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有種情懷,深深藏在骨子裡,從未走遠

離家不遠處有一家理髮店,門面不大,匿在一個小區的拐角處,常年被停放的車輛包裹著,“巧妙”的躲開了往來大道的客戶。第一次去這家店理髮,也純屬一種巧合的路過,看見“理髮”二字,一時湧起念想,也恰好頭髮長到需要修剪的時候。

有種情懷,深深藏在骨子裡,從未走遠

這次是我第三次去他家理髮了,能自願去三次,對我而言,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對於髮型,自覺是個較為隨性的人,沒有給過太多的關注,往往都是感覺頭髮長了,碰見理髮店進去就理,理完也不會想著來同一個地方再理,繼續隨性的長長頭髮、隨性的走哪理哪。

有種情懷,深深藏在骨子裡,從未走遠

這麼有感觸的來寫這個理髮店,並不是為了打廣告,老闆與我非親非友,且也沒有說不收錢或者打個折,更何況也不算便宜。但對於我而言,這份錢買的不是理髮,而是一個氛圍和感覺,貴賤與否,全交給減掉的髮梢去體會,減掉了,它便不屬於我,與這錢財一般,迴歸他的來處,去也不傷。

話歸正題,引誘我數次登門的緣由,一則老闆本人,二則播放的音樂。先說說老闆,沒約30出頭,一米八的個頭,髮型很樸實,看起來很精神,也不驚奇,不是一個把髮型當招牌的理髮師。一張臉很是喜慶,笑也在笑、哭也似笑的樣子,天生一張“迎賓臉”(純屬杜撰,並無惡意,也無不敬),讓人看了很舒服,話也不多,也不像大多理髮師那樣,為了留住顧客,刻意的問了長還要問短,生怕你感知不了他的熱情。整個理髮過程,他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你的頭上,剪一會,看一會,左左右右、前前後後的端詳,不緊不慢,捧著一張“迎賓臉”臉,時而蹙眉沉思,時而微笑點頭,彷彿在不斷修正髮型過程中,造就一件絕美的藝術品,愉悅了自己,也愉悅了理髮的人。

有種情懷,深深藏在骨子裡,從未走遠

再說說音樂,繁華鬧市,響徹街頭巷尾的低音炮,成了理髮行業吸引顧客的一個標配手段。去了太多的理髮店,所聽到的,絕大多數不是流行歌曲,就是網路神曲或是抖音神曲,再夾雜震耳欲聾的DJ伴奏,充斥著都市滿滿的繁雜和浮躁。而他家卻很獨特,去的三次,播放的都是八十年代懷舊歌曲,鄧麗君、秦嵐、梅豔芳、徐小鳳……一曲曲悠揚悅耳,含納著那個年代特有的風情,淡淡的透出一種歲月的寧靜與安詳。我甚至感覺自己身處的是一家懷舊的咖啡廳,閉上眼,耳際已完全隔絕了理髮器的吵雜,整個身心,沉浸其中,彷彿穿越了小半個世紀,迴歸到那個匱乏卻不失樂趣的年歲。那時候為理一次髮,得提前和小夥伴約好幾天,一夥少年,往往走十幾里路,趕往據說的某個街口手藝高超的理髮店,而每次理髮,都會糾結半天,怕理髮師手一抖,給理成世俗所取笑的樣子,而後煩惱幾天,而後再無所顧忌的隨其瘋長,長到自己實在忍無可忍的長度,再而復始。現在回憶,那個匱乏到連慾望都不知從何生起的年代,甚至連發型都充滿著單純的滋味,和那一首首簡單動人的樂趣,催淨了多少雜念。

有種情懷,深深藏在骨子裡,從未走遠

暢遊在這歌聲鋪墊的時光之路,也未盡然,一聲輕輕的“好了,看看如何”,喚醒了我的酣然,睜開眼,一如平常的清新,很滿意。就這麼,結束了又一次愉悅的理髮,理清了煩惱,剪掉了愁絲,繼而再次上路,滿眼又是那個淳樸、充滿美好的世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