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社工分享」這一年,我在兩種身份中涅槃重生

序言

當譚譚姐把這篇總結髮給我,看完第一遍,便不由熱血沸騰,熱淚盈眶。我摸不清楚這是一種什麼感受,這份激動又從何而來?或許是為一名優秀的家庭教育工作者成功轉換成了一名優秀的社會工作者而祝福;或許是為在家庭教育工作和社會工作耕耘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位共同熱愛著的夥伴而欣喜;又或許是為了咱們夥伴們在如此用心用情地踐行著我們中心的使命而感動......

不得不說,依然很多人對社會工作完全不瞭解,認為那應該是國外或一線大城市錦上添花的一抹淡彩,虛無而縹緲;甚至還有人認為,社會工作是一類廉價的勞動力,沒有存在的必要價值,他們來去自由,不可重賦......

我有一個祈願——願所有看了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專業社會工作者的用心,尊重專業社會工作的價值!

——李萍

2022年11月4日

家庭教育理念在社會工作中的實踐運用

——培育社群社會組織心得體會

宜昌市西陵區慧愛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譚慧珍

前 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社群社會組織的培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一年以來,我從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轉換成了一名專職社會工作者,從長期主要為家長、企業職工以及需要心理求助的人提供講座、培訓和諮詢等服務,轉換到綜融的社會工作,這對於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特別是對於社群社會組織幾乎沒有太多的接觸和了解。在培育社群社會組織過程中,我所運用的方法和技巧大多來源於我多年來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的學習和對社會工作的實踐瞭解,竟然還頗有成效。今年我在完成其他專案的同時,共培育了3支社群社會組織,現將我培育這三支隊伍的心得和體會做一個簡要分享。

一、我理解的“培育社群社會組織”

只要知道一點點家庭教育知識的人都知曉,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髮展受三大環境的影響:家庭、學校和社會。其中家庭佔比70%,對個人成長髮展的影響極其重要,取決於家庭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和日常的互動模式。反觀組織其實很是相似。站在家庭教育的維度來看,社群就是家庭,社群社會組織就好比一個成長的”孩子”,我們社會組織就相當於學校和社會。社群社會組織是否有效地發揮作用,是否順利的成長髮展與他所在的社群(家庭)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阿德勒說過:“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價值感來自於被肯定(我是有貢獻的,我是有用的,我是有責任感的),歸屬感來自被愛(我是值得被愛的),只有讓愛與責任並存,孩子才能活出自我,綻放自我的生命力狀態,為家庭和社會所用。就能更大限度地發揮所長,為社會和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社群社會組織也是如此,社群(家庭)環境對於他們的發展影響也是很重要的。

近一年的落地社群實踐證明,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運用在培育社群社會組織中是可行有效的。

東山花園社群“紅小二”幫幫團和肖家崗社群“逸心零距”志願服務隊就是很典型的案例,他們都在短短不到三月的時間內可以獨立行走,獨當一面,能夠自動自覺的參與社群治理,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和融入,引導居民關注社群的共性問題等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除了社群骨幹發揮的效能外,更重要的是(家庭)社群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力量。社群活動他們共同策劃,共同參與。遇到問題困惑他們共同商量溝通,共同解決。到現在我的耳邊還縈繞著東山花園李書記說的話:“‘紅小二’幫幫團,你們就放手幹,遇到問題隨時找我,我們一定大力支援”。與此同時還委託社群楊主任融入這支團隊,做好紅小二的上傳下達的工作。作為“孩子”(社群社會組織)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潛力被大大的激發,能不自燃嗎?

肖家崗社群周書記從“逸心零距”團隊前期工作的骨幹挖掘到團隊的組建再到成立,直至到每一次的活動,用她的話說再忙也要參與,再忙也要賦予他們信心和力量。因為她深知作為社群大家庭的大家長,她在,主心骨就在。她在,哪怕什麼也不說,至少可以代表社群(家庭)很重視這支組織。作為孩子(社群社會組織)無時無刻都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存在,孩子(社群社會組織)能不懂事嗎?五社聯動中家庭(社群)永遠是主體,有了社群的支援和鼓勵,作為一家專業的社會組織在社群培育社群社會組織就得心應手,相當於與社群共同託舉著孩子(社群社會組織)的成長。這雙下的力量推動著孩子不斷地前行邁步。孩子在家庭(社群)的滋養下,在學校(專業社會組織)的引導下,真正做到我們一家人手牽著手,共同慢慢長大直到發展壯大。

二、我眼中的社群

作為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和心理諮詢師,我眼中的社群就好比是一個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徵,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優勢和劣勢,也有著不一樣的需求。如果單純的用書本知識或者按部就班自認為的方法和技巧來引導“孩子”們成長,就不符合“孩子”的成長髮展規律,這樣不僅幫助不了”孩子”,反而會束縛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所以瞭解認識“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社群需求調研)。不僅瞭解“孩子”的“身體”狀況:比如有多大?多重?佔比等等。還要了解“孩子”的內在心理需求,比如希望“孩子”發展成什麼模樣?當下有哪些特點阻礙了“孩子”的成長等等。要針對全面瞭解的“孩子”狀況再來做一些具體的分析。

我所服務的三個“孩子”(社群)真心不一樣,肖家崗社群屬於老舊雜居社群,老齡化偏重,以前居民大多屬於葛洲壩企業所管轄。社群內幾乎沒有成型的志願資源,鄰里之間很少互動,與社群的融入粘度不是很高,更談不上主動參與社群活動和參與社群治理了;東山花園社群就比較富有,擁有6支文體團隊,而且黨員力量強大,雖然比較老齡化,但是經濟基礎還比較優越,畢竟之前號稱“東山花園”為宜居之地,居民與社群的融入粘度比較高。廖家灣社群又不一樣,一個比較年輕化的小區型社群。居民大多是正在單位上班的年輕人,參與社群志願活動基本在非週末是無法參與的。社群內擁有一支文藝團隊可以利用和挖掘。

針對三個原生家庭不一樣的孩子(社群),當然需求也不一樣。針對不同的需求,策劃不一樣的方案和計劃。這個階段,關係的建立是基礎。家庭教育有這樣一個理念“先關係再教育,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這個理念同樣適用於社會工作,在社群培育社群社會組織也是如此,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贏得“孩子”的信任關係。與他們充分地做好連線,認真積極傾聽他們對社群社會組織現階段的渴求以及培育的目標和方向,有了達成一致的目標和方向,後面就是如何到達終點的過程。

三、我和您們攜手長大

在培育社群社會組織的過程中,真的就像是養育一個孩子慢慢長大獨立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階段所需要的心理營養和主要任務也有所不同,期間如果錯過任何一個階段,“孩子”(社群社會組織)在成長的過程中就不完整,就好比一棟房子的地基打的不牢,隨時都有倒塌的風險。

在團隊成立的初始階段主要任務是團隊的相互磨合相,制定團隊章程,引導他們明確自身的責任,學會理解家庭(社群)的不容易,透過活動或小遊戲帶導他們感受團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做到揚長避短、求同存異,接納他人的不完美。

志願團隊的中期階段人與人之間已經在慢慢融入共事了,親切感日益加深,彼此之間能夠合作,但是也會發生一些分歧。這個時候就要專注於問題的解決方案,先關注孩子(社群社會組織)的心情,再關注事情。運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引導他們自己找出解決方案。始終相信孩子(社群社會組織)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切記講道理,因為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經歷了幾個階段,“孩子”也在不斷慢慢長大,有了一定的技能,學到了一些參與社群共治的方法和技巧。最後就是逐步放手的階段。這裡的放手不是放棄,而是給予孩子(社群社會組織)自由選擇的權力,賦予他們信任的力量讓他們大膽的參與社群的活動策劃和社群的日常事務,用他們的力量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達成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家庭(社群)氛圍。

直至目前,三個孩子(社群社會組織)“紅小二”已經能夠獨立了,“零距”團隊由於成立較晚,已經在慢慢發揮作用,只是缺少一點點力量,他們的家長(社群)非常理解接納他們,畢竟他們還很小,需要時間的磨礪,我充分相信“零距”團隊一定會壯大起來。廖家灣社群的“福滿家園”團隊也許在成長過程中走了一段彎路,還好,一切的發生都有利於事務的發展,錯誤是成長的好機會。抓住這次好機會,總結經驗和教訓,相信不久的將來“福滿家園”團隊會結出累累碩果。

四、我的一點點反思

近一年來,社群的活動基本是我們主動發起、主動組織,一旦我們的組織離開,這些“孩子”(社群社會組織)還能夠自動自發的參與到社群的方方面面,不依賴於社群的要求,那麼這支組織就具備了內在動力,這支社群社會組織的力量和服務才能延續。所以提升社群社會組織的內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在為社群服務時,作為一名社工,度的掌控也很重要,時而要把自己當成社群的“主人”引導社群社會組織發揮自己所長,把社群的長期發展放在心上,鞭策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但是又不能太過,不然社群社會組織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所以有時候我又要做社群的“外人”跳出社群看社群,用更寬更高的視角看社群,儘量調動孩子(社群社會組織)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激發他們的主動積極性和熱情,這一點就要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鍛鍊孩子(社群社會組織)擁有自身的技能和適應社群發展的內在動力,整個社群才會充滿活力和希望。

在培育社群社會組織的過程中,我們的角色也在不斷地轉換:教育者、協調者、管理者、使能者。每走一步都有一步的精彩。看著他們一步步的成長變化,真的像是看見一個嬰兒慢慢從咿咿呀呀學說話到慢慢學走路直至獨立長大的過程。這個過程旁人若是不經歷真心體會不到這個過程的真諦。所有經歷過的不理解、經歷過的種種磕磕絆絆,而最終在團隊力量的驅使下,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慕然回首,看看曾經走過的路,看看曾經與自己相處的孩子們(社群社會組織),自己也成長了一大步。

尾 聲

如今的我,已經蛻變成一名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運用我所學到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知識幫助到更多的社群,更多的人。偶爾翻書看到了“社群漫步”的字樣,“社群漫步”是瞭解熟悉社群的好方法,是與社群居民共同去了解社群的人文地產景,而這一點也是我做的不夠好的地方,要想真正幫助到社群的發展,就要“漫步社群”。好吧,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經由我“漫步”的社群都會因為我的服務開出緋紅的花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