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沒錢的人越大方?

有一個現象很奇怪,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過,就是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小氣,而那些越沒錢的人,反而越大方。那是不是因為有錢人懂得打拼事業的艱辛,所以格外珍惜掙來的每一分錢呢?

經濟學家帕累託曾說過:二八定律是真實存在的,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永遠掌握在百分之二十人的手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靠體力勞動賺取百分之二十的財富,而百分之二十的人靠腦力勞動賺取百分之八十的財富。

所以回到第一個問題,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窮人應該更珍惜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沒錢的人越大方呢?

現在讓我們拋開那些負面的東西,什麼愛炫耀,要面子之類的負面思維,從根本上探究緣由。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沒錢的人越大方?

資源不同,付出不同

李雷和韓梅梅曾經是中學同學,三十年後,韓梅梅做了市裡教育局局長,而李雷在一家小公司過著早八晚五,兩點一線的生活,兒子馬上升初中了,但是學區房一直沒有落實,無奈只能硬著頭皮,拎著重禮去拜訪老同學韓梅梅。韓梅梅很為難,但看在老同學的面子上,也是給辦了。

當李雷和同事說起這事的時候,同事們紛紛說道:你這同學確實給力,有多少人拿著錢都找不著門路的。李雷仔細一琢磨,覺得自己當時的“重禮”太輕了,於是逢年過節的,總是不忘給老同學送去一份半個月工資的禮品。

當然了,這個故事是杜撰的,但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經濟差的人,往往人脈資源也是差的,可是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需要人脈的地方了,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又不能太寒酸,只能硬著頭皮去花錢,給別人留下不小氣,講義氣的印象,真的用到人脈的時候,也會更順暢。

這是一種資源交換,經濟差的人除了付出金錢之外,提供不了更多的價值,也只能大大方方的提供金錢了。而經濟好的人,人脈好,總是有很多人求著辦事,自然是不用付出太多實際上的金錢或物品。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沒錢的人越大方?

付出相同,標籤不同

李大和李二是親兄弟,李大努力打拼,身家百萬了。李二幹不了重活,一輩子沒走出農村,李大和親戚朋友時常接濟著,等到孩子長大了,能掙錢了,家裡的日子也是越過越好了。

春節的時候,哥倆帶著父母去南方的姑姑家做客,李大沒買禮物,帶了5000塊現金做紅包。李二感念著這些年姑姑經常寄過來的八層新的衣服,給孩子買的筆記本和文具,就從老家拿了些農產品,到了姑姑的城市,又去買了名煙名酒,孩子的玩具,堆滿了後備箱,其實換算下來,也接近5000塊了。

等到姑姑的兒媳婦看到了李大的紅包和李二堆了一地的禮物後,偷偷的跟老公咬耳朵:“看你那個大哥,那麼有錢,頭一回來,就給了五千,不過二弟倒是大方,這些年也算沒白接濟他!”

經濟好的人,總是被人們認為,就該付出,似乎拿出手的東西,應該按照身價來比例換算,一旦被貼上了“小氣”的標籤,那是很難撕掉的;而經濟差的人,即便是按照超額的比例換算,也總是會得到一個“窮大方”的評價。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沒錢的人越大方?

經歷不同,觀念不同

我去年一直在尋找各種創業的專案,最後敲定了做商場的品牌撤櫃女裝,商場裡面賣一兩千的衣服,我只賣一兩百,同樣的衣服,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去商場買一件,在我這能買十件,而且品牌的服裝,從選材,到設計師定稿,到工廠縫製,到出廠質檢,進商場的質檢,都是遵循嚴格的流程,這是淘寶上那些同樣賣一兩百的衣服不能比的,穿上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怎麼想都划算。

然而事實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認同。

前幾天,有個大客戶,一次買走了八件衣服,包括一件原價1700多的羽絨服,一件原價2000多的雙面羊絨大衣,只花了900多塊錢。發快遞的時候,裝了整整半個編織袋。

她是我一個學習班的同學,我們後來聊天得知,她報的是接近8萬的課程,而我報的是不到2萬的課程。我翻看了她的朋友圈,從她的動態來看,這位同學在某城市鐵路局工作,至於是不是領導,我沒有問,她的家裡有一面牆的書櫃,擺滿了書籍。在她選好衣服後,我很感激地道謝,謝謝她的支援,她也同樣在謝謝我,說我給她省了好多錢。

經濟好和經濟差的人,在對待消費的觀念上是不同的,越有錢的人,越會省錢,但是在錢生錢的投資和投資自己成長的事情,是絕對不吝嗇的,然後他們用更豐富的知識再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而經濟差的人,當然現在的中國,已經很少有絕對的經濟差了,基本都是接近中等的生活水平,他們是從窮日子過來的,就不想再讓自己像以前一樣去節省了,所以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就逐漸大方了起來。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沒錢的人越大方?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主張分清資產和負債:窮人買入負債,如同大方的花錢買手機,汽車,分期還款,入不敷出。富人買入資產,如同買入房子,投資自身教育,可以不斷的產生現金流。

那你屬於“窮人”還是“富人”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