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2022年年初,湖南株洲一男子嫖娼致死的新聞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新聞一出,網友們都非常吃驚:到底玩得多過火才會致死?細看新聞才得知,原來這名男子是在嫖娼被發現後自己跳樓自殺的。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當時民警已經摸進了嫖娼據點,

在他們敲門時,這名男子知道自己已經無處躲藏,情急之下他選擇跳窗逃跑。

但是他們正處於酒店的八樓,從窗戶跳下去後,男子被送往醫院,結果搶救無效死亡。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很多人都感覺無法理解,難道這個人覺得嫖娼的後果比死亡還要嚴重嗎?為什麼要採取這樣極端的手段來逃避呢?無獨有偶,湖南長沙一男子因為嫖娼被抓,使出了渾身解數想讓民警替他隱瞞。

他一會說妻子懷孕了,一會又說自己的妻子非常漂亮,如果被妻子知道自己嫖娼的事情,那麼後果會非常嚴重。

雖然這名男子一直要求隱瞞妻子,但是在整個過程中,他都表現得非常淡定,好像嫖娼只不過是一件和吃飯喝水一樣平常的事情。

男子這樣的態度實在令人作嘔。既然知道後果嚴重,當初為什麼還要冒險嫖娼?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而且,

孕期嫖娼更是無法讓人接受的事情,在妻子懷胎十月忍受生育之苦時,丈夫卻和別的女人發生關係,這種事簡直令人無法直視。

透過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男人知道嫖娼是不對的,也知道嫖娼的後果很嚴重,不僅會危害到家庭幸福,還會在親人和鄰居面前丟盡顏面。那麼,為什麼還是有很多男人會去嫖娼呢?這背後隱藏的心理是什麼?

首先,嫖娼在我國肯定是一件違法的事情。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每一個人都肩負著遵守法律的責任。任何違法行為都是對國家法律法規的挑釁。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男人不惜違背道德、違反法律去嫖娼,體現出的一種醜惡的人性——貪慾。

人的慾望都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個體不能對自身的慾望進行控制,就會被慾望所驅使。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也就是說

,一個人在學會知足後,才能獲得真正的富足,否則這個人永遠都會在追逐慾望的路上,有時還會惹來殺身之禍。

我國婚姻法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度。男人擁有一個女人,與之攜手,共度餘生,這本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但是很多男人偏偏不知足,有機會和有能力的時候,他們內心的貪慾就開始作祟。

他們知道嫖娼是違法的,但是由於控制不了下半身的慾望,就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藉口,儘管這些藉口和理由在別人看來十分可笑。

弗洛伊德認為,這種行為屬於心理防禦機制中的“合理化”。

也就是說,男人們無法同時承受嫖娼帶來的內疚感和罪惡感,但是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

當他們的嫖娼行為被發現後,他們就會提出很多借口和理由來美化自己的行為,從而使之變得合理化。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比如,有些男人認為,嫖娼只是一種發洩生理慾望的行為,妻子應該給予理解。還有的男人認為女人根本不懂男人。總之,男人為了逃避責任可以找出各種可笑的理由。

其次,很多男人嫖娼都是出於一種獵奇的心態。好奇是人類的天性,人類會不自覺地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或是事物感到好奇。有的獵奇心理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但是類似於嫖娼這種獵奇心理則是不可取的。

獵奇心理的本質其實也是一種慾望,而人之所以和其他動物區別開來正是因為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慾望,人具有羞恥心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動物是不具備這種心理的,它們隨意地更換配偶,隨意地在野外交配。

最後,對於男性來說,不管是嫖娼還是出軌所造成的損失都比女性要低很多。在中國古代,偷情的女性下場都非常慘烈。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三姨太因為偷情直接被下人拉到閣樓裡處死。

反觀男性,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人們也對這種行為非常寬容。

社會普遍認為,男性的嫖娼行為是很正常的,他們只需接受一些輕微的道德譴責。

而且,人們還會為男性嫖娼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在相同的情況下,女性卻要被公開進行“蕩婦羞辱”。

男子嫖娼被發現,慌不擇路跳樓身亡:“色”字頭上不止一把刀

男性嫖娼不是某個個體的特殊行為,它是一種群體性的行為,具有一定規模。日本女性學研究者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一書中說道,這種男性共同嫖娼的行為實際上就是把女性當成祭品。

當前社會仍然是一個父權社會,在男性擁有特權的社會中,嫖娼自然而然會被某些男性美化成正常行為。

如果社會對這種行為不那麼寬容,男性嫖娼需要承擔嚴重的法律責任,那麼,嫖娼這種現象自然而然就會減少。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