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年月日》:從三方面淺析,在災難面前的中國人到底會如何選擇?

《年月日》:從三方面淺析,在災難面前的中國人到底會如何選擇?

《年月日》講述的是千古一遇的大旱降臨,村莊裡的人盡數離開,只留下了先爺、一條盲狗和僅剩的一株玉米苗。在毒辣的日光下,先爺一次次與大旱抗爭,在年月日的反覆輪迴中,獨自帶著一條盲狗依靠一點微弱的希望對抗惡劣的環境。

故事雖然很戲劇,但當中的哲理卻引人思考。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透過現實主義與虛構寫實的兩種創作方法,將生命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

《年月日》的作者是閻連科,是最有實力和思想的中國作家之一,先後多次獲全國中短篇小說大獎和魯迅文學獎,

作一個為土生土長的鄉土農民作家,他對於土地資源輸出的不穩定性所帶來的人們生活的貧困和命運的不可掌控有著最為深切的體會。

今天,我將從熱愛生命,勇於犧牲,落葉歸根三方面對本書進行一個解讀。

《年月日》:從三方面淺析,在災難面前的中國人到底會如何選擇?

在災難面前,人類更能體現出對生命的熱愛

什麼是生命?在不同人的眼裡會有不同的答案。在我看來,生命是剛出生的嬰兒、剛破土的小草、年邁的老人、可愛的動物等等。生命,是脆弱的,是充滿活力的,同時也是最堅強的。

7月24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破了鄭州的寧靜,打亂了平穩的生活。房屋倒塌、地鐵被淹、水庫潰壩……這些過去只會在電影上出現的情景,如今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短短時間內,無數的河南人都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鬥爭。那些在災難中遇難的是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數字。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

在《年月日》一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敬畏生命的情景:

在烈日的炙烤下,先爺盡心盡力照顧全村的希望——僅剩的玉蜀黍,盡全力解決玉米苗的水源問題;

在食物緊缺的情況下,先爺仍然對盲狗說“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的份”,先爺給予了陪伴自己的盲狗絕對的尊重;

遭遇狼群的圍攻,先爺仍舊保持頭腦清醒,用意志力與狼群戰到最後,直到它們一一離去……

《年月日》:從三方面淺析,在災難面前的中國人到底會如何選擇?

此外,本書作者閻連科也曾遭受病痛的困擾,有五年沒有直腰走過路,但他對生活仍舊充滿熱愛、充滿陽光。

人類在災難面前是很渺小的,但是隻要你能生存下去,什麼困難都會消失的,唯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熱愛和負責。

在災難面前,人類永不缺乏勇於犧牲的精神

《年月日》裡的先爺,在千古大旱,村人都去逃荒的時候,一個人留下來同命運抗爭,為了守護僅剩的玉蜀黍,孤身一人堅守在耙耬山與盲狗作伴,飽受著孤獨的煎熬。為了活下去以保護好脆弱的玉蜀黍,老人在艱難的環境中想辦法生存,他堅毅無畏地與狼對峙,依靠吃老鼠度日,隨時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

先爺是出於對村民的未來和命運的責任感,身上的潛能才被激發出來。作為一名讀者,我不僅在老人身上感受到了生命力的頑強與蓬勃,還為老人身上那種勇於犧牲的精神與責任感而動容。

《年月日》:從三方面淺析,在災難面前的中國人到底會如何選擇?

《華爾街日報》曾說:《年月日》是一個充滿情感的故事。讀者很那不被這一自我犧牲的主題所打動。它的寫作,是向現代中國得以建立的那一代人有血有肉的人的致敬。

雖然先爺只是閻連科筆下虛構的英雄人物,但在災難面前,我們身邊並不缺乏像先爺一樣的英雄人物,比如在河南抗洪救災的戰鬥中,那些無懼無畏的志願者,人民子弟兵,醫護工作者,熱心群眾……他們就是先爺現實生活中的延續。

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從天而降的救世主,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他們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員,普通卻心懷大愛。

所謂的歲月安好,只不過是有一群替我們負重前行的平凡英雄們。

《年月日》:從三方面淺析,在災難面前的中國人到底會如何選擇?

在災難面前,人類為何更渴望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

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就像離鄉背井的遊子,心裡最深的依歸,是他渴望歸屬的故鄉。

席慕蓉曾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在《年月日》一書中最讓人動容的莫過於先爺曾對逃荒的村民說過的一句話:“我七十二歲了,走不夠三天也該累死啦。橫豎都是死,我想死在村裡。”

我想先爺之所以會說出這句話,是因為他渴望晚年能落葉歸根。畢竟,落葉是凋零的生命,歸根是最後的歸宿。既然生命已進入了倒計時,先爺仍舊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守護好村民的“財產”,不負人間的這趟旅行。

最終,先爺在走投無路的環境下用自己的身軀餵養了

玉蜀黍,守住了村裡僅剩的財產,最終選擇了耙耬山,玉蜀黍旁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屬地。

落葉歸根的同時,他也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家鄉。

《年月日》:從三方面淺析,在災難面前的中國人到底會如何選擇?

寫在最後:

厄普頓·辛克萊曾說:瞄準讀者的內心,打中他們的胃。用這句話讚揚閻連科的《年月日》再合適不過了。

閻連科表面上寫了一個老人、一條狗以及一顆玉米苗的故事,但故事觸動了我們對生活最深切的渴望,喚醒了我們的同理心。他非常成功地表達了所有在貧境、災難、殘酷中的人類精神,將極端條件下的人類生存的燦爛精神,描寫得淋漓盡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