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韓信:忍,是強者才具備的品質

說到漢初三傑,許多人第一反應不是左右逢源、為人滴水不漏的大漢“總管”蕭何,也不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半仙”張良,反而是那個起步艱難、結局淒涼的“兵仙”韓信。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能率領百萬兵的人,在亂世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樊噲之類的猛將易求,韓信這樣的帥才則可遇不可求。

比如,項羽明明早就遇見韓信,韓信一開始投奔的就是項梁麾下,項梁兵敗後又改投其侄項羽,如果韓信在項羽手下得到重用,哪裡還有楚漢相爭的戲碼?劉邦可能早就被霸王+兵仙的組合橫掃了。

是項羽愚蠢,不懂得識人嗎?似乎也不能這樣看,因為劉邦也未識別韓信之才,照樣冷落無視韓信,若不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哪有韓信大展拳腳的空間?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自己有真正知遇之恩的蕭何,韓信其實還是心懷柔軟,報以信任的。

其實,稍微瞭解一下韓信的人生履歷,就明白為何他待蕭何、劉邦有所不同,手握重兵時可反而未反,沒有選擇在楚漢相爭時背刺劉邦,給自己的人生埋下隱患。

無數次碰壁後,有老闆向你伸出橄欖枝,那一刻,哪怕這老闆矮挫窮,在你眼中也是天使。

韓信:忍,是強者才具備的品質

01 少年艱難,屢屢受辱

與許多秦末漢初的名人相似,韓信祖上也出過牛人,但到他這一代早已沒落。

據說,韓信的祖上是韓襄王姬倉的庶出二公子韓蟣蝨,一聽這名字就感覺不大氣,像是個在王宮裡受氣的小可憐。這位韓蟣蝨作為質子被派往楚國,後來還定居在楚國,傳下一脈,韓信正是他的後代。

不過,韓信小時候家裡早就沒有了貴族的排場,一貧如洗,只給他留下了唯一值錢的東西,一把青銅劍。

誰料就是這把劍,給韓信無端招來一場羞辱。

韓信不事生產,也不學人經商做買賣,雖然愛讀書、有些學問,但又沒能被推舉做官為吏,整一個啥都不沾,只能靠寄食別人家為生。

按今天的話說,這就是個遊手好閒、一無是處的懶漢嘛!

但韓信卻喜歡佩戴著他的長劍,峨冠博帶,打扮得像讀書人一樣,惹來了旁人的反感。

這個旁人,是街上屠夫的兒子,有一天他當街攔下韓信,罵道:“你這人長得高高大大,又喜歡帶刀劍,但卻是個懦夫,有本事你就殺了我,不敢殺我,你就從我褲襠下鑽過去。”

韓信思考再三,竟然真的鑽了屠夫少年的褲襠,滿街的人鬨堂大笑,韓信尊嚴掃地。

若干年後,當韓信功成名就回到老家,那位屠夫少年也成了一名軍士(楚中尉),很害怕這位大官找自己的麻煩,韓信卻當著軍中將士的面,說:“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韓信這話其實挺有意思,他不想殺此人,但又在言語間為自己當年“怯懦”行為挽尊:我不是沒有能力殺他,而是殺之無名,所以能忍他。

殺之無名,是指這人是無名之輩,不值得我殺?還是指當時我是無名之輩,所以不能殺人?

可能二者皆有,因為私人恩怨而殺傷人命,這隻能算是匹夫之怒、匹夫之勇。

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得明白:“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匹夫之勇,為的是個人榮辱,而缺乏全盤考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並不提倡,甚至是鄙視這種“勇”。

但在西方文化中,反而尤其熱衷,貴族之間扔個白手套就決鬥的事情時有發生,維護個人、家族名譽比什麼都重要,這不正是一種匹夫之勇?

可在蘇軾等人看來,這樣的勇上不了檯面,真正的大勇,應該是韓信這樣的,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忍是重點嗎?不是。

大勇者,忍的前提是所持甚大、其志甚遠,有目標的忍才有意義,沒有目標純粹為忍而忍,那是毫無意義的,就是怯懦。

韓信:忍,是強者才具備的品質

02 志向遠大,幾易其主

韓信並非一開始就是劉邦手下,也並非一開始就受到劉邦的重用,他是改旗易幟而來,不是劉邦最初的班底成員。

這可能也是韓信後來受到清算的原因之一,畢竟不是元老,人脈關係沒那麼深厚。

漢初三傑,除蕭何外,另外兩人都不是劉邦的老朋友,但張良為人低調謹慎,而且很早就放棄名利,雲遊四方去了,這種自保的敏銳性,絕對遠勝韓信。

韓信則沒有意識到名利、權力後的危機,或者雖然意識到但絕對放不下,最終坑了自己。

韓信對主公沒有強烈的忠誠感,最初他是投奔的項梁,很快項梁兵敗,他又轉投項梁的侄子項羽。

如果說這次改換門庭是迫於無奈,畢竟項梁已死,殘部投靠項羽是最名正言順的做法,好歹還都是姓項的。

但韓信在項羽麾下並未得到重用,只做了個郎中的小官,他所提的意見項羽沒一個採納的,眼見自己沒什麼前任,韓信立刻決定:跑!

這一跑就跑到了劉邦麾下,可更慘的是,劉邦非但沒有重用他,還差點宰了他,據說是因為韓信犯法,與他一起的另外十幾個人都已經被執行軍法了,輪到韓信時,恰好有一個叫滕公的人經過,韓信高呼救命,說漢王不應當斬壯士,滕公一看果然有點像壯士,就求情免了他一死,後來還被任命為治粟都尉,但仍然沒有引起劉邦注意,未得重用。

韓信一看,得,我還是再換個老大吧,又收拾包袱跑路。

當時楚漢相爭,漢王處於劣勢,因此手下軍士人心不齊,每天都有好幾十個大將小兵的逃跑,韓信的舉動也算隨大流。

但他這一跑,驚動了蕭何,原來蕭何是早看出韓信有能耐,一直想勸說劉邦重用,但現在人都跑了,還重用個啥?

蕭何立刻連夜追韓信,劉邦誤以為蕭何也跑了,嚇了一跳,後來才知道是誤會,但也因此對韓信另眼相看。

畢竟,蕭何是劉邦老鄉、老同事,真正的心腹,他極力推薦的人,劉邦哪怕不理解,也要重用。

從韓信幾次逃跑的情況來看,他對項羽也好、劉邦也罷,都談不上忠誠,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就是想要往上爬,想要獲得一個施展所長的舞臺,想要大放光芒、名垂青史。

這種野心,或者說大志向,使他能夠忍受之前的各種屈辱與平凡,不在意那些小事,只著眼於大志。

但凡成功者,對自己的志向都非常專注,才能從常人中脫穎而出。

韓信:忍,是強者才具備的品質

03 忍耐不是目的,勿須自討苦吃

也許有人要說,既然這些有大成功的人都是經過忍耐而來的,那普通人多吃苦、常吃苦,不也能夠成功?

這就是理解偏差了,就好比有些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吃苦的能力,而故意提供較差的生活條件,差其名曰為了磨鍊意志。

這種自討苦吃的做法則大可不必。

忍耐本身並不值得歌頌,也不需要刻意追求忍耐,有條件的情況下,自然是改變外部環境,讓自己不需要百般忍耐。

韓信是因為能忍才成為兵仙的嗎?他是因為具備了軍事才能、又有掃平亂世的志向野心,這才能夠在一輪一輪的戰鬥中獲勝。

忍耐,只是使他不至於因為一些小事而在實現大志前隕落,而不能助長他的能力。

事實上,韓信年少時與眾人格格不入,成年後又多次被上司嫌棄,成名後還因軍功太盛而成為最早被帝后收拾的幾人之一,這都與他本身的性情、處理方式不無關係。

即使放在今天,一個成天在別人家裡蹭飯,還與主人家發生矛盾的閒漢,真的是社交圈的重餑餑嗎?

相比陳平、蕭何,韓信的社交能力簡直遜透了!

韓信未成名前,也曾在南昌亭長家吃白飯,可幾個月之後,亭長夫人故意剋扣韓信的伙食和日常用品,理由是這傢伙白吃白住幾個月,一點貢獻都沒有,韓信不得已,只能離開。

即使是曾給韓信吃飯的漂母,也批評他“大丈夫不能自食”,可見這小夥子是挺不像話,雖然有大志,但也好高騖遠,條件不具備的時候就做白日夢,幻想一步登天。

世上有伯樂不假,但要被伯樂看中,也得你這匹千里馬活到伯樂跟前、入了他的眼,難道沒有千里馬待遇之前,作為普通馬兒就不活了?

韓信:忍,是強者才具備的品質

小結:

韓信一生,既是兵仙將星璀璨的一生,也是坎坷波折、起起落落的一生,學他“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忍功的同時,也應意識到與大志向相匹配的還有對自己人生清楚的規劃安排,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才是有價值的,為此而忍耐也才是值得的。

如果只是單純的忍,田間勞作的老黃牛也頗能忍,卻沒見它搖身一變成兵仙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