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清朝大學士張英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

清朝大學士張英“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意思是:千里之外寫信只是為了一堵牆,讓他三尺又能怎麼樣。萬里長城今天還在呢,但是當初命令修建長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

清朝大學士張英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

退一步又何妨

我在網上看到的這一個“六尺巷”的典故故事,讀完覺得挺讓人為之動容的。它之所以成為一段歷史佳話,就是張英的一封家書感染了人,他不愧是宰相胸襟。

故事源於張家與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清朝康熙年間,張、吳兩家是鄰居,他們兩家的房子有一條供大家出行的小路,也就是我們說的小巷子。

有一天,吳家翻新房子,想把中間的小路佔為己有,使自家的房子更寬敞些;但張家人卻不同意,那樣對大家來說沒有了方便行走的捷徑,張家人不同意是因為吳家還佔了自家的那一部分,兩家人因為一條路翻了臉,還鬧到縣衙去了。

可縣衙忌憚兩家人的身份,也不好做出決斷。張家人沒辦法,只好寫信求助當官的張英,要他來主持公道。張英是當時朝廷的大學士和禮部尚書,因政務繁忙常年不在家,看到家書本來很開心,卻沒想到妻子的家書竟是因為那條巷子,於是他便給妻子回信一封。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收到回信的張家人羞愧難當,知道做的不對了,主動讓出三尺地。而吳家人也被張家人的做法感動了,也主動讓出三尺地。兩家人因此冰釋前嫌,還一不小心造出一條著名的六尺巷。從古代傳到今天,人們還是經常用六尺巷來形容待人寬容以及和諧相處之道。

清朝大學士張英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

退一步又何妨

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寬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理解,是一種品格,是一種境界。要寬容別人,有時就得委屈自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就要具有一種平和謙讓的心態,不苛求別人,不放縱自己。

很早的時候看過一個影片,有兩個人,開車都是過一條大概3米寬的路,不同的是兩人是迎面開的東西走向,都走到中間了,都想過去。

為什麼都是在中間?這兩個人都不是好惹的主,都是一直往裡開,你不給我讓,我也不給你讓,索性就頂著頭往對方這邊開。

倆人你讓我退,我讓你退,沒一個動窩。後來,這倆人還真唱起對臺戲了。東邊車上的人下了車,看旁邊有個小賣部,去買了一瓶酒,一包花生,就給沒事人一樣,坐到路邊吃著喝著。還自言自語:“看誰能耗過誰?”

讓路邊的行人都看不下去了,一個老人說:“退一步又何妨,自己退後一步,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西邊開車的人,看到東邊開車的人這個陣勢,又聽到老人說的話,默默地把車往回倒了出來。

從這小故事中,我們應懂得做人的道理:忍一步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清朝大學士張英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

退一步又何妨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無理爭三分,得理不讓人,小肚雞腸。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聲不響,得理也讓三分,顯出高雅的君子風度。

戰爭年代,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兩個戰友掉隊了,一個就叫楠楠,一個就叫北北吧!其實他們還是一對好朋友。

在無人煙的路上,他們被飢餓困擾,餓的頭昏眼花,根本沒行動的能力了。飢餓像魔鬼附上了兩個凡俗的肉體。絕望侵蝕著他們的心靈,他們同時想到了唯一可吃的東西,“人肉!”走在後面的北北舉起了槍,子彈呼嘯著從楠楠的肩頭飛了過去。

但是,楠楠驚嚇了一下,也沉默沒說話。兩個人都心照不宣,繼續走路。還好,他們終於被大部隊的人發現沒跟上來,就去把他們救了回來。幾十年過去了,北北心中一直愧疚自己做的事,臨終的那一刻,北北不想帶著遺憾走,請求楠楠原諒他。”楠楠說:沒什麼,當時我倆心裡都清楚。在那種情況下,我能理解!不論怎樣,總要有人活下來的。北北帶著安詳閉上了眼睛。

這個充滿了理解、原諒,彰顯著高風亮節的事例,給了我關於寬容的最驚心動魄的感觸:寬容是人性中最可歌可泣的至美!

寬容別人的過錯甚至罪惡,等於救人於水深火熱之中,只有原諒沒有苛責的時候,他會有深深的自責並有如釋重負的輕鬆。

清朝大學士張英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

退一步又何妨

夫妻間也是一樣,兩人生活久了難免會有小矛盾,而很多時候,男人也有小肚雞腸的時候,像個長不大的孩子,總是得理不饒人。

做妻子的,也是恨的“牙根癢癢”冷戰幾天都不說話,其實作為一個男人應該學會先退一步,因為老婆不是別人,是自己最愛的人,你不哄她誰哄?“退一步又何妨”。

這也說明了一個本質問題,哄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愛她才哄她。“哄”就是退了一步,寬容大度的愛。

互相寬容的社會一定和諧美好,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千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