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心理學:“焦慮矛盾型”個體缺乏對憤怒的控制力

嫉妒(jealousy)是心理學家霍妮在其著作中探討的日常問題之一。

它指個體對失去某種關係的恐懼,這種關係被視為滿足無厭的情感需求和對無條件的愛的無止境要求的最有效方式

Hor

——

ney,1937

)。

霍妮認為,甚至在兒童早期,嫉妒就已明顯表現出來了。兒童可能會嫉妒他的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因為他們似乎比他更受另一位父母的關注。

心理學:“焦慮矛盾型”個體缺乏對憤怒的控制力

而且,霍妮承認俄狄浦斯嫉妒可能也存在:兒童可能會因與自己同性別的父母獨佔了異性父母生理的

性的

和情感的關愛而對

其產生嫉妒。

我們所有的人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嫉妒,而且嫉妒可能是對某種重要戀愛關係即將結束的可能性的一種相當合理的反應,這種可能性是真實的,但通常是極小的。

然而,霍妮所說的那種嫉妒被誇大了,遠遠超出了理性的界限。

喜歡嫉妒的人是如此憂慮,以致任何一位他們所愛的人若不圍著他們轉,他們就會感到忐忑不安。

這種嫉妒可能會出現在各種人際關係之中

——

父母對待想交朋友或結婚的子女;子女對待父母;婚姻伴侶之間……

成年期的病態嫉妒或許是童年期的神經症的遺留產物:二者都與由未解決的基本焦慮引起的對愛的無止境的需求有關。

霍妮認識到了與童年期人際關係有關的嫉妒和與成年期人際關係有關的嫉妒二者之間的可能聯絡,這使她走在了那個時代的前列。

謝弗及其同事

指出兒童與父母的互動方式與其成年以後和重要他人,尤其是戀人的互動方式之間有一定的聯絡。因童年期的需要未能得到持續滿足從而沒有安全感的成年個體也同樣表現出對霍妮提及的無條件的愛的過度需要。

因為他們不能得到足夠的愛的保障,所以他們就病態地嫉妒分享他們的愛的任何人。

迪安傑利斯

DeAngelis,1994

報告了謝弗及其同事進行的另一項研究。

謝弗劃分的第一種型別,安全型個體在人際敏感性上的得分較高,但在強迫性和義務性照料上的得分較低;第二種型別,焦慮矛盾型成年人則與第一種型別恰恰相反;第三種類型,迴避型個體則傾向於

一夜情

,尋求無愛的性快樂。安全型成年人喜歡體驗所有型別的身體接觸,從擁抱到私密關係,但前提是兩人的關係已較穩定。相反,迴避型成年人只喜歡性愛形式的身體接觸。焦慮矛盾型成年人喜歡更加溫情式的身體接觸,但不過度沉迷於性接觸。謝弗想知道,寫信給安。蘭德斯

Ann Landers

宣稱他們更喜歡擁抱而非性交的

40000

名讀者是否大多都屬於焦慮

型依戀。

為了探明

對兒童的某種依戀型別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父母的依戀型別是怎樣的

這一問題,利維、

布拉特和謝弗

讓被試分別寫了一段關於父親和母親的描述。

不出所料,焦慮矛盾型男性描述的母親比其他依戀型別/性別被試描述的母親更加矛盾

積極與消極特徵的混合

出乎意料的是,迴避型女性描述的母親比焦慮矛盾型女性描述的更具矛盾性。

安全型被試對父母的描述比其他型別被試的描述概念水平更高

更復雜、抽象的描述

,但是迴避型女性對父母的描述也處在一個較高的概念水平上。

這樣,不僅焦慮矛盾型女性,而且迴避型女性描述的母親也是混合型的

她們還從概念的角度對父母進行了複雜措述。或許是因為當她們還處於兒童期時,她們的父母並不經常拒絕她們,所以父母在這些女性心目中仍然

是較為重要的。

戴維斯、謝弗和弗農

開展的一項關於戀愛關係破裂的研究中,對

5248

名被試進行了網路調查,結果發現,許多消極認知、情感和行為,如過於偏愛過去的伴侶、誇大身體和心理的痛苦,妄想恢復已破裂的戀愛關係,極端憤怒和報復行為,無效的應對策略等均與依戀焦慮有關

心理學:“焦慮矛盾型”個體缺乏對憤怒的控制力

儘管依戀迴避與逃避和自我依賴兩種應對策略呈正相關,但是依戀安全與對

朋友和家人的依賴呈正相關。

米庫林瑟

Milkulincer,1998

近期從事的一項研究發現,安全依戀型個體很少生氣,處理令人生氣的事情的方式也更為公平、積極和適當。

相反,焦慮矛盾型個體缺乏對憤怒的控制力,傾向於

在內心沉思或因憤怒的情感而憂慮,而不是把這些憤怒情感公開表達出來

迴避型個體對人懷有較高的敵意,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怒氣,也不想控制自己的怒氣。

在參與小組任務的背景中,羅姆和米庫林瑟

調查了與

親近目標

遠離目標

自立

、在小組任務中的工具性功能

我很認真地對待這項任務

以及社會情感功能

我幫助小組成員一起工作

有關的依戀焦慮和依戀迴避。

依戀焦慮與工具性功能呈負相關,依戀迴避與工具性功能和社會情感功能均呈負相關。依戀焦慮與親近目標呈正相關,依戀迴避與遠離

目標呈正相關。

近年來,有許多與米庫林瑟類似的研究表明依戀過程是比較複雜的。

例如,庫克

發現,

依戀的安全水平與具體的人際關係有關(對母親、父親和愛人的依戀各不相同),依戀的安全性受個體依戀物件的影響,並且依戀安全具有互惠性(當個體感覺依賴他人很舒服時,他人也因依賴他們而感覺很舒服

。學生們經常問我:

依戀型別能改變嗎?

答案是在一定的條件下

。達維拉和科布

Davila &Cobb,2003

研究發現,

1

歲以後,兒童的依戀型別發生了諸多變化,足以說明依戀的變化與幾個變數有著意義聯絡。法爾利

Farley,2002

研究發現,從

1

歲至

6

歲間,個體的依戀發展較為穩定

相對較小的變化

,但是在其他四個年齡段,包括

1

歲至

19

歲,呈現出中等和適度的不穩定性

可感覺到的變化

對大眾感興趣的概念的首創性研究。

嫉妒

只是霍妮的諸多觀點之一,這一研究走在她那個時代的前列。

她的觀點要早於人本主義者的許多觀點

與阿德勒一樣,霍妮對患者的治療不只是為了實現弗洛伊德所說的

內省

,而是為了促進個體的成長

Cresti,2003

)。

人類基本上是非理性的

,這是由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較為著名的觀點,而霍妮早就提出了這樣一種看法

正如埃利斯提出的

手淫

概念所反映的那樣,霍妮認為有些人常遭受強迫性規則

tyranny of the shoulds

的支配,強迫性規則是指這樣一種信念,

即個體必須做某事,必須做一個優秀的人應該做的任何事情,必須做別人期望的任何事情,而不是做自身的本性使然的事情。

深受這種疾病折磨的人認為自己是可憐的寄生蟲,為了追求他們無法理解的難以捉摸的完美,必須永遠蜿蜒前行。

霍妮

Horney,1950

在書中寫到:

忘記你自己實際是個可恥的動物;這是你應該做的;要做到這一點,理想自我是最關鍵的。你應該能夠忍受一切,理解一切,喜歡每一個人,總是具有創造性

·。。。。。”

這種規則支配著個體,以致他如果不去做應該做的事情,就會感到焦慮和愧疚。

他應該是最誠實的,最慷慨的,最體貼的......他應該是完美的愛人、丈夫、老師......他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國家......他應該永遠不會感到受傷害,他應該總是內心平靜。”他應該是別人認為的任何“那種人”,而從來不是他自己。

毋庸置疑,我們中的許多人也被這種

規則

束縛著。霍妮認為,擺脫這種束縛的第一步是認識這些束縛我們的

暴君

,然後我們可能開始承認我們追求的完美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實

際上阻礙了我們的自我實現。

心理學:“焦慮矛盾型”個體缺乏對憤怒的控制力

發展了新的臨床技術:自我分析。霍妮的治療方法包括信任、信心、尊重每個人的個體獨特性與建設性資源、遵循先探索後解釋的原則。

治療目標是幫助患者追尋真實的自我,而不是發現嚴重的問題並以

某種方式進行糾正

自我分析

self

——

analysis

是霍妮的諸多貢獻中易受忽視的方面之一。

自我分析指個體透過自己的努力,開始更好地理解自我的過程,通常在心理治療環境之外進行

Horney,1942

)。

在沒有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或諮詢師在場的情況下,依靠自我探索自己的心靈而獲得自我發現顯然是很少見的,但霍妮就是常常做那些別人幾乎不

敢做的事情。

在霍妮看來,自我分析與

自我幫助

不同,自我幫助通常是就那些不能獲得外界支援而只第一能訴諸書籍的人而言的。

確切地說,它是個體在進行自我認知

self

——

recognition

時採取的一北並不措施,

自我認知是指個體認識自己的神經症、理想自我意象和真實自我,包括積極特徵和消極特徵。

它也是在監督之下采取的一步措施。霍妮在她

1942

年所寫的一本書中描述的患者或中許在治療之外曾嘗試過

自我分析

書的標題

,但是他們之前已經接受過治療而且還要再次到

進行治療。

透過閱讀克萊爾個案簡介,你會對自我分析有所瞭解,並且會再次部分地領略霍妮的理論。

克萊爾的母親不想要這個孩子,曾試圖將其流產,但沒有成功。克萊爾的父親對家裡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感興趣。然而,克萊爾很聰明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接受治療時她

30

歲,已經結婚,丈夫去世,是一個成功的雜誌編輯。治療期間,她正與彼得交往。彼得是一個商人,這正是克萊爾的癥結所在。克萊爾過分依賴他人,缺乏自信,對愛有著過度的需要。這個解釋著眼於克萊爾想

到的自我認知的例子。

彼得成了克萊爾生活的全部。她希望與彼得形影不離。如果彼得失約

他經常這樣

,克萊爾就會心神不定。一個星期天的早晨,燈依然亮著,照亮了克萊爾以及她和彼得的關係,她醒來,因一個作者違約未按時向她的雜誌提交一篇文章而大發雷霆。當反省這件令人迷惑的事情時,克萊爾認為她不是真的對那個作者生氣,也不是對那些違約的人生氣,而是因為那個週末彼得未能如約而來,這破壞了她想與彼得在一起的願望。這點認識令她想起一個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當丈夫離家去參戰時,那個女主人公失去了知覺。反過來,她曾考慮過自己是否想與彼得斷絕關係,但是最終放棄了這種想法,

因為我如此愛他

樣,儘管克萊爾正確地認識到自己實際是生彼得的氣,但是她失去了擺脫彼得對她

的控制的機會。

克萊爾

努力擺脫了整個問題

,然後去睡覺了

她夢見自己在國外的一個城市迷路了,那個城市的人說的話她聽不懂,而且她把行李和錢落在了火車站。然後她來到了一個展覽會,那裡有人正在賭博,還有一個畸形人展覽。當反省這個夢時,她認識到依賴不可靠的彼得就是

擲骰子

,而畸形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彼得的象徵。然而,克萊爾能做的就是這種粗淺的分析了。她遺漏了丟失行李和錢的象徵意義:

她為彼得

其所有,但最終是竹籃打水一

場空。

一天早上,一個關於海難的公告令她回憶起自己的一個夢。在夢裡,她在海上漂流,有溺水的危險,但是

一個強壯的男子抱住她,把她救了上來

她有一種歸屬感和得到永久保護的感覺。

他會永遠抱著她,永遠不會離開她

這個夢使她想起了布魯斯(Bruce),一個老作家,曾答應當她的良師益友。

布魯斯是一個“英雄”,他對克萊爾的關心被描述為“(上帝)賜福”。這些經歷促使克萊爾進一步認識到自己需要永恆的愛和保護。

雖然她也認識到布魯斯並非像她夢中那樣才華橫溢,但是她未能將自己的這個發現與生活中的

出眾

的男子彼得聯絡起來。她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徹底認清彼得的許多缺點。

儘管如此,這是她第一次真正認識到彼得並不能給予她想要的,也是第一次真正認識到她對自己和彼得的關係

並不滿意。

心理學:“焦慮矛盾型”個體缺乏對憤怒的控制力

克萊爾的心情取決於彼得行為的每一個細微變化。

彼得的一次遲到會令她陷人抑鬱之中,而最小的關切卻能給她帶來極大的歡樂。

當彼得送給她一條圍巾時,她高興得就好像是得到了希望鑽石。如果彼得發慈悲最終和她一起出去,她就像一個被宣告有罪的人在最後一分鐘得到了赦免一樣興奮

。後來,克萊爾回憶起一隻大鳥飛走的夢。那隻鳥羽毛華麗,姿態優雅,就像英俊且舞姿優美的彼得

。這個夢意味著克萊爾想躲在彼得的羽翼下,但是彼得飛走了。

或者要飛走了。

最後,克萊爾認識到自己拼命地想得到彼得,是為了尋求保護和安慰,而不是因為他是一個英雄或自己對他真有感情。

幸運的是,當關於彼得風流韻事的謠言傳到克萊爾耳朵裡時,她正處於擺脫彼得的過程中。

當彼得後來寫信給她要求分手時,她沒有發生情感的崩潰,而在此之前這是不可想象的。相反她度過了危機,而且後來開始認識到她的問題比彼得的更多:

她的自我形象完全由他人的評價

……

決定

這個發現幾乎令她暈厥過去。後來,克萊爾繼續接受治療,執行了最後一刀,從心靈中把彼得切除,但是霍妮說克萊爾很可能在繼續進行的自我分析中早已這樣做過了。

儘管自我分析是頗有價值的,但是霍妮承認它也有幾點不足。

在自我分析期間,患者:

1

可能感覺到自身的某些方面是不真實的,卻把它當作是正確的;

2

可能提供的自我資訊是正確的,卻解釋錯了;

3

可能對自身有部分或完全的認識,但沒有涉及核心的人格傾向;

4

可能正確分析了一個事件對自身的含義,但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都是為什麼自我分析應當在監督之下進行的原因,這幾點同樣適合霍妮的患者,克萊爾在上述四

個方面都存在不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