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每週一書】《黑氏》: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自我挑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永遠是貪婪的,對於沒有得到的永遠蠢蠢欲動。

賈平凹的《黑氏》將人性的這一劣根本性刻畫得淋漓盡致,故事講述了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黑氏,在面對生存慾望情感慾望時,不斷自我抉擇、自我挑戰、自我覺醒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對人性的複雜多變有了更深厚的認識。

黑氏姓黑,膚色也黑,長相粗陋,孃家極其貧困,後來嫁給了小她幾歲的小男人。

隨著世事變化,小男人家日漸發達,有了錢財權勢傍身的小男人一家日漸看不起黑氏,即便黑氏以一己之力做了家裡所有的活計,依舊得不到尊重。小男人稍有不開心便對她拳打腳踢,黑氏的步步退讓並沒有讓情況好轉,最終黑氏還是“被離婚”了。

【每週一書】《黑氏》: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自我挑戰!

然而離婚並沒有壓垮黑氏,她旺盛的生命力,反而讓她在離婚後生活得更好了。

同時也吸引來了同村的兩位男人,學校守門的單身漢來順和窮困的鄰居木犢。在異性的關注下,黑氏內心再次燃起了對婚姻的期待,最終黑氏答應木瀆他爹託人來說的媒,和木瀆成了家。

窮則思變,婚後,木瀆為了改變窮困的生活去了黑煤礦,提著腦袋賺回來了幾千塊錢。在木犢不在的大半年裡,來順每天都來陪伴孤寂的黑氏,偷偷把食堂打來的肉給她吃。黑氏一邊感動於來順的愛意,一邊又對丈夫感到愧疚。

黑氏用木犢賺回來的錢開了一家小飯店,吃苦耐勞的精神特質致使他們的生意很快走上正軌。而此時,小男人的父親因為貪汙入獄,小男人也失業了,婚也離了。黑氏看著這些的內心是得意的,因為她用時間證明了自己過得比他好。

【每週一書】《黑氏》: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自我挑戰!

但安穩的日子沒過多久,黑氏內心的慾望從一顆種子漸漸長成了參天大樹。

古人云:溫飽思淫慾。和木犢的婚姻生活雖然安穩富足,但太平淡了,木犢始終是個不解風情的人,他不會像來順一樣敏銳地覺察到她的情緒,陪她說話聊天滿足她的情緒需求。

在內心得不到的浴火焚燒下,黑氏最終和來順私奔了,放棄了在那個時代被稱為“福窩”的安穩生活,又退到了一無所有的赤貧狀態。

縱觀黑氏的一生,我們能發現黑氏始終深陷於和慾望的鬥爭中。

得不到尊重時想要尊重,得到了尊重想要富足,獲得了富足又想要愛,慾望就像一個無底洞吞噬著黑氏的生命,但這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實寫照呢?

【每週一書】《黑氏》: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自我挑戰!

我們每個人活著的人,都用盡全力想方設法地想要遠離痛苦,然後又會固化在某種固定的模式當中得不到解脫,即便我們明明知曉這種模式會將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帶進痛苦的深淵,卻依舊無法做出明智的抉擇。

心理學將之稱為“未完成情結”,即當我們的生命中有某件事還沒有去做的時候,我們就會時時惦念它,放下不對它的牽掛。

一個心理學實驗最能說明該問題:研究人員在白紙上畫一段圓弧,然後將其刻意地放在參加實驗的孩子會經過的地方,幾乎每一個經過的孩子都會自然而言的拿起筆,將這個圓弧補足成完整的圓。同樣令人震驚的還有,大猩猩也有此類的行為。

這就說明作為靈長類動物,

對未完成、未得到的執念,是印刻在基因裡的,生命不止,慾望不止。

但換個角度想,也正是生生不息的慾望激勵著我們在不斷地努力前進,激勵著我們進化到了食物鏈的頂端。

【每週一書】《黑氏》: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自我挑戰!

本質上講慾望並沒有錯,人類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對慾望的認知不夠精準。原則上來講任何能量若能被正確的認識,分析利弊後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應用,都能成為向上的力量。

或許我們只是需要接受理解:在活著的每一分鐘,生命體自然而然的會迸發出向更強、更健康、更能滿足自我條件進去的驅動力,這是生的意志,無須魯莽的定義為可恥的慾念。

當生命體滿足了一個最為迫切的需求之後,生命機制就會驅動自我轉向下一個需求,已滿足的需求後退,給下一個需求讓路。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現實中往往很難有如此理想的狀態。

例如黑氏得到了丈夫的尊重,那麼尊重這一需求就應該給被愛的需求讓路。當木犢滿足不了黑氏被寵愛被照顧的需求時,就應該放手讓來順來滿足黑氏。但這顯然不符合社會一夫一妻制的規範,因此人性的慾望就被卡在得不到的狀態,焚心難忍。

【每週一書】《黑氏》: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自我挑戰!

不得不佩服賈平凹對人性的洞悉,黑氏最後的選擇令人唏噓,卻又極其符合人性。

常言道:一個人越得不到什麼,就越想得到什麼。

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後,被愛、歸屬感的需求成為了黑氏此類女性的首要需求,但得不到達到了一定程度,她們就會願意為其鋌而走險,不惜放棄安穩生活。

正如皮爾斯所說:“相比較於那些已經完成的事件,人類更傾向於對“未完成事件”念念不忘。並且人類還有一個天然的傾向:重新拾起,並且完成。”

可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重新拾起一件未完成的事件,往往會毀了現有的生活。

黑氏的悲劇,源於她只看到了自己的需求,卻沒有全方位地考慮現實的因素。

當然為了保持自己內心世界的完整,我們的確需要滿足內心那些渴望的需求,而不是壓抑。但若看不清局勢,不懂得結合現實抉擇,最終依舊會攪入墮落的泥淖無法脫身。

【每週一書】《黑氏》:一個出生於農村貧困家庭的女性,自我挑戰!

女性自我意識覺得是一件好事,但不該將改變的希望寄託在男性身上,更不該賭上身家性命。

古人云:上善若水。我們應該放寬對待最緊要需求的心態,而不是認為只有某種模式、某個人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