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2022年淺讀《悠悠歲月》:喚醒了90後的我很多的記憶

2022年淺讀《悠悠歲月》:喚醒了90後的我很多的記憶

文 圖 / 芳 醬

導讀

八十多歲的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著的這本《悠悠歲月》,我花了一週的時間,終於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來聊一聊我的真實感受吧。

我為什麼會第一時間入手這本書來看呢?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她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很好奇這本書的內容,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都非同一般。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對這本書的作者的景仰。安妮·埃爾諾,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她筆耕不輟,能在這個高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令人心生敬畏,並且深受鼓舞。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聽說她創造了“無人稱自傳”、用舊照片來反映時代變遷的新的創作手法。這一點強烈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這是一種怎樣的新奇寫作手法呢?

作為無名之輩的我們這些小小寫作者而言,拜讀大佬的作品,無非就是想從中吸取他們的人生或寫作經驗,獲取精神價值或者情感共鳴等等。

不管是哪種原因、哪種目的開啟的閱讀,每一次都是一場奇妙的探索之旅。

2022年淺讀《悠悠歲月》:喚醒了90後的我很多的記憶

攝影|芳醬

01。記憶的引子

全書二百一十三頁,才十三萬多字,按道理來說閱讀起來不難,但實際閱讀起來比較吃力,有些“事件”的敘述,我們只能看懂單純的文字。

因為她是以法國為大背景寫的,對於我們這樣的對法國瞭解甚少的人來說,她的內容涵蓋面越廣,我們的黑洞就越大。

但是我閱讀的時候,並沒有去糾結她的時代背景,而是隻攝取對我有用的內容,或是我感興趣的文字表達方式。

比如這句:

真實的或者虛構的印象,直至在睡夢裡都連續不斷的印象

讓我想起曾經自己反覆做的那個夢。好像給了我某種暗示,但是我至今也沒有找到某種關聯,但它連續不斷地出現在我夢裡。

還有這句:

記憶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它使死者與活人、真實的與虛構的人、夢幻與歷史相互對應

就讓我產生了某種共鳴。想起了我總是在無意中想起那棟古舊的老房子,想起柴火飯,想起那個傴僂的背影。

記憶或許會出現中斷,但永遠不會停止的,那些逝去的親人的相關聯的斷斷續續的記憶會永遠在我們的腦海裡浮現。

人們說時代對每個人是不一樣的。

九零後的我,記憶裡還會有插秧、割稻穀、採豬草等農村生活的記憶。那種被鐮刀割傷手指的痛感,現在回憶起來,依舊那麼真實。

我還會想起我的母親,她用她那小小的身軀,揹著沉重的老式的殺蟲器,在長得比她身高還高的禾苗稻田裡殺蟲。

而零零後的孩子們,大部分都沒有這樣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記憶了。他們的記憶或許都將被網路、電子遊戲、直播、影片等填滿吧。

這些都是我在閱讀的時候,腦海裡出現的一些屬於我自己的和我自己的祖國的時代記憶。

作者安妮·埃爾諾的記憶成了我的記憶的引子。

我撇開了書中作者的時代記憶,或者說,我是跳脫出她的那些對我而言陌生的時代記憶,沉迷於尋找我自己的記憶,同時也在尋找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時代記憶。

從某種層面來說,這也是閱讀此書的意義所在。

2022年淺讀《悠悠歲月》:喚醒了90後的我很多的記憶

02。記憶的責任

我並不想故作高深地說自己看懂了書中所有的內容,而去誇讚這本書如何如何好。我不會輕易去評論一本書的好壞。

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思考力作,經過了他的幾番思索和推敲而誕生。

同樣,獲得諾爾貝文學獎作品的書籍,對於我們這樣才疏學淺的讀者來說,自然是“高深莫測”。

但是,無論是誰的評價,都不會影響我們的閱讀興趣。千人千面,我們在自己的閱讀世界裡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思考方式去理解和欣賞書中的有趣或無趣,不失為樂趣。

幾年後,我們再來讀同一本書,感受都會不一樣,更何況是不同的人呢?

這樣獨有的體驗感,是無人可替代的,亦不必人云亦云。我們只需要保持自己的清醒的判斷和覺知力。

在個人的生活程序裡,歷史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是根據日子的不同而感到幸福或者不幸福。

這是一種看似非常狹隘的自我主義,但客觀來說,我們普羅大眾確實只是根據日子的不同來感受當下的喜怒哀樂。

我們在回顧歷史的時候,或驚歎,或感慨,或悲慼,或振奮。而在當下,我們感知到的是外界的氣溫、體內的溫度、耳邊的聲音以及眼前的事物。

但我們又不能忘記歷史,我們要在時代的洪流中,保住那些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記住那些輝煌的時刻,也要銘記那些痛心的時刻。

比如建軍節,建黨節;又比如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

我們銘記歷史,是為了緬懷先烈;銘記歷史,是為了記住教訓;銘記歷史,是要警醒我們:吾輩當自強。

就像作者說的:

記憶的責任,這是一種公民的義務,一種良心公正的標誌,一種新的愛國主義。

2022年淺讀《悠悠歲月》:喚醒了90後的我很多的記憶

03。寫作的記憶

誠然如作者所說,“思考、說話、寫作、工作,不一樣的存在:我們覺得什麼都嘗試一下不會有任何損失。”

我也因此句意識到,我讀完一本書,寫下一些文字,嘗試著做某件事情,亦不會有任何損失。但如果不去做,損失的風險或許會更大。

在當今網路時代,很流行的一句話是“網路是有記憶的。”

這種記憶,同樣千人千面。但有一點不變的是,任何不符合社會價值觀、不符合道德規範的東西,終將會受到排斥、譴責和糾正。

沒有難以描述的、透過有靈感的咒語突然出現的世界,她也從來都只在她的語言、所有人的語言裡寫作,這是她打算用來對反抗她的一切施加影響的唯一工具。於是要寫的作品就代表著一種鬥爭工具。她沒有放棄這種雄心。

看得出來,作者在很“用力”地寫作。她要使她的創作代表某種鬥爭工具。她的寫作是有雄心的。

她透過寫作來使未來的缺失寫成文字,開始寫這本現在還只是草稿和許多筆記的書,它複製了她二十多年來的生活,應該同時覆蓋一個越來越長的期限。

這就是“寫作的記憶”。她可以將她二十多年甚至更長的記憶用文字串連起來。未來還有更多的讀者將讀到她的記憶,然後引領著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

就像書中結尾寫的那句一樣:

挽回我們將永遠不再存在的時代裡的某些東西。

我們作為普通的寫作者,或許不能創作出這麼高尚的價值,但至少,也可以用文字,鎖住屬於我們的記憶,不被與我們有關聯的人遺忘,也不被我們自己遺忘。

寫作,是我們的超強記憶。

2022年淺讀《悠悠歲月》:喚醒了90後的我很多的記憶

攝影|芳醬

在這悠悠歲月裡,希望我們都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關於自己的和整個時代的,狹隘的或高尚的。

所有的印象會消失。

但記憶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點個

“在贊”

,讓我們的記憶在此刻產生某種奇妙的關聯。

2022年淺讀《悠悠歲月》:喚醒了90後的我很多的記憶

作者介紹

芳醬,90後寫作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湖南省網路作家協會會員。曾從事日語翻譯多年,現漢語言文學在讀。在最深的夜寫最真的文字。

我願成為你的小眾歡喜,也願所有同頻的小夥伴,都能在這裡遇見,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