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漫談修行

寫在文首:此文是我近期研讀陽明心學和部分其他書籍時的讀書筆記摘要和心得體會,不能稱其為文章,僅做記錄和梳理之用。

何謂修行

修行,顧名思義就是修正自己思想品行中的偏差之處。

漫談修行

修行修的是什麼呢?我們常說是修心,可是此心是何心呢?比較普遍的認知是把此心看作內心,修行就是把內心變得強大。

每個人本自具足,內心深處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那麼,修行的目的是讓內心變得強大(由外而內),還是讓內心本來的力量展現出來呢?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修行路徑!

毫無疑問,

修行就是讓它以本然的狀態出現在自己的生活當中,這才是修行的真正價值,這也就是陽明先生的致良知。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更準確地說,

“覺+修”乃修行正道,內在覺悟、醒覺為主,外部修行為輔。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狀態,是一種大喜悅、大自在的狀態。

漫談修行

漫談修行

漫談修行

我是誰

絕大多數人平常認定的這個由姓名、性別、職業、身份、社會地位、經濟狀況、人際關係、體貌特徵、性格、DNA、感覺知覺、情緒慾望、思想觀念等組合而成的“我”,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佛陀所說的“眾緣和合”的“假我”。

一旦眾緣變化或離散,自我就隨之改變了,因而不常在(而非不存在)。

研究表明,對於在貧困線以上、佔總人口80%以上的人來說,他們的幸福、快樂與自我滿足感,通常與收入水平、社會地位等等無關。

我=真我+假我

漫談修行

“真我”就像是一個演員本人,“假我”就是其所扮演的角色。一個演員既要入乎其內,把自己當成那個角色,又要出乎其外,時刻謹記自己是在演戲。只有把握好這個分寸,才稱得上是優秀的演員,切莫“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臉了”。

作為一個凡人,“我”有很多欲望,七情六慾,貪嗔痴念,這就是本來的我,不去對抗,不去執著,允許一切的存在(包括自己的七情六慾);同時,也知道這不是全部的我,我還有神性的一面

(詳見另一篇文章

《漫談人類這一種動物》

)。

作為一個立著的人,絕不能讓自己淪落到全然被物質慾望和感官享受所支配,而要讓神性的一面不斷散發出更大的光輝。

漫談修行

心靈密室,成大事者的獨門秘籍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靈脩行,是所有普通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以前,人們的生活目標是“追求人的完美”,可到了今天,現代人則一味“追求物的完美”,結果就把自己變成了物,把生命變成了財物的附屬品,於是“存在”(to be)就被“佔有”(to have)所支配了。

存在主義有一句話叫“擁有就是被擁有”,你佔有了物,但卻把自己失去了。

漫談修行

如何避免讓自己越來越“物化”,讓自己迴歸到自己呢?其中一個極其重要且有效的辦法就是打造自己的心靈密室!

只有懂得為自己打造一個心靈密室,並且時不時進去住一陣子的人,才能做到“清明在躬,則志氣如神 ”。

漫談修行

那麼,如何打造“心靈密室”呢?

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暫時拋開生活中的所有羈絆和牽掛,進入自己的內心,真誠面對那個被現實遺忘已久的內在自我。

然後,

做一些跟心靈有關的事物,比如靜坐、禪修,聽一些感動心靈的音樂,看一些啟迪人心的影片,閱讀智者哲人寫的書,嘗試著培養並加深自己對文學、藝術、美學、哲學、心理學、宗教等人文領域和精神事物的興趣和感悟力。

久而久之,你就能給自己打造一個沒有實用性、沒有功利性的平靜而豐富的內在世界,從而再造一個嶄新的自我,重建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漫談修行

喬布斯,從19歲起就擁有了自己的“心靈密室”——一個由東方精神、佛教禪宗、禪修冥想、直覺體悟編制而成的超越外部環境的精神世界。

喬大神說:“如果你願意跋山涉水去見一個導師的話,往往你的身邊就會出現一位。”

真正的心靈密室,並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或處所,而是一種超越流俗的心態和境界。

另外,一個修行人如果暫時選擇了背對人群和社會的姿態,那並不等於他在逃避和厭離,而是意味著他將以另一種方式重建自己與人群和社會的關係。

漫談修行

修行時,有一種境界令人神往,即忘我之境,那是一種心流的狀態——不知今夕是何年,不知此地是何鄉,不知日薄西山倦鳥歸巢,亦不知東方既白殘月漸隱,忘卻了一切人間紛擾,也忘卻了所有塵緣俗念……

動心VS不動心

“世人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陽明先生如是說。

所謂動心,是指一個人因外在遭遇而產生了負面情緒,然後又讓這種情緒左右了心態。

不動心,就是一個人無論面對何種際遇,都能保持內心的淡定,永遠做自己心靈的主人和情緒的主宰者。

漫談修行

禪宗二祖慧可禪師發現“覓心了不可得”,導致我們動心的是心中的各種妄念,而這些妄念只是蔽日的浮雲,雖然浮雲會暫時遮蔽自性的陽光,但自性一直在那裡,從來沒有消失過,反而是那些不安和妄念的浮雲,本來就是飄忽來去,了不可得的東西,並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你若把它執為實有,它便強大,令你痛苦;你一旦照破它的虛妄,它便會消散無蹤,既然如此,人又何必自尋煩惱呢?

美國心理學家兼整形醫生馬爾茨說,

保持內心強大的秘訣就是——把事實和看法分開

。他還說:

要想有效控制心理,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就必須把事實與看法,真實情況與放大的障礙分離開,然後把我們的反應和行動,牢固的建立在事實本身,而不是自己或他人的看法之上。

漫談修行

動心不可怕。

先覺察到自己動心了,然後允許它的存在(因為那就是你);最後用馬爾茨的方法,把事實和看法分開,再結合自己的目標來看,很多不必要的動心就自動消失了。

漫談修行

開悟

這是一種全然歸零的狀態——離言絕代,能所雙亡,開口即錯,動念即乖。

這是通天路,也是無門關——劍刃上行,冰凌上走,不涉階梯,懸崖撒手!

問世間“道”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一、 悉達多

悉達多悟道:

諸行無常

(世間所有現象都是生滅變化的,沒有恆常的本質),

諸法無我

(世間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沒有獨立的實體),

涅槃寂靜

(覺知無常無我的道理,找到眾苦的根源,然後透過正確的修行,就能在生生滅滅,流轉變遷的當下,契入不生不滅,寂然常照的解脫境界)。

注:悉達多因其悟道,被稱為佛陀——一個覺悟的人。

漫談修行

二、 王陽明

天地我心,一片光明。

“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所謂聖人之道,就是人的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方法和過程。而聖人,就是潛能充分發揮,人格臻於完善的人。

所謂吾性自足,是說我的心性之中具備一切成為聖人的潛能或“聖性”。

漫談修行

陽明先生教我們擦亮心的鏡子,洗去“好利、好名、好色”等物慾的汙垢,讓內在於心的天理顯露。如此,你的人生便有了主宰,然後,你就能像那些平民英雄一樣,敢於在這個浮躁喧囂的世界上,傾聽內心的聲音,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標、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做真正的自己,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從此,你不但具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還能擁有把“真理化為實踐”的勇氣,即“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漫談修行

這才是內心強大的真正秘密。

彭鵬 整理於2022年10月19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