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濱州市明初洪洞、棗強大移民疑雲探秘(六)

濱州市明初洪洞、棗強大移民疑雲探秘(六)

——濱州何以成為棗強移民的天堂

邢恩和

中國移民的三大流向,大家都比較熟悉,西北地區走西口,東北地區闖關東,東南地區下南洋。其實大家忽略了一個重要流向——南下。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蒙古、契丹、滿族的鐵蹄不斷侵擾蹂躪、侵佔北方大地,民不聊生,老百姓只得背井離鄉,北方人民南下成了活命的安居的必然選擇。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是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即在幼時隨家族渡江南下。

與此同理,南下是地處中國北方的棗強人的不二之選。

之所以這樣說,除了上面所說的北方侵擾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地理位置。棗強所在的真定府城池雄踞滹沱河北岸,西控太行八陘中位置最重要的井陘口,自古以來就是溝通京畿與華北平原、經略河北與山西的咽喉要地,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但凡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戰火不斷,戰亂頻仍,於老百姓恰恰不是宜居之地。歷史上 棗強移民為什麼這麼多?其重要軍事地理位置當是一個重要原因,說至此,也就明白了燕王掃北時為什麼在會這裡與明軍發生大戰了。這裡本來是人口窪地,朱元璋往這裡移民剛填平時間不長,讓燕王這一掃又掃窪了,所以後來他還得自己再往這裡移民,填補填補。

棗強人移民南下(往濱州方向確切地說是東南下),在河北南部一帶,魯西、魯北、魯中、魯南,甚至魯東。基本不出山東省,很少到達河南省。因為這在金國,就出了偽齊的地盤了。

棗強人南下是政府有組織的移民?還是自願的?還是自發的行為?應該說都有,但以自發為主。宋遼金元之際,大概都是自發逃亡性質的移民。到了明初,真定一帶本來人口就不多,還得從山西遷人,政府應該不會組織移民,也不會批准百姓自願遷出。但歷史畢竟是複雜的。沾化徐氏族譜記載:據傳明洪武二年,朝廷發崑山徐姓數十家經棗強移民山東,恕立業沾化南徐村,士祥立業利津徐集村,遂各為始遷祖。該譜還明確記載了徐氏溯源尋蹤棗強移民分丁局的事。譜中雖說有“相傳”字樣,但總讓人覺得有一小部分棗強人移民濱州(包括其它地區)是經過官府允許的。只是讓江蘇崑山人從南到北轉到棗強,再讓人家從北到南返之濱州,是不是太折騰了?

於理推之,棗強移民絕大多數是自發移民,為了生存管不了那麼多了。你既然不能保證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不讓我走嗎?就洪武和永樂兩朝而言,家譜上記載洪武二年的移民時間也在元末,或者之前。因為前人修譜主要集中在清初,此時已無法追溯到元朝或者之前的移民源頭,故繫於此。洪武朝的其它祖籍棗強和祖籍山西、移民棗強人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移民濱州。家譜載有“永樂二年”的棗強移民,可能是燕王掃北四年戰亂間移民濱州的,這應該是明初棗強移民濱州等地的一個高潮。只不過口傳或家譜定在“永樂二年”,個種原因或與流民復遷、復籍有關。此後明朝統治漸趨穩定,棗強移民陸陸續續的還有,但大為減少,其原因已非戰亂,當與天災有關。

不管咋說,棗強移民濱州等地是確實存在的不爭事實。只是數量上有所誇大,大膽地說,可能在一半左右。一方面別的地方人口沒那麼少,二方面棗強一帶的人也沒那麼多。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濱州外遷移民的方向,在清朝闖關東之前,其它外遷流向主要是西遷、南遷、東遷,北上的應該很少。

最後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棗強人並不僅是棗強縣人,一個縣也不可能遷出這麼多人。經過多年的口耳相傳,它已經成了一個符號,它是包括棗強在內的真定府的代稱,甚至還包括真定府的周邊地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