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中科院天文學家發現大型原子氣體結構 比銀河系大20倍

原子氣體是所有星系形成的基本材料,星系的演化主要是一個從星系間介質中吸納原子氣體並將其轉化為恆星的過程。因此,觀察和研究星系內部和周圍的原子氣體對於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模型至關重要。觀測射電波段中原子氫的21釐米細結構線發射是探索原子氣體的最直接方式。

中科院天文學家發現大型原子氣體結構 比銀河系大20倍

最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徐聰研究員利用五百米口徑球面望遠鏡的(19波束接收器)對著名的緊湊型星系群“斯蒂芬五星”附近的21釐米線發射進行了深度測繪觀測,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原子氣體結構,長度約為200萬光年(約為銀河系的20倍)。

這一發現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FAST(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敏感的單碟射電望遠鏡,它的19個波束接收器是最大的L波段多波束饋電陣列,用於21釐米線觀測。FAST 19波束接收器的全面投入使用為宇宙中的原子氣體,特別是遠離星系的低密度彌散氣體打開了一扇新的視窗。

徐說:“這是迄今為止在一個星系群周圍發現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結構。觀測結果達到了每通道1σ=4。2×1016 cm-2的靈敏度(Δv=20 km s-1;角度解析度=4′),使其成為目前在此角度解析度下對原子氫21釐米線發射的最敏感觀測。

自從法國天文學家Edouard Stephan在1877年發現它以來,Stephan‘s Quintet一直在揭示與該星系中複雜的星系-銀河系和星系-星系間介質相互作用網路有關的謎題。

新的觀測結果表明,大規模的、擴散的、低密度的氣體(柱狀特性小於1018cm-2)存在於遠離星系團中心的地方,而且這些氣體很可能已經存在了大約10億年。這些觀測結果對目前的星系團形成/演化理論提出了挑戰,因為不清楚低密度的原子氣體如何能在如此長的時間尺度上經受住星系間紫外線背景的電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