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自古以來無數的文學作品都在描述人類美好的愛情。從我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聊齋》,到西方的《泰坦尼克號》,世人皆困於情感之中,迷茫於愛情之下,又受制於生活的種種真相。

有一部分人似乎天生就能夠將自己的感情、愛情以及喜歡非常和諧地看透並統一在一起,最終獲得自我的最高價值。例如我國的先賢:孔子、朱熹、老子、莊子以及王陽明等等。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在西方的哲學家當中,柏拉圖曾經詢問他的老師蘇格拉底:

“老師,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

蘇格拉底回答道:“你到麥田當中拾取一個麥穗,記住你只能撿一次,並且不能回頭。”不久之後我拿圖回來了,卻兩手空空,蘇格拉底問他:“你為什麼一個麥穗都沒有撿?”

柏拉圖回答道:

“當我走到麥田當中,首先看到了幾個特別大特別飽滿的麥穗,但我卻想著後面,可能會有更大更好的,於是並沒有撿,但是當我繼續往前走的時候,所看到的麥穗卻不如剛開始看到的那幾個好,所以直到最後我什麼都沒有撿到。”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蘇格拉底告訴柏拉圖:

“這就是愛情的真諦所在。”

愛情的藝術

著名作家弗洛姆曾經說過一句話:

“愛情只不過是一種讓男女雙方都能感受到滿意的交換,雙方在權衡各自的全部價值之後,都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更多東西。”

社會交換論將所有求愛者看作是理想主義,認為,人們在生活當中更傾向於選擇,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多利益以及幸福感的物件,作為自己的伴侶。因此,所有導致愛情的因素都可以,最終歸結為利益以及價值。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但是正在進化論的角度上來看,個體尋找伴侶實際上是為了繁衍後代,而在撫養後代的過程當中,女性通常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因此,女性更傾向於尋找那些有能力有實力與她共同撫養後代的男性。

長久以來,愛情便是世界上最為複雜和多變的情感現象,人人都渴望愛情,但是愛情當中卻總是存在許多非理性因素,似乎在現實世界當中,全憑自己情緒作出的決定才能稱之為愛情。

但是有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在墜入情網的時候產生不真實的幻覺。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自我界限

自我界限是心理學當中的一個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個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將逐漸認識到自己與世界的不同,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性。

人們會在生活當中不斷地突破自己現有的侷限,讓自己的融入到社會這個整體,從而讓自己能夠得到更好的生存條件。

一部分墜入情網的戀人,總是會聽到對方信誓旦旦地向自己表白,認為自己已經徹底擺脫了一個人的孤獨,因為有對方的支援自己也變得無比強大,擁有了更加完整的自己。而自己與對方的世界逐漸融合之後,會產生一種靈魂伴侶的感覺。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但是這種融合通常是短暫性的,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需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生活瑣事時,雙方會逐漸意識到,歸根結底我們都是不同的人,甚至於愛好、想法以及人生態度全都不同。

這種幻覺會讓人們誤以為自己非常愛對方,而墜入情網的感覺就是這麼不可理喻,它並非真正的愛情,而是單純的喜歡,它只能帶給雙方短暫的幸福和成長。

排他性

喜歡與愛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排他性。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著名倫理學羅國傑指出:

“所謂的愛情,實際上,指的是在一定社會經濟文化之下,兩性之間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作為基礎,以平等共贏以及自願承擔義務的前提之下,也渴望彼此成為終生伴侶為目標,並且按照一定的道德準則,自主結成一對具有排他性以及永續性特點的特殊人際關係。”

喜歡實際上並不具有愛情的約束性,例如我們在生活當中對他人產生好感,很有可能是因為對方身上存在著某些與自己相似的特點。

例如相似的性格特徵或是行為處事方法,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很容易讓男女雙方對彼此產生好感。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但是愛情則需要個體主動放棄與一部分人之間的交往,並開始一對一的約會模式。

利他性

正在社會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講,利他性是個體以自我犧牲為代價,換取物種生存以及延續的一種本能。

在一段親密關係當中,利他性並非是單純的犧牲,而是希望彼此都能夠享受這段美好的感情。例如在對方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你能夠自願的為對方做某些事情,並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得一定的愉悅。

喜歡一個人和愛一個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實際上,愛情比喜歡更加深刻,愛更類似於即使他要去的地方是地獄,你也會隨他而去。

相關文章

頂部