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在陝西團省委和戲劇家協會舉辦的首屆陝西省大學生話劇節期間,我與同學去大華·1935看過幾場話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外話劇社演出的《李想的理想》。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話劇開頭就是李想的獨白“我叫李想,今年22歲,雙子座,距離畢業還有…”主人公是應屆畢業生,直白的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矛盾。這個開頭平常而自然。後來的故事也沒有對主人公過多濃墨重彩的渲染,沒有浮誇的演技開場,有的只是一個家中遭變故的富二代的迷茫,無奈。

李想是一個因父親公司倒閉而性情大變的大四應屆畢業生人物形象。臨近畢業,當週圍人都忙著考研和找工作時,他選擇了整日待在宿舍,沉溺於遊戲、睡覺的宅男生活 。一幕又一幕的場景對比,一個接著一個的人物對話,女友的勸說、朋友的戲謔、老師的指點都在悄無聲息地影響著這個青年的心理狀態。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是該劇一個最大的亮點。大量的內心獨白和正側面描寫將人物心理的衝突演繹得淋漓盡致。第一人稱的開場自述、急促緩和的節奏更替,聲畫同步,交相呼應。以小見大地揭示了應屆畢業生在面臨個人前途與就業現實的矛盾心理。

那聲在女友貼招聘、考研資訊時的大喊,那句對賣花女孩所說的“我沒錢”,那一段與女友心酸的“我有理想啊”的對話……他渴望獲得社會的認同,希望可以給女友帶來更好的生活。他有夢想,有追求,但他卻沒有客觀地評價自己,不滿於現實卻不知該如何改變。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一方面,他害怕被別人瞧不起,怕被別人說自己是憑藉女友父母的關係找到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不肯面對父親經營失敗的現實。整天沉溺於虛擬的網路遊戲,吃著泡麵,過著足不出戶的躺屍生活,是個典型的“屌絲”形象。集自嘲、辛酸、逃避於一身。

他早已不是那個坐豪車上學的天之驕子,卻仍帶著天之驕子的自大驕傲,不肯自食其力,去改變家庭和自身的現狀,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抱負價值。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或許,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會使得我們多數人變得習慣性悲觀處世,打擊自己已成為常態,當初的理想終歸成了笑談。我們開始相互慰藉,形成圈子的自我認同,為自己在現實中的窘迫找到合理的解釋,用固化的生活模式去對抗深深的不安全感。

當不可預測性成為常態,我們是否會淪為被馴服的一員?“精神失敗法”的圍困,不能擇己所長的失落,難道我們真的就甘於淪為社會的新底層?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的確,現實和夢想距離太遠,我們誰都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失敗也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現實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努力而改變,既然如此,努力不是白費力氣嗎?

J·K羅琳曾說:“失敗不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經歷失敗。失敗對於我們而言,意味著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讓我們可以不再偽裝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無論如何,失敗註定會發生。但它所帶來的好處也遠遠超過它所帶來的壞處。它會幫助我們認清自己,認清我們需要有更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它讓我們發現我們身邊誰是真正的朋友,幫助我們見證友情、愛情的力量。”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在這部話劇中,李想的掙扎,或許也是當前應屆畢業生的掙扎。四年前,滿懷激情地步入大學校園,可是卻發現大學生活並非自己所憧憬的那樣有趣,相反是枯燥無味。作為一名大二學生,我也曾有過理想的掙扎,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曾在逃避還是面對之間猶豫不決。總是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而忽視了與現實的差距。

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其實取決於我們的想象力。如果說失敗是沼澤,那麼想象力則是透過沼澤的關鍵。

楊小枚:與其空想,不如行動——評西外話劇社的《李想的理想》

只要你想,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只要你有實幹之心,理想就不是空談。透過合理的自我定位和Smart目標管理法則,逢山開路、逢水架橋。

與其空想,不如行動,相信我們一定都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