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竟然是近視眼?看蘇軾怎麼說

歐陽修,字永叔。有人說他是近視眼,這是為什麼呢?還得從一首詩詞說起。原來歐陽修作了一首詞,叫《朝中措》。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竟然是近視眼?看蘇軾怎麼說

平山堂在揚州西郊瘦西湖畔的蜀岡中峰上。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二月,歐陽修從滁州移官揚州。大明寺的宏偉壯觀,瘦西湖的明媚秀麗,特別是登上蜀岡中峰,遠眺江南數百里,猶如巨幅水墨丹青畫卷鋪展眼前。歐陽修大愛此處,到任不久,就著手在蜀岡中峰上建造了平山堂。平山堂東面是大明寺,後面依山傍巖是層層疊疊遮天蔽日的森森修竹,而坐在堂前,縱目遠眺,江南遠山,恰恰與闌檻高低齊平,因此,歐陽修此堂命名為“平山堂”。歐陽修還親手在堂前種了一棵柳樹,後世稱為“歐公柳”。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竟然是近視眼?看蘇軾怎麼說

到了盛夏酷暑,歐陽修就到平山堂消夏避暑。他常常邀請一幫友人坐於堂中,令人取來新鮮荷花插於盆中,眾人圍坐,先取一枝,每人摘下一片花瓣後依次向下傳遞,最後荷葉莖傳到誰手裡誰罰酒一杯並賦詩一首(很像我們今天的擊鼓傳花)。週而復始,直到夜闌人靜,踏月而歸。

歐陽修的《朝中措》流傳開來後,有人就說了歐陽修就是個近視眼啊,因為詞中分明寫著“平山闌檻倚晴空”,那說明是一個晴空萬里的好天氣,從平山堂向南眺望,江南諸山甚近,可看得分外清晰,然而下一句卻寫“山色有無中”,意思是朦朧不清楚,大晴天看不清楚巍巍青山,這不是高度近視是什麼呢?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竟然是近視眼?看蘇軾怎麼說

然而,蘇軾卻對這些近乎迂腐的讀詩方式嗤之一笑。他寫了一首《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簾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到有雌雄。一點浩然正氣,千里快哉風。

黃州快哉亭,下臨長江,難極瀟湘,北盡江漢,西望武昌,東覽赤壁,視野極其開闊,類似於歐陽修的平山堂。蘭臺公子,指辭賦家宋玉和楚大夫景差。一天楚襄王遊蘭臺,宋玉和景差陪侍。突起一陣大風,楚襄王敞開衣襟說:“快哉,此風!寡人與庶民共者邪!”宋玉說:“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襄王不解,宋玉說:“大王尊貴而得‘雄風’,庶民貧賤只得‘雌風’。”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竟然是近視眼?看蘇軾怎麼說

從詞中可見,蘇軾對歐陽修的《朝中措》詞是非常欣賞並時時誦讀的,因而說“長記”、“認得”。在盛夏的江南,近處晴朗而隔江煙雨濛濛之景,是常有的事。劉禹錫在長江邊就寫過“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的詩句。因此歐陽修賦詞“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是無可厚非的。蘇軾也因此詞而神往那煙雨茫茫、山色空濛的江南景色,歐陽修不是近視,他體驗到的是一種淡雅奇幻的朦朧美。蘇軾借“堪笑蘭臺公子……”來諷刺那些嘲諷歐陽修近視的愚人。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竟然是近視眼?看蘇軾怎麼說

恰如王羲之寫的《蘭亭集序》這部千古名篇,因其中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句子,昭明太子認為春三月多陰晦天氣,蘭亭語不實,故而沒有將《蘭亭集序》收錄到當時頗具權威性的《昭明文選》。對此金聖嘆也幽默的作詩進行了駁斥,“三春卻是暮秋天,逸少臨文寫現前。上巳若還如印板,至今何不永和年?逸少臨文總是愁,暮春寫得似清秋。少年太子無傷感,卻把奇文一筆勾。”金聖嘆說,如果上巳節像印板一樣,那豈不是年年都是永和年了?而且景以情遷,昭明太子年少無憂,更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把一篇奇文一筆勾銷了。我們讀詩一定要結合詩人所處的環境和背景下理解詩句的含義,萬不可斷章取義,鬧出類似永叔近視的荒誕怪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