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已經30歲的蔣靜,不談戀愛,沒有工作,甚至跟什麼樣的朋友玩,都要由媽媽管著,一點自己的生活都沒有。

媽媽給她的人生做了很“完美”的規劃,張麗姿認為,如果女兒按照這樣的路子走下去,她就會成功,在鋼琴藝術的路上走得更遠,人生會一帆風順。

實際上,蔣靜的人生路根本沒有按照張麗姿的設想方向發展,反而越走越偏。

一、壓抑的家庭氛圍,教出問題孩子

張麗姿的婚姻失敗了,丈夫拋棄了她和女兒,她覺得丟人,在外人面前不說實話,告訴朋友丈夫是在國外掙錢,但是,那些朋友根本不相信,還在背後笑話她。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很多單親家庭中,媽媽對孩子的依賴會更加強烈,她們覺得自己是被丈夫拋棄的,現在

只有孩子是屬於自己的,如果孩子再離開自己,那她就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拋棄她了。

蔣靜從小到大,一直都很聽媽媽的話,因為她知道媽媽不容易,她看到了爸爸離開對媽媽傷害很大。她害怕讓媽媽再次受到傷害,於是,自己就對媽媽言聽計從,承受著家裡的壓抑。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張麗姿讓蔣靜學鋼琴,參加各種鋼琴比賽,蔣靜也很爭氣,拿到了不少獎盃,讓張麗姿在朋友面前可以炫耀。

張麗姿還會經常用吃飯這件事“綁架”女兒,彈完這一首才能吃飯,或者是吃完飯再接著練,連吃飯都不能好好吃,這樣的家庭氛圍真的太壓抑了。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蔣靜暴飲暴食,又擔心身材走樣,她就會摳吐,時間久了,還導致了胃黏膜出血,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不好,後來甚至想要割腕輕生。

蔣靜的不正常,正是媽媽培養出來的,張麗姿把一個30歲的女兒當成三四歲的孩子養。

二、控制是因為自我保護

有一句臺詞是:

世間所有的不幸,都來自於彼此的在意。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沒錯,蔣靜的不幸,是媽媽的錯,同時,也是因為媽媽在意她,為她做了很多,比其他很多媽媽都要負責,她也在意媽媽,不想媽媽失望。

蔣靜說她活成了媽媽想讓她成為的樣子,扎馬尾,穿白襯衫,彈著高雅的鋼琴曲,其實,她喜歡穿吊帶背心加短褲,愛玩搖滾樂。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張麗姿把女兒的這些愛好稱為是不務正業,跟朋友玩樂隊是瞎混,只要不合自己的心意,她就會去制止,讓女兒改變,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張麗姿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她也知道自己這樣做會讓女兒反感,破壞母女之間的感情,她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其實張麗姿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就是啟動了心理防衛機制裡的否定作用,

否定存在的或者已經發生過的事實,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防衛術。

她這樣做,是想減輕自己心理上的痛苦,逃避那些讓她覺得痛苦難捱的事實真相。

真相就是她婚姻不幸,她要在女兒這裡找安全感,這樣才能減輕她婚姻失敗帶來的痛苦。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像張麗姿這樣的單親媽媽還有很多,她們對孩子的控制太嚴實,孩子要麼會順從,

以後在婚姻中,這些孩子會面臨處理母親和另一半相處的問題。

要麼想反抗,但是顧及到母親的感受,只能憋在心裡,導致出現心理問題。

三、安頓好自己,才能更好得幫助孩子

蔣靜的媽媽總是以“為女兒好”的名義,來實現自己的想法,現在很多父母也會這樣做。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媽媽其實這樣呢,也都是為了你好,將來長大了,有一個好的前途,媽媽現在對你嚴厲一些,你一定要清楚,媽不是那麼狠心的人,媽就是希望你好,媽希望你將來有出息……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媽媽的用心了。” ——張麗姿

這樣的話,很多父母說過,輔導孩子作業時,讓孩子學習不喜歡的特長時,家長總會說是為了孩子好。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有人說,現在的教育“內卷”其實是家長在“卷”,仔細想來,的確是這樣,一開始都期望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到最後只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

等你領悟到孩子平安健康成長才是重要的時候,卻再也消除不了當初對孩子做的無用加壓和心理傷害。

張麗姿自己沒有活明白,她就去折騰女兒,她自己的人生活得並不精彩,婚姻在人生中雖然重要,但不是全部。她婚姻失敗了,她就無心做其他事,更別提提升自己了,完全沒了自己的生活。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她如果在丈夫離開後,努力進取,把培養女兒的那股勁用來打拼事業,說不定在事業上還會有小有建樹。

這樣她也能給女兒一個好的生活條件,女兒想要創業,她也能給女兒一定的經濟支援。

她個人的格局、眼界和教育方式也會有改變,

言傳不如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我也經常反思,自己資質平平,家庭條件一般,有什麼底氣讓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呢?孩子如果成為很普通的人,那是正常,如果真的有所成就,那是超出預期,後面的是偶然,前面的結果才是大機率。

做父母的,

如果想去“折騰”孩子,那就先從折騰自己開始,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再去安排孩子。

四、平等的親子關係,有利於家庭和諧

“我今年三十了,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讓我成為的樣子,不想要這樣的生活。”

——蔣靜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我們該看到孩子更多的可能性,讓他們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真的做到因材施教。

在《原生家庭》一書,講到了什麼樣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作者是這樣說的:

一個理性的、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容易培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個缺乏愛和溫暖的家庭,則容易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我理解的是,理性的家庭,最起碼要做到不把孩子當成是家長的附屬品,孩子是個獨立的人,應該得到尊重。

如果父母再開明一些,能把孩子當成朋友去對待,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去引導他們而不是控制他們,讓孩子能真正做自己。

《女心理師》張麗姿的母愛:句句是為了女兒,處處是為了自己

我發現在我們身邊,

那些父母思想古板,想要控制孩子一切的父母,孩子長大後,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離父母越來越遠;而那些比較理性、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孩子會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跟父母交流,直到父母年老,孩子長大成家,依然能把親子感情維繫得很好。

張麗姿和蔣靜這對母女相處存在的問題,我們作為旁觀者看得很清楚,如果能從她們身上,看到自己教育存在的問題,然後改正,對孩子和自己都是有益的。

《女心理師》這部劇,實際上給了我們一個審視自己的機會,透過別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問題。

出現問題不可怕,敢於承認,從現在開始改正,就不晚。

作者:沐子

關注【沐子情感Lucky】,閱讀更多情感文章,閱讀更多心理、情感故事,感受人生百態和世間冷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