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表面看起來幼稚,實則城府深不可測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幼稚

”這個詞對於人們而言是一種貶義詞,只有在吵架的時候,我們才會用“幼稚”這個詞來形容他人。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表面看起來幼稚,實則城府深不可測

“幼稚”一詞大多指

個體在說話辦事的時候考慮的東西不夠周全,對於身邊的人和事看法過於片面,並且時不時會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舉動

,這其中包括了因為一時衝動而導致的罵人和打人、因為一時的鬱結而傷害自己,以及無時無刻地給他人貼標籤等行為。

而“

單純

”這個詞對於人們而言是一個較為中性的詞語,“單純”的人大多是那種

心思單純、沒有太深的城府,在生活中也沒有什麼壞心眼的人,他們大多不需要遮掩自己的什麼地方,做事十分的敞亮

。而“單純”也不僅僅只有一面,有些“單純”是可以傷害他人的,也有些“單純”是可以幫助別人的。

能夠

傷害他人

的 “單純”最常見於那些殺了人卻毫無悔改之心的殺人犯,他們內心只有單純的壞心眼,只想“單純”地傷害其他人。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表面看起來幼稚,實則城府深不可測

而能夠幫助他人的“單純”最常見於生活中那些“聖人”,他們為了幫助他人可以不顧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安危。

然而,這兩種人在生活之中都不常見,因此,在生活中,十分純粹

“單純”

的人是非常少的。

現實生活中,人們喜歡用“單純”這個詞來形容小孩子和聖人,小孩子之所以“單純”是因為

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打擊,沒有經歷過人情世故的磨難

,因此心思單純,人性中的善與惡都會十分直觀地展現出來。

而聖人或者是智者是極力地

控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惡意

,他們的眼光放得更加長遠,能夠

看到事情背後的真相

,也瞭解人性之惡的後果,因此,生活中的 那些聖人和智者都會

在行為上表現得十分友善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表面看起來幼稚,實則城府深不可測

然而,很多人都會把“

單純

”和“

幼稚

”的概念搞混,人們分不清楚到底什麼是“單純”,什麼是“幼稚”,因此在許多事情上都做出了不正確的判斷。

事實上,這兩個概念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那些經歷過社會的捶打經受過世界的洗禮之後而變得思想十分成熟的人,他們的內心通常都是深不可測的,

他們的想法只要不是主動表達,他人是無法輕易得知的

然而,心理學家指出,雖然這些人的城府深不可測,但是還是有一些

共同的特徵

可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評價中肯且理性,令人信服的人

這一點特徵主要針對於那些性格比較外向的人來說。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表面看起來幼稚,實則城府深不可測

這類人大多心思縝密,思慮周全,看問題的時候能夠清晰透徹,作出的評價也能夠被他人接受,並且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能夠對自己有較為全面的分析。

在生活中,有些人會發現當自己給予他人評價的時候,他人無法輕易地接受,這時他們心裡就會產生疑惑,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指出別人的錯誤真的是自己錯了嗎?

而那些心思比較深沉的人卻不會產生這種疑惑,因為他們不僅僅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問題,還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問題。

這樣說出來的話,即使是負面的評價或者是批評,對方也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

第二、不評價他人的人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表面看起來幼稚,實則城府深不可測

這個觀點主要是針對於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的人,與上述觀點相同。

這類人也是心思較為深沉的人,他們看問題十分的全面和透徹,但是,他們表現在外在的行為卻與那些性格外向的人有所不同,可以說,他們比上述那類人更加厲害。

不評價他人只因為對方做的事情自己完全能夠理解,並且不喜歡輕易地評價他人,這樣既不會傷害到對方,也不會讓自己難為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處世圓滑。

第三、用評價傷害你的人

心理學家:有這三個特點的人,表面看起來幼稚,實則城府深不可測

這個觀點

主要針對於那些面相看起來比較兇惡的人

,與上述兩點相同,這類人也是城府比較深的人,他們對自己的判斷清晰,能夠在社會中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位置,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統領全域性。

但是,他們

常常會選擇做反面人物去糾正與某個領域或是立場並不相符的行為

在生活中,有一句俗話叫做:“一

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

。”的確,在很多情況下,黑臉的確需要有人來唱,即使會面臨一些困難,但卻可以讓自己迅速地

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前後黑白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atfield, E。, Cacioppo, J。 T。, & Rapson, R。 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96–100;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