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沐心心理:心理學可以洞察人心嗎

答案是:是,也不是。

沐心心理:心理學可以洞察人心嗎

首先,心理學有很多不同的分支——認知神經科學、社會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發展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工業與廣告心理學……每個分支都有其不同的側重點。

其次,即使是偏重研究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分支,每個人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都大相徑庭。說白了,有些人略懂心理學的皮毛,能套用專業詞彙描述一些現象(例如,“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暈輪效應”),但對背後的原理一知半解。

沐心心理:心理學可以洞察人心嗎

有些人理解現象及其背後的原因,但不知道如何應對問題,又或者是所謂的“道理都懂,但做起來很難”。

只有極少數的一部分人,能洞悉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關係模式,揣測意圖和目的。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如果他們願意,他們能較好地處理問題。

所謂“修行靠個人”,確實有的人在學習了心理學知識後,能更好地調節自身情緒,提升情商,看事情也通透、豁達了。

沐心心理:心理學可以洞察人心嗎

如何界定“洞察”?很多時候,“真相”往往是薛定諤的貓。如果你不問或者不做,永遠也不知道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

再深入一層,即使你得到了一個結果,有時候也不能100%知道真實的原因——因為情況很複雜,人也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說謊(P。S。隱瞞也是說謊的一種)。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變化。 未來有一萬種可能性,不確定性讓人對生活心存希望,同時也感到不安。

你看到的東西是屬於過去的、現在的,因此得出的結論也有一定的時限性。

沐心心理:心理學可以洞察人心嗎

我舉個具體的例子。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在工作中,經常有機會接觸一些自傷自殺、他殺的風險性個案。相較於前者,他殺的風險評估難度更高。單憑一句簡單的“我要殺死xx”,很難說這是憤怒表達(anger expression),還是他殺意圖(homicidal intent)。當然,專業從業者會使用一系列的問題評估潛在風險:

例如,他殺念頭和行為的當前狀態和過往史;

是否想過如何實施?

是否選好了時間、地點和物件以及這樣選擇的原因;

是否已經或能夠拿到作案的工具

……

但這些資訊還遠遠不夠。

沐心心理:心理學可以洞察人心嗎

通常諮詢師和醫生還需要了解來訪者的生平經歷,包括成長史、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和關係、曾經的學校表現、人際交往(如支援系統)、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創傷)等等。

這些資訊在評估風險時也非常有用。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資訊最好能從多個渠道瞭解,單單從一個人那裡獲得的資訊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沐心心理:心理學可以洞察人心嗎

在中國,如果來訪是未成年人,諮詢師和醫生一般會與家長進行訪談;在獲得監護人授權的情況下,專業人員也可以與學校進行溝通,瞭解相關情況。

如果醫生或諮詢師判斷來訪有很大可能存在傷人的風險,專業人員有duty to warn(告知潛在被害者的責任);

如果來訪暫時沒有明確的目標群體或計劃無差別傷人,那對於成人來訪,一般會告知其緊急聯絡人;

如果是未成人來訪,則提醒監護人警惕潛在的風險。通常來說, “激情殺人”的風險性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