化、自然堆肥等一系列環保行動,與當地村民相處良好。

彰顯創新與合作,一個讓中國非遺技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故事

非遺的保護與再創造最大的難點在於,其紮根生存的鄉土文化土壤正在消失。而餘杭青山村的這群“洋村民”,致力於將傳統非遺與現代設計結合起來,為中國非遺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克里斯等一批國外設計師的到來,讓餘杭區青山村的非遺與創意產業建立了聯絡,讓非遺活了起來,成為餘杭區“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特色產業。

《克里斯和他的中國夥伴》從德國設計師在餘杭青山村的實際工作生活出發,展示了中國非遺技藝與產品的魅力,表現了中國這十年的發展變化,暢享並規劃了美好鄉村的未來。正如克里斯所說,“在過去的十年,人們變得更加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如今我們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地方作為我們的圖書館、工坊、工作室和我們的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