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殘忍的“俄羅斯輪盤賭”贏了活著輸了致命

在眾多的賭博遊戲中,“俄羅斯輪盤賭”絕對是最殘忍的一種,在這樣一場“遊戲”中,賭的並不是財富而是性命,一旦賭輸直接爆頭致死。猶記得在許多電影橋段中,一些黑幫或者戰爭組織都會安排一次俄羅斯輪盤賭,看得人很緊張,幾乎拉動劇情走向高潮。

殘忍的“俄羅斯輪盤賭”贏了活著輸了致命

劇照來自《萬里歸途》

其實早期輪盤賭真的就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賭場遊戲而已,並不涉及到性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輪盤賭是起源於法國的一種遊戲,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更多歷史,輪盤賭令人著迷了300年,它的起源已經無法考證了。有記載說古羅馬人曾經玩過同樣的遊戲,現代的輪盤是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出現的。

輪盤賭的雛形與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布萊瑟·帕斯卡有著很大關係,布萊瑟·帕斯卡對於世界的最大貢獻在於他對世界早期機率論發展的影響,這源於他與大數學家費馬在通訊中討論賭金分配問題。當然,還有他發明了著名的輪盤賭遊戲的雛形,據說是他研究永動機原理時得到啟發而設計的。

歷史上有不少科學家都曾希望製造出一臺不消耗任何能量的永動機,布萊瑟·帕斯卡便是其中一位,同所有科學家一樣,他沒有研製出永動機,但卻創造了讓全世界賭徒都為之興奮的輪盤機。

1720年,輪盤賭博機出現了,叫“Roly-poly”。當時輪盤形狀與現代的輪盤已經相差無幾了,人們在一個轉動的木盤上,放置一個小球,木盤上畫著各種數字,小球隨著木盤轉動,最後停靠在某個數字上。當然這種機器的出現就是專門為賭博而服務的,由於輪盤賭的勝負全憑運氣,有時轉動賭博木盤的人還會做點兒手腳,因此在當時的法國,這種遊戲被明令禁止。

18世紀出現在巴黎的輪盤跟現代輪盤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它由一個白色的圓球、一個鍋形轉盤組成,轉盤上面的數字從1至36由紅黑兩色相隔而成,還有一張與輪盤結成一體的用於下注的賭檯,賭檯上面標明瞭和輪盤裡數碼相對應的碼位。

殘忍的“俄羅斯輪盤賭”贏了活著輸了致命

愛德華·蒙克《在蒙特卡洛的輪盤賭桌上》(1892)

起源於法國的輪盤最初只有25個號碼,包括數字0,被稱為法式輪盤。自從這種遊戲從法國流傳出去之後,遊戲規則多次被改動。其中有一段關於輪盤的故事。在法國有一個賭技高超的職業賭徒名叫路易斯·伯蘭斯,他對輪盤賭博極為精通,後來他對輪盤作了一些改動,將原先的25個號碼增加至36個號碼,並加上了0。伯蘭斯這樣做就是為了增加莊家的優勢,而降低玩家的勝率。在《聖經》中,數字666被視為魔鬼和野獸的符號。而由伯蘭斯改動後的輪盤,從1至36加起來的總和剛好是通的人,同時輪盤遊戲也被稱為與魔鬼的博奔。

1856年,摩納哥親王查爾三世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在市區北邊開設了第一家賭場,還專門聘請伯蘭斯參與輪盤的設計與管理工作,由伯蘭斯改進的輪盤遊戲很快就受到了眾多賭客的歡迎。今天的蒙特卡洛賭場仍以輪盤為主,現在雖加入其他賭具,但輪盤仍是那裡最受人歡迎的遊戲。

輪盤受歡迎的理由之一,就是賭客會有較多的獲勝機會。蒙特卡洛賭場的輪盤和其他賭場裡的輪盤稍有不同:這裡的輪盤賭只有一個0(莊家統吃),而其他地方則有兩個0。蒙特卡洛賭場現有輪盤賭18桌,每個輪盤上有37孔(36個數字加上0),可容納小象牙球落入。賭客們可以在任何一個號碼上下注,如果勝出,就可以贏走其他玩家的賭資。輪盤賭也可以賭單數或雙數,紅格或黑格(輪盤上孔的顏色是紅黑相間的),這種玩法獲勝的機會是1:1,相對來乘輪盤剛說比較簡單。0點的顏色是綠的,要是出了這個數,莊家除了賠系在0字上的賭注外,其他臺上各門統吃。單隻這個0點便會給莊家帶來2。7%的獲勝機會,雖然不多,但已足夠維持賭場的開支了。

由於輪盤賭博在當時的法國是被禁止的,一些法國人把這個遊戲帶到了美洲。當輪盤被傳至美國後,美國人在伯蘭斯輪盤的基礎上又作了改動,在輪盤上加上00號。美國輪盤上的雙0使得莊家的優勢大大加強了。因此,美國賭場來自輪盤賭的利潤只有5%,而歐洲賭場由輪盤帶來的利潤可高達50%。

殘忍的“俄羅斯輪盤賭”贏了活著輸了致命

19世紀,輪盤賭是社交場所的一種公開遊戲,紳士淑女多有所好

不同於美國的改編,輪盤賭於17世紀傳入俄羅斯宮廷後,立即成為當時社交場所的一種公開賭戲,受到了許多紳士老爺、名媛淑女的喜愛。後來,輪盤又傳入民間,在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風行開來,世人稱為俄羅斯輪盤。輪盤傳入俄羅斯後,俄羅斯海員根據這一原理髮明瞭更為殘忍的賭博遊戲與其他使用撲克、殷子等賭具的賭博不同的是,這種完全變了樣的俄羅斯輪盤賭的賭具並不是轉動的輪盤,而是左輪手槍,用於下注的也不是錢,而是生命。

目前尚不清楚到底是誰把普通的輪盤賭改編成了賭命的了俄羅斯輪盤賭,但它的首次亮相是在1937年瑞士作家喬治·蘇德茲的短篇小說裡。因此有人認為,這個“殘酷”的遊戲就是蘇德茲發明的。但蘇德茲在小說中聲稱該遊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士兵在羅馬尼亞時的“消遣手段”。然而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也提到過,他曾在青年時期玩過這個遊戲,如果格林先生沒有記錯,那這就發生在蘇德茲寫小說之前。

也有人說這個遊戲是從俄羅斯海員開始流行起來的。左輪手槍被髮明以後,無聊的俄羅斯海員在左輪手槍六個彈槽內只裝上一發子彈,然後任意旋轉轉輪之後,關上轉輪。遊戲的參加者輪流用手槍對著自己的頭,扣動扳機;中槍的當然自動退出,怯場的也為輸,只有堅持到最後的才是贏家。旁觀的賭博者,則對參加者的性命下賭注。

這種遊戲據說最早可以追溯到1853~1858年的克里木戰爭時期,真正流行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白天打了敗仗的沙俄軍官和士兵到了夜裡便借酒澆愁,於是這種玩命遊戲便成了最好的“助興節目”。遊戲的參加者中,中槍的當然是自動退出,怯場的也為輸,堅持到最後的就是勝者。旁觀的賭博者,則對參加者的性命壓賭注。雖然賭博的標的是人的性命,屢屢有人慘死槍下,但這種驚險刺激的遊戲卻在俄羅斯越來越流行,就被稱為“俄羅斯輪盤賭”。

讓這個遊戲徹底在全世界被認識的,則是一部電影。《獵鹿人》是美國第一部反映越戰的重要電影。它拍攝於1977年,於1978年上映時,越戰似乎還是美國人不願觸及的內容,在電影中,北越士兵被描繪成嗜血的怪獸,殘忍折磨被捕獲的美國戰俘,強迫他們進行“俄羅斯輪盤賭”遊戲。而影片的高潮就是出現在三位男主角被俘後,看守他們的越軍逼迫他們進行“俄羅斯輪盤賭”——將一顆子彈隨機裝進左輪手槍6個彈膛中的任意一個,任意旋轉轉輪之後,關上轉輪。然後輪流把手槍對著自己的頭,扣動扳機,要麼腦袋開花,要麼虛驚一場。這驚心動魄而又慘無人道的場面讓人看完後仍舊心有佘悸,隨著電影的熱映,“俄羅斯輪盤賭”這個殘忍的遊戲也深深印在了觀眾的腦海中。

殘忍的“俄羅斯輪盤賭”贏了活著輸了致命

截圖來自電影《獵鹿人》

實際上,“俄羅斯輪盤賭”就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案例:懦夫博弈。

懦夫博弈又稱為膽小鬼遊戲,它可以簡單地描述為兩個爭強好勝的人,為了制服對方,玩起了一種危險遊戲,在“俄羅斯輪盤賭”中,正是因為誰也不願做“膽小鬼”,很多人做了槍下之鬼。

1954年,藍調明星約翰尼·埃斯在玩這個遊戲時不幸身亡;1975年,芬蘭魔術師艾莫·萊卡斯在臺上不小心“開槍自盡”;《獵鹿人》上映的1978年,美國芝加哥搖滾樂隊的首席歌手特里·卡什在表演這種遊戲時,被子彈奪去性命。在扣動扳機之前,他嘴裡還在不停地念叨著“沒事沒事,這一發沒有子彈”;2012年,極限籃球球員迪昂·麥斯在加利福尼亞的俄羅斯輪盤賭中“自殺”。

這種遊戲現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是屬於違法的,比賽中死去的人也會被判定為自殺,包括為此“冠名”的俄羅斯,對此都是嚴格禁止的。雖然為了“勇敢者”之名賭上性命者不計其數,但這個遊戲給人留下的並不是誰更勇敢,反而是一種殘忍,對參與者個人心理的折磨。

參考資料:《賭博的歷史》朱蕾;《博弈論的詭計全集》青影;《世界反戰電影研究》邵瑜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