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葉婷事件”不復雜,請人吃飯惹的禍,複雜的是巧用人心惡用民意

這幾天“葉婷為父申冤”的事件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的。

起初並沒有太在意,做為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家裡主要親屬還都在農村的人來說,一看就大概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是一笑而過。

可事情越演越烈,以致裝“瘋”賣“傻”,博取同情,惡意消費網民的善良和正義,就讓人忍無可忍了。

“葉婷事件”不復雜,請人吃飯惹的禍,複雜的是巧用人心惡用民意

其實,事件經過就是:請人吃飯惹的禍。

請客者許某(家住外村,在葉婷村包地),讓人用收割機幫收小麥,還用了人家大半天的拉糧車把糧送家中。當時勞務費沒付,又佔用了人家大半天的拉糧車(在農村搶收季節,拉糧車有多重要都知道,沒拉糧車收割機就得停割,是真誤事),覺得過意不去,又想在勞務費上講講價,就在村頭飯店安排了一頓。

被請者劉氏叔侄,叔叔有收割機,侄兒會駕駛,自家人的組合,是農村種、收環節中專司收割的。一般做這行的都是條件較好,有錢有技術、頭腦靈活的人。一到收割季節,他們就會活躍在十里八鄉,是搶收的主要力量,也是那個季節最搶手的。因為是吃請,又覺得自己是“債權”方,就順便把兄弟帶上了,兄弟又順帶了小女兒。

陪客者是葉某,就是葉氏姐妹的父親,還有另外兩個人。在農村請吃飯,一般都會找個陪客的,一是為了氣氛,二是談事時讓陪客人幫著己方說說話。所以一般這個陪客者要麼德高望重,說話有分量;要麼是一方人物,別人能給面子。葉某是哪種,不得而知。但能有八個子女,而且大都成年,想必就像那個年代的電影或相聲說的,女兒都是什麼盼弟、招弟、想弟。。。。。最後生一個孩男子叫“截住”。那個年代,那樣的計生政策,這樣能生敢生這麼多娃的只有兩類家庭——“張藝謀式的”和“窮橫窮橫”的。

除了葉某因出頭從陪客變成了主角,還有兩個陪客者,因為一直是配角,真是陪客的,咱們暫忽略。

人物關係介紹完了,再看看劇情。

本來村野小店,人也不多,農忙一季,顆粒歸倉,有豐收的喜悅,有鄉鄰的小聚,氣氛也算其樂融融。價錢也談妥了,酒足飯飽,本來可以賓主盡歡,皆大歡喜了。可偏偏這時候劇情出現了波瀾。

可能是葉某覺得自己是村裡老人兒,德高望重吧,抑或是覺得自己也是一方人物,可在這個場合感覺沒發揮出來了呀。講價自己沒起作用,喝酒也是陪襯,覺得對不起被請作陪的這份心思,也對不起豐盛的酒菜。

因為都是十里八村的,一些陳年舊事,一些風流韻事,也是隨手拈來,葉某就調侃起了被請者劉某(叔)的岳父老泰山。劉某可能不想多事,也就一笑了之。可葉某見自己說的興起,可應者寥寥,就更噬無忌憚。

叔可忍,侄兒不可忍啊。

年輕氣盛的劉某侄看不下去了,就反駁了幾句。葉某頓覺老臉難放,戲言難收,也可能感覺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來了,就拎起酒瓶子追打劉某侄。

於是就,有打的,有還的,有勸阻的,有報警的。

然後,警察來了,葉某跑了,或回家了。警察現場一看就都是鄉里鄉親的,幾言不和,就動手了,都是酒桌上的事兒,瞭解下情況,各方也都說沒啥,一看也沒啥大事兒,就鳴鑼收兵,打道回府了。

“葉婷事件”不復雜,請人吃飯惹的禍,複雜的是巧用人心惡用民意

本來到此就應該劇終了,可劇本再起波瀾,九天後,葉某竟死了。

上次現場是被打者劉家的媳婦報的警,這次葉家死了人,葉家也報了警。

死了人,警察也不敢怠慢,調查,取證,抓人,走司法程式。

警察是公權力,辦案要有程式,重證據,不能像咱們撮爾小民,憑想象,憑感覺,憑隨意發揮。

然後劇情就是,葉家人死為大,死人有理,家裡的頂樑柱倒了,張口就是400萬。再就是指責辦案不公,應該把劉家叔侄三人全部緝拿,怎麼只抓了兩個。再就是案件程序太慢,認為久拖不決,必有隱情。

劇情發展到這兒,也算正常。因為畢竟至親身亡,遭逢不幸,誰都難免情感代替理智。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真是這麼俗套的劇情,也就不會有現在網上的波瀾壯闊了。

或許有高人指點,或許看到網上有人利用輿論嚐到了甜頭,或許性格使然,或許別的…

總之就是,葉氏姐妹也開始了利用網路自媒體徵討了。

古人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可葉氏姐妹還是幸運的,是再沒衰,三沒竭。雖然一開始迴應者廖,不溫不火,可後來有了“年輕貌美戴口罩,手拿狀子把冤告”,一下子撥動了人們的善良和嫉惡,網民們開始舉起同情和為弱者申冤的大旗,在網上掀起了一片聲討的浪潮。

可別忘了,網路是雙刃劍,能引發關注、引起重視、伸張正義,也能剝絲抽繭、暴露本質、還原真相。

所以就有了劇情的不斷反轉再反轉,真相不斷的被披露再披露,醜惡不斷的被曝光再曝光。

現在已經不斷有村民發聲,有被拘者家屬發聲,有警方發聲…

真相也逐漸露出水面。

我們靜待官方最後通報吧。

我更看重的是,這個事件的不斷的反轉就像一套活生生的教材,讓我們反思,讓我們警醒。

網路確實給弱勢群體帶來了希望,讓人微言輕者有了申訴和發聲的平臺。

可咱們也要明辨是非,不能被有心者帶偏節奏,被惡意消費咱們的善良和正義感。

可能咱們的義憤填膺,實際上是在推波助瀾,助紂為虐。

“葉婷事件”不復雜,請人吃飯惹的禍,複雜的是巧用人心惡用民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