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財富是從哪裡來的

財富是從哪裡來的

財富是從哪裡來的?其實很多人不懂。

01

現在有A、B兩個村子,各有人口10人(並且村長家都有5人),土地10畝。村長家因為還要做些管理工作,所以村長家種地的產出是每人每畝地100斤/年,其他村民是每人每畝地150斤/年。而每個人每年要吃的糧食是90斤。

A村的老村長採取的管理方式就是,土地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一年下來的糧食產量就是:

100X5+150X5=1250斤。而全村全面消耗的糧食是900斤,一年下來,村裡總共剩餘350斤糧食。村長家共剩餘50斤糧食,其他村民300斤。

B村老村長採取的管理方式則是留下4畝地自己家種,把一畝地租了出去,但要收100斤糧食作為租金。其他5人覺得可以一起承包。而村長家現在是5個人4畝地,就有一個人可以專職把地種好,其畝產也就可以達到150斤。

於是B村一年的收入就是:

3X100+150X7=1350斤,B村全年消耗的糧食也是900斤,一年下來B村總共剩餘的糧食就是450斤。村長家共剩餘100斤,其他村民350斤。

財富是從哪裡來的

02

5年以後,

A村的財富就是1750斤糧食,村長家250斤,其他村民1500斤;

B村的財富就是2250斤財富,村長家500斤,其他村民1750斤。

這個時候,兩村村長的家人都有些不滿了,自己家窮,村民富,貧富分化。

A村村長最後採取的方式是,從村民手裡強制收回兩畝地。這樣家裡5個人種7畝地,畝產就變成了90斤,村民5人種3畝地,畝產提高到170斤。

B村村長採取的方式是分家,讓家裡人都自己出去單幹,自己脫離生產,每畝地收10%的租金。

於是A村的收入就變成了:7X90+3X170=1140斤,全村剩餘240斤。村長家剩餘180斤,村民共剩餘60斤。

B村的收入就變成了:10X150=1500斤,全村共剩餘600斤。村長收到的租金是150斤,剩餘60斤;其他家每家平均剩餘45斤。

財富是從哪裡來的

03

又過了5年,

A村的財富就是1750+1200=2950斤,村長家族250+900=1150斤,村民1500+300=1800斤。

B村的財富就是2250+3000=5250斤,村長家族就是500+60X5+45X4X5=1700斤;其他村民1750+45X5X5=2875斤。

到這個時候A村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村長家5個人重7畝地,老村長還要把很多精力放在村的管理上,4個家人種7畝地,幹多了也分不多,各種矛盾就開始產生,其生產效率繼續降低,畝產就跌到80斤了。村民5個人種3畝地,為了能多掙點,精耕細作畝產提高到180斤。

B村各方面相對穩定,如果沒有技術和人員上的調整,生產效率也到了一個瓶頸。

於是B村的收入不變,A村的收入就變成了:7X80+3X180=1100斤,全村剩餘200斤,村長家剩餘110斤,村民整體剩餘90斤。

財富是從哪裡來的

04

5年後,

A村的財富就是2950+1000=3950斤;村長家族1150+550=1700斤;村民1800+450=2250斤。

B村的財富就是5250斤,村長家族就是1700+1200=2900斤,村民就是2875+1125=4000斤。

長此以往,隨著人口的變化,A村會如何?b村會如何?

並且,這裡面可能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作為村長,是像A村老村長那樣帶著家人種更多的地好,還是像B村村長那樣,讓人家脫離“管理”的特權,讓他們變成普通村民,自己也脫離生產,把重點放在管理村子上好呢?

從根本上講,財富是來自於整體生產效率的提升。解決收入不均的問題的方法可能有多種,假如是以犧牲整體的生產效率為代價來平衡收入,首先他是不可持續的,其次這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貧窮。

我特別要強調的是,一個組織的生產效率與所有制是沒有關係的,他只與競爭有關。問題是,所有制形式是否限制了公平的競爭機制的存在。這可能是我們需要去研究並實際解決的問題。

如果您喜歡草根的文章,請"關注、點贊、轉發"!謝謝!或許在我的主頁能發現更多你喜歡的內容!(特別強調:近期發現有其他自媒體轉載本人文章,請務必標明原作者,否則視為侵權)

推薦我的其他文章:

我告訴你,為什麼要支援唯市場論

顧準:中國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第一人

張維迎學會了沉默,說明了什麼?

張維迎:對我的批評比我的觀點還要流行

堅持常識思維應該成為一種常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