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數字化時代,要打造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客戶體驗’是起點也是終點。”

好文3675字 | 6分鐘閱讀

作者:麗塔·岡瑟·麥格拉思

(Rita Gunther McGrath)

理論上說,數字技術使得每家企業都可以創造出色的客戶體驗,並實現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目標。然而,現實往往大相徑庭。

以這則統計資料為例:Baymard Institute在2022年的研究資料顯示,有68。8%的網路購物車訂單會被捨棄。即便消費者有興趣將某件商品放入購物車,在每100人中,就有將近70人會在沒有完成購買的情況下選擇離開。

不妨設想一下。假如你是商家,花錢做了很棒的網站設計,為了吸引潛在顧客訪問也進行了營銷。你已經佈置好了自認為分類清晰的各色商品,供顧客選購。

此外,你還與信用卡提供商建立聯絡,實現了無縫式付款體驗。你在系統的安全保障方面也進行了投資。如果顧客在購物時有疑問,你會安排客服人員隨時展開網路對話。這些努力似乎頗見成效:客人們不斷將商品放入自己的虛擬購物車中,眼瞅著就要進入付款階段。

然後,讓你看不懂的一幕便出現了。

或許是你還未曾瞭解的某種力量,誘使顧客們下定了決心:“算了,不買了。”

導致這一幕出現的可能原因有很多:

你要求顧客填寫使用者資料,而對方只是想買個東西罷了;

你提供的付款方式看起來不夠完善;

運費高得出人意料;

你無法在顧客要求的視窗時間內完成交付;

顧客在結賬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從A步驟跳轉到B步驟,索性放棄;

你不接受顧客選擇的付款方式;

你的網站總出問題。

不管是什麼原因在作祟,顧客流失已然成為鐵板釘釘的事實。

0

1

客戶消費鏈

為了分析箇中緣由,我提出了一個稱為“客戶消費鏈”

(customer consumption chain)

的實用框架,即在整個消費過程中,顧客沉浸於一系列行為活動中,我們可以將這些行為活動視為鏈條中的環節。

該鏈條起始於顧客意識到自己可能需要某種商品,而且恰好有商家可以提供。找到解決途徑之後,還要考慮替代方案。接下來,便進入決定購買、付款、簽訂合同等諸多可能環節。我們可以將這些行為環節視為組織與客戶之間關係的代表。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上圖顯示,即使是高層次的消費體驗示意圖,亦涉及不少環節。

從客戶的角度來看

,這便是問題所在。

他們希望體驗一個完整的消費歷程,

從上一步近乎自然地過渡到下一步

但另一方面,企業的員工通常只會專注於自己負責的那個步驟

。由於這樣做相對高效,因此我們將相似的活動都集中在相似的工作單元中,並稱之為“職能”:

關於信用可靠度以及客戶付款所需時間之類的資訊,財務人員瞭如指掌;

對於客戶使用產品或服務的可能方式,市場營銷人員也許一無所知;

在幫助企業撇清未來負債方面,法務部門可能做得非常出色,但他們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使用的法律術語,對客戶來說是多麼不友好;

網頁設計師和程式設計師對於自家企業的品牌和定位可能有所瞭解,但他們從未從客戶的角度審視過自己所設計的網頁。

0

2

運用數字化實現以客戶為中心

藉助數字技術,我們可以重新構思自己做事的方式。感測器可用於監控客戶在整個消費鏈中的程序,併發出預警。

相應的衡量指標讓組織能夠專注於正確的重要指標,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亞馬遜是一家天生具備數字化基因的公司,它奉行以客戶為中心並因此而聞名。科林·布里亞

(Colin Bryar)

和比爾·卡爾

(Bill Carr)

曾經圍繞這位零售巨頭,寫了一本名為《亞馬遜逆向工作法》

Working Backwards

的暢銷書。在這本書中,他們解釋了亞馬遜如何運用各種指標,讓顧客走完整個消費鏈。

以消費鏈中的“選擇”環節為例。在該環節中,顧客會挑選商品並將其放入虛擬購物車。在從書籍擴充套件到其他商品類別的發展早期,亞馬遜公司曾推斷,網站上介紹商品細節的頁面越多,意味著能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進而帶來更多銷量。於是,零售團隊對該指標做出響應,關於商品詳細資訊的新頁面呈現爆炸式激增。

但不幸的是,如此豐富的選擇並沒有帶來更多銷量

(產出指標)

。更糟糕的是,指標團隊發現,零售團隊開始新增需求量不高的商品,其目的只是為了增加頁面數量。於是,指標團隊將衡量標準轉到商品詳細頁面的瀏覽量上。但這一指標同樣不夠完美,因為客戶很可能會進入頁面,檢視商品,嘗試購買,最後卻發現該商品缺貨。

上述結果促使指標再次迭代,變成了消費者對於庫存商品頁面的瀏覽量。雖然這一指標成效更佳,但它遺漏了一些東西,即這家公司可以趕在48小時的交付視窗內,為消費者提供大量商品——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能力正是亞馬遜獲得成功的關鍵。

當然,有庫存且可以立即準備好在兩天內發貨的商品,其詳細資訊頁面瀏覽量所佔的百分比,成了最後落實到位的指標。這一指標亦被稱為“庫存快速追蹤”

(Fast Track In Stock)

請注意,這裡並不需要內部控制報告或對資料含義進行任何解釋——無需其他介入手段,員工即可自行管理任務並提供出色的客戶體驗。

如果我們無須告訴員工該做什麼,那就等於為員工創造了一個“免審批”的視角,讓他們自行判斷什麼是對客戶最有利的。如此一來,所謂的管理控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0

3

關注待完成任務

客戶的“待完成任務”

(jobs to be done)

是與客戶消費鏈相配套的另一理念。它由託尼·烏爾維克

(Tony Ulwick)

和克萊頓·克里斯滕森

(Clayton Christensen)

共同提出。

這套理論認為,

企業要考慮的不是客戶購買

(或不購買)

自家產品的問題,

而是客戶如何使用

(或拒絕使用)

自家產品完成目標任務的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我想完成的任務是趁著下一場網路會議開始之前的短暫視窗期,在你的網站上快速完成購買,但你硬要我填寫登錄檔而導致時間被耽擱,我可能就會棄用你的網站。

從“待完成任務”的視角來看,你或許會發現:自己面臨的競爭甚至可能來自行業之外;自己對於客戶行為所做的某些假設也有可能是錯誤的;對於許多客戶來說,什麼都不做的“不消費”行為,也是可行的選擇。

在許多人的生活中,結婚是一個重要的“待完成任務”。我們不妨以此為例來進行說明。

婚禮業務正在蓬勃發展。據《紐約時報》報道,2022年美國計劃舉辦的婚禮多達250萬場,這是自198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雖然這對準新娘和準新郎來說是個好訊息,但每場婚禮都涉及一定程度的費用。如果你正在嘗試向處於婚禮賓客高峰年的消費者

(可能是25~35歲左右的任何人)

推銷婚禮業務之外的任何商品,你都是在與婚禮業務競爭。

0

4

根據行為而非人口特徵進行客戶細分

重塑客戶關係的第三點在於重新思考客戶細分

。數十年來,我們通常會根據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地理位置等人口統計特徵,對客戶進行細分。問題在於,客戶細分的重點是要讓我們的產品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客戶“待完成的任務”,但人口特徵細分很少能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客戶的主要任務。

從這一觀點出發,南新罕布什爾大學

(Southern New Hampshire University)

的校長保羅·勒布朗

(Paul LeBlanc)

對學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意識到,線下就讀的學生真正看重的是“成年”體驗。

當有入學意向的學生參觀校園時,他們想了解的不是有關課程的細節,而是會問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譬如,“我可以加入哪些聯誼俱樂部”或者“能介紹一下學校裡的其他學生嗎”。

相比之下,線上學生可能已經體驗過幾乎所有“成年”經歷!他們的學習常常因生活中的各種阻礙而被迫中斷:意外的失業、為人父母或家庭突發事件,都有可能導致他們無法獲得學位。

對於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沒有拿到學位才是其獲得晉升的最大障礙。因此,勒布朗將這些人最主要的“待完成任務”定性為“結業”。

勒布朗意識到,他們必須為這些忙碌的成年線上學生,提供一種全然不同的註冊體驗。例如,校方與普通高中生之間關於助學金的討論可能會拖延數月。但對於事務繁忙的線上申請者而言,註冊程式最好在幾分鐘內就能完成。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0

5

開始行動

上述三點的實踐意義在於練就客戶洞察方面的“火眼金睛”。首先,你可以選擇若干客戶角色,最理想的做法是根據他們對於產品的主要行為進行選擇。

以“待完成任務”的表述方式,詳細說明客戶可能會展現的關鍵行為。然後,儘可能完善地繪製他們的消費鏈,確保作為銜接的每個過渡時刻都被詳細記錄下來。注意那些會引導客戶進入下一步的觸發事件,特別是一些阻止客戶前進的障礙,你更要密切關注。

為了全面瞭解客戶體驗,你需要與組織中的諸多人員和部門進行接觸

。我猜你肯定會驚訝於這麼大的涉及面,但這也正是你為客戶所創造的體驗!

對於鏈條中的每個環節,你都要了解客戶想達成何種目標,他們在此過程中是否遇到障礙,以及如何讓這一過程變得更快、更好、更便宜、更方便、更輕鬆——甚至完全消失。有了這些洞察之後,你再坦誠地評估該如何使用數字技術創造更美好、更完整的客戶體驗。

在數字化時代,要打造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

其出發點並非是技術,甚至不是產品或服務。

應當以客戶體驗為起點,最後的終點也是客戶體驗

作為消費者,我們深知這一點,因為自始至終我們都一直在啟用或棄用各種產品及服務。

收集對於整個消費鏈的洞察,深入挖掘客戶希望完成的任務,並透過行為視角來洞悉客戶,這些才是收穫洞察力的有效途徑

——這一過程甚至無需資訊科技的介入!

作者簡介:麗塔·岡瑟·麥格拉思

,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管理學教授,並在杜克企業教育學院(Duke CE)講授“構建戰略敏捷性”課程。

本內容有刪節

原文

《用數字技術重塑消費鏈》

刊登在《商業評論》2022年10月號

- End -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海量

實操案例

全球

管理精華

0~100歲企業都在看

掃碼訂閱,享

特別價

到手的客戶,為什麼又反悔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