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峰傳莊澤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非是人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段文字出自《孟子》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峰傳莊澤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非是人

原本“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句話大家一直念得好好的,不管是上學期間的背誦,還是出來社會工作後的自勉,我們絕大多數人熟記與默唸的就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然而,這兩天,有人指出現行課文中,寫著“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他本意是想指出這句話的錯別字“是”,可結果人教社相關人員出來說明,自1961年收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文章以來,歷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

這下大夥都懵了,我也是懵了,一直以來,我們絕大多數人記得的是“斯人”,非“是人”,如今看著各類教材呈現出來的文字,確實寫著“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斯人”不見了。

難道“曼德拉效應”出現了,大夥的集體記憶出錯了?儘管人教社指出教材使用的為“是人”,非“斯人”,但我還是認為這句話是“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很遺憾,“曼德拉效應”在我這裡不管用,我認為自己沒有記錯,一直以來我學到的是“斯人”,非“是人”。

如今我也不用考試了,不用去記住那些標準答案,因此,我將一直沿用“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究其原因,從文言文的語意上,“斯人”要比“是人”用得恰當。

大家知道,廣東話中的粵語與潮汕話都屬於古漢語,而我粵語(白話)和潮汕話(河洛話)都會說,而“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用這兩種方言讀起來是很通順的,但如果用“是”來讀,不管白話還是潮汕話,這句話讀起來都拗口。

這件事情來得有點突然,讓很多人開始懷疑世界了,怎麼一直記得好好的,而且還時不時會拿出來自勉的一句話,說變就變了?

這裡我們順帶了解一下,什麼是曼德拉效應?這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

事情起因是這樣:有許多人表示,在自己的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後來還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0年時仍然在世。

事實上,曼德拉是在2013年逝世的。

類似的事情,還有在《愛我中華》這首歌中,有一句歌詞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然而在大部分人的記憶裡卻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曼德拉效應”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具體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這句話,很大可能性,也是因為集體記憶出錯了。

至於為什麼集體記憶會出錯,我相信將來會有科學的解釋,在這裡大家沒必要瞎想。

對於我們出來社會工作的人,想繼續使用“斯人”就繼續使用“斯人”,而對正在上學的同學們來說,建議採用“是人”,因為考試需要一個標準的正確答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